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57066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综合测评(一)(必修三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A“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2南宋马端临在通考职役考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

2、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这说明秦什伍制( )A融合了儒家思想B体现了法家思想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B儒家思想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什伍之法”,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周之法教民为君子,而秦法教民为小人,故C项错误;郡县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3(2018济南高二检测)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B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他所

3、提倡的“兼爱”思想体现了“群体的仁”,故B项正确。4“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B万物的本原是道C“天人感应”思想D“君权神授”理论C“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可知其认为天与人有相通之处,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C项。5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D根据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董仲舒认为

4、民性本善,君权神授,D项符合题意。6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二者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B“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7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 )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

5、的局面C由“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可知,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设,故C项正确。8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C“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斗战胜佛”是佛家思想的体现,在孙悟空身上,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思潮,故C项正确。9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6、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D“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说明“理”在社会领域就表现为“三纲五常”,故D项正确。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 )A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B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C弥补了传统儒

7、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D将儒、佛、道思想糅合B由“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可知,单纯是指理学与之前的儒学立场一致,即维护封建统治需要,故B项正确。11下图是某著名知识普及网站中对中国古代某一思想理论经典语录形象解释的一组漫画,此理论是( ) 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理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D由“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知该思想理论强调善性是人心中固有的,人应该祛恶扬善,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12“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D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此思想

8、家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重视,即工商皆重,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与材料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13“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顾炎武主张( )A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男女平等D反对宋明理学A由对材料解读可以看出顾炎武对于学习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单纯的学习传统儒学内容,还包括广泛的家国大事,进而推导出其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14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

9、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C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项正确;D项材料无从体现。15对君臣关系,黄宗羲做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做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C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

10、承,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

11、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仁”“德治”,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法家主张法、术、势,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法治。第

12、(2)问,第一小问原因,可以从董仲舒改造儒学、汉武帝尊儒的措施两方面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3)问,根据材料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也并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等信息作答。答案(1)民本:儒家。专制:法家。(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多元性(非单一性);流动性(发展性);宽容

13、性(兼容性)。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14、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观点”结合材料“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不同”可根据材料“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回答;第二小问“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点:正君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