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571782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 乡构建和谐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编者按:重庆XX县区麻柳乡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了“八步工作法”,形成了“麻柳经验”,做到了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实现了由“管压 型”向“服务型”的政府职能转变。从而使麻柳乡由乱到治,政通人和,连续年零上访。为解读“麻柳现象”,国家行政学院、XX市委组织部、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XX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的有关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于新年伊始,共赴XX县区麻柳,进

2、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表明,“麻柳经验”具有方向性意义,值得借鉴、推广。 由“不和谐”到“和谐”的麻柳乡 “九沟十梁四面坡,沟深坡陡悬崖多,往上望得草帽落,往下看得打哆嗦。”说的是大山深处的重庆XX县区麻柳乡,它与XX省XX县区接壤,距县城公里,是国家贫困县的特困乡。该乡交通不便,饮水困难,信息闭塞,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是X县区位置最偏远、经济最贫穷的乡之一。 5年前,由于多种原因,麻柳乡的群众普遍滋生不满情绪,散(心散)怨(怨气)乱(非理性行为)现象弥漫民间。村民们认为乡政府只收钱,不办实事。于是上访、打干部、砸烂干部摩托车的事时有发生。1997年,全乡的农业税和统筹款只完成

3、了60%,完成20以下的有6个村。特别是99年,在集中清查追收计划生育、殡葬改革、国土、林业等罚款执法中,搞户户过关,全乡0%左右的农户遭到处罚,罚款高的农户超过千元。在当时农民人均负担达到140元左右的情况下,这一大规模的罚款行为激化了矛盾。发生数百农民聚集、以铳为号、围攻乡政府的事件。县里派出警力帮助维护秩序,竟有村民相约要炸毁山沟里唯一的桥梁通道,以使警察进得去、出不来。最后,是县领导去做化解工作才解了围。乡干部脱离了险境,闷在屋内几天不出门,茶饭不思,人心难聚。 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乡人民经过卧薪尝胆,艰苦创业,近5年来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根本好转。连续年零上访,

4、农村各项税费年年按时完成,群众自发地给乡党委、政府送有19面锦旗,立有两块“德政碑”。5年前,乡村干部到农民家,常常吃“闭门羹”,群众恨干部、怕干部,而现在群众盼干部、亲干部,干部下村,总是争着往家里请。兴坪村村民廖华山曾与乡政府闹过对立,202X年乡里筹资修建乡中学时,他不但捐款300元,还把自己留下来准备养老的万元借给了政府。在给乡党委的一封信里,他写道:这2万元“我儿子修房子、买车子时我都没有借,现在借出来,和你们一起共度难关”真可谓,党群干群鱼水情深。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边远偏僻、贫穷落后、干群关系紧张的特困乡发生如此明显变化。用鹿峒村一位时年5岁的老党员李元生的话说:“以前是很难看到党

5、委书记到农民家,现在是党群之间接上了气。”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在麻柳乡的群众座谈会上,村民们给出了答案:是“八步工作法”改善了干群关系,是“八步工作法”促进了乡村巨变。在X县区、在重庆各地,人们把麻柳乡党委、政府探索出的党的基层组织践行“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的以“八步工作法”为内核的经验,称为“麻柳经验”。 “八步工作法”产生的背景 “八步工作法”是XX县区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为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在实践中探索的伟大创举。而这种创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多种原因交织而形成的,既有其产生的特殊性原因,也有带普遍性的原因。 深刻反省,找准原因。首先是体制上的因素。如在乡级财政

6、体制问题上,麻柳乡财政负担重,年刚性支出40多万元,而本级财政收入仅达60多万元。收入支出之间悬殊过大,财政缺口难以解决,乡政府正常工作运转存在问题,一些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难以承受。其次,政策执行上的因素。在农村政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乡干部主观愿望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出实绩,但又缺乏手段,不知怎样服好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政策性计划指标,催粮催款、刮宫引产,强制性建设骨干产业基地。经济上不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政治上不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事事代替农民作主,使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第三,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上的因素。不少干部从传统的思维定势出发,对广大群众采取“管压”式的简单行政命令和强

7、制干预。一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在村民面前摆架子、耍威风、好吃喝,引起农民反感。第四,教育引导不到位的因素。不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教育引领群众的工作,导致农民对一些政策法规不理解,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基层干部。 重树形象,寻求切入点。找准了原因,弄清了症结,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敢于 直面现实,勇于自我剖析,重树形象,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路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首先,凝聚人心,高扬旗帜。在大家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之时,麻柳乡党委书记李红彬率先提出了“头要昂起来,腰要挺起来,劲要鼓起来,正气要树起来,精神要振作起来,工作要干起来”的响亮口号。唤醒大家的党员意识、责

8、任意识、执政意识。 其次, 转变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为了打破僵局,麻柳乡党政领导班子立下了“重事业如山当好领头雁,淡名利如水甘为孺子牛”的座右铭,开展了“乡村干部进万家”活动,发放近万份征求民意表。领导干部“家访”,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以真情去融化党群、干群之间的“坚冰”,从而化解民怨。 其三,找准切入点,探索新的工作机制与体制。老办法不能用了,只有创新。麻柳乡的干部们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机制与体制。他们将突破口选在速办一件群众急需办又能办好的事上,那就是修建双河口大桥,取信于民。 当时,麻柳乡4个村数千名群众进出都要经过“双河口”,由于没有桥,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9、曾经有5个学生个成人因过河淹死。几届班子都酝酿过修桥,但因干群不一心,迟迟没有落实。198年12月,乡党委牵头,4个村推荐组成了“双河口大桥建设领导小组”,通过一再找技术人员规划、测设和预算,每人需集资元。方案出台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少数群众不愿集资;二是不少群众有顾虑,“修桥是假,干部想捞油水是真”。负责此项工程的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大为受挫,都不愿干了。面对难题,乡党委做出果断决定,调整了建桥领导小组,由建桥后直接受益的4个村各推荐1名群众代表加入领导小组,分别担任会计、出纳、保管、工程质监;干部不管钱不管账不管物,只负责组织修桥的具体事务;建桥方案交由群众讨论公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吸纳

10、群众也参与到决策、管理和监督中,结果95的群众同意此方案。大桥竣工后,建桥领导小组将结余的34695.4元按每人9.4元如数退给了群众。群众说:“这9.4元,买回了我们的心啊。”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推动。自99年以来,由中共XX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牵头协调,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程。农村“一事一议”决策村务等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普遍推行,为“八步工作法”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政策导向。基层党的建设的创造性实践为“麻柳经验”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在“三讲”教育中,XX市委严格落实了市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村的制度,市里不少领导常到XX县区调研,体察民情,

11、联系基层。市委组织部对口联系XX县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儒沛同志更是多次深入XX县区乡镇指导工作。202X年,XX市委在全市开展了“以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内容的“三转一推”活动,上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解难事、干实事、办好事,加快了基层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进程。 正是由于上述时代背景与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善于创新,从而创造出了以“八步工作法”为内核的“麻柳经验”。 “八步工作法”的时代内涵 “八步工作法”起源于1999年修建双河口大桥。此后,在“全乡公路建设大会战”、兴办“万人

12、饮水工程”、新修麻柳初级中学等工作中形成、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一种机制。它顺应时代的要求,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 “八步工作法”的内容。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通过八个程序,即: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讨论确定方案。多次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群众的意见修正完善方案,推选工程建设财务管理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群众必须达到5%以上。第五步,户

13、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达到5以上才予以实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结算张榜公布。工程竣工后,由群众财务管理小组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张榜公布,每个群众均可随时查账。 “八步工作法”的程序和要件。“八步工作法”,最基本的程序是: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全民公决、阳光作业。具体而言,深入调研就是要听取民意、讨论民意、善解民意,弄清大多数群众需要办什么,希望干部做什么;集思广益就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决策方案必须经过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上下联动、多次反复,广泛吸取民智才形成方案;全民公决就是民主决策,大多数群众意见一致,形成公决意见书,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超过85

14、以上方可实施;阳光作业就是从工程开始到结束,群众全程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对所有涉及钱物的事情都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在“全”、“真”、“常”字上做文章,确保“亮政”的全面性、真实性和经常性。 最基本的要件是。群众代表全程参加,实行民主管理;群众代表管账管物管钱,实行民主理财。 “八步工作法”的实践效果 “麻柳经验”结硕果,乡村面貌换新颜。“八步工作法”实施的短短几年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群众多年来的行路难、饮水难、通话难、照明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麻柳乡党委、政府敢于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善于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办起。“现在的干部大家都喜欢,把他们当成自家人。因为靠八步工作法,件

15、件事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大碧村村民赵乐均如是说。2X年,乡党委、政府应用“八步工作法”组织群众、共谋发展,发动30余名党员带领60多个农户,投资90多万元进行结构调整,培育畜牧支持产业。目前,长毛兔已发展1万只,建立起山羊良繁场,实施滚动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民主理念得到落实,执政能力获得提高。麻柳乡党委、政府真正确立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和政绩观。首先实现了从“执政就是管你”向“执政就是服务”的转变,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八步工作法”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牢固树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最后,树立了重实干、求实效、创实绩的政绩观。麻柳乡党委、政府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数字工程”,而是正如X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儒沛所说,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了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之中。在“全乡公路建设大会战”的第一年,平均每位乡村干部穿破了双胶鞋,他们总结说:“农村工作没得巧,深入一线是法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近几年,麻柳乡党委、政府运用“八步工作法”,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培养了干部干实事、解难事的能力,提高了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水平。特别是在“1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