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53502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验收规范标准【建筑专业】(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梯验收规范本标准适用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引用标准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范围 电梯用钢丝绳 电梯技术条件 电梯实验方法 交流电梯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安装验条件 3.1验收电梯的工作条件应符合的规定 3.2提交验收的电梯应具备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3.2.1制造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装箱单 b.产品出厂合格证; c.机房井道布置图; d.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功能表); e.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器线路示意图及符号说明; f.电器敷线图; g.部件安装图; h.安装说明书; i.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式

2、实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3.2.2安装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安装自检记录;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3安装完毕的饿电梯及其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底坑应无杂物,积水与油污机房,井道与底坑均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它设置 3.4电梯各机械活动部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各安全装置齐全,位置正,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5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验收方法和要求 3.6验收用检验

3、器具与实验荷应符合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周期计量检定周期内 4.检验项目几检验要求 4.1机房 4.1.1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电源开关,开关 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个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照明和通风; 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机房内电源插座 d.矫定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e.电梯井道照明 f.报警装置 4.1.2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4.1.3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

4、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缘电线,除以下安全电压直接接至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传接后再接地 4.1.4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 ;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软管固定间距不大于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0.1m 4.1.5控制柜,屏的安装位置应符合: a.控制柜,屏正面距门,窗不小于600mm; b.控制柜,屏的维修侧距墙不小于600mm; c.控制柜,屏距机械设备不小于500mm. 4.1.6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空洞每边间隙均应为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一高500mm以上的台阶 4.1.7 机承重梁饿需埋入承重墙内,则支撑长度应超过墙后中心20mm

5、,且不应小于75mm. 4.1.8 在电机后飞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外侧面应漆成黄色制动器手动闸扳手漆成红色,并挂在易接近的墙上 4.1.9 曳引机应有适量润滑油油标应齐全,有位显示应清晰,限速器各活动润滑部位也应有可靠润滑 4.1.10 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是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的饿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平均两侧不大于0.7mm 4.1.11 限速器绳轮,选层器钢带轮对垂线的偏差均不大于0.5mm 曳引轮,导向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在空载或满载工况下均不大于2mm. 4.1.12 限速器运转应平稳,出厂室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应完好无拆动痕

6、迹,限速器安装位置正确,底座牢固,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现象 4.1.13 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措施,如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能用松闸扳手松开制动器,并需用一个持续力去保持其松开状态 4.2井道 4,2,1每根导轨至少应有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特殊情况,应有措施保证导轨安装满足GB7588规定的弯曲强度要求。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1.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或支架直接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如果用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4.2.2当电梯冲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 4.2.3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没m的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

7、厢导轨设有安全钳的对中重导轨为0.6mm;不设安全钳的型对重导轨的1.0mm 在有安装基准线时,每列导轨应相对基准线整列检测,取最大偏差值电梯安装完成后检验导轨时,可对每5m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至少测次),取测量值的相对最大偏差应不大于上述规定值的倍。 4.2.4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o.5mm导轨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或其它工具测量,应不大于0.5mm,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150mm以上,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得大于1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如超差亦应校正。 4.2.5两列导轨顶面

8、间的距离批偏差:轿厢导轨为+20 mm ,对重志轨为+30 mm 4.2.6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应采用焊接或螺栓直接连接 4.2.7轿厢导轨于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的下端应只承在地面坚固的导轨座上 4.2.8对重块应可靠坚固,对重架若有反绳轮时其反绳轮应润滑良好,并应设有当绳装置 4.2.9限速器钢丝绳至导轨导向面与顶面二个方向的偏差均不得超过10mm 4.2.10轿厢与对中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于轿厢后对重相碰触 4.2.11当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时的轿顶空间应满足: 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间的距离(不包括导靴或滚

9、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后部件最高部分)与电梯的额定速度(单位:m/s)有关,其值应不小于,(0.3+0.035V2)m b.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 0.6m 0.8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钢丝绳中心线距矩形体至少一个铅垂面距离不超过0.15m,包括钢丝绳的连接装置可包括这个空间里 4.2.12封闭式井道内应设置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0.5m内各装一灯外,中间灯距不超过7m. 4.2.13电缆支架的安装应满足: a.避免随行电缆与限速器钢丝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等开关,井道传感器及对重装置等交叉; b. 保证随行电缆在运动中不得与电线槽,管发生卡阻; c. 轿底电缆支

10、架井道电缆支架平行,并使电梯电缆处于井道底部时能避开缓冲器,并保持一定距离 4.2.14电缆安装应满足: a.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定; b. 轿厢压缩缓冲器后,电缆不的得与底坑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c. 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 4.3 轿厢 4.3.1轿厢顶有反绳轮时,反绳轮应有保护罩和当绳装置,且润滑良好,反绳轮铅垂度不大于1mm 4.3.2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应不超过3/1000 4.3.3 曳引绳头组合应安全可靠,并使每根 引绳受力相近,其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且每个绳头锁紧螺母均应安装有锁紧销 4.3.4 曳引绳应符合规定, 曳引绳表面应清洁不粘有杂质,并宜涂有薄而

11、均匀的极压稀释型钢丝绳脂 4.3.5轿内造操作按钮动作应灵活,信号应显示清晰,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量装置应动作可靠 4.3.6轿顶应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饿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且动作可靠,在轿定检修接通后轿内检修开关应失效 4.3.7轿厢架上若安装有限位开关碰铁时,相对铅垂线最大偏差不超过3mm 4.3.8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应可靠固定,但不能使用焊接固定,安装后不得因电梯运行正常运行的碰撞后应钢丝绳,钢带,皮带的正常摆动使开关产生位移损坏和误动作4.2井道4,2,1每根导轨至少应有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特殊情况,应有措施保证导轨安装满足GB7588规定的弯曲强度要求。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

12、1.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或支架直接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如果用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4.2.2当电梯冲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2.3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没m的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设有安全钳的对中重导轨为0.6mm;不设安全钳的型对重导轨的1.0mm在有安装基准线时,每列导轨应相对基准线整列检测,取最大偏差值电梯安装完成后检验导轨时,可对每5m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至少测次),取测量值的相对最大偏差应不大于上述规定值的倍。4.2.4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o.5mm导轨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

13、0.01/300的平直尺或其它工具测量,应不大于0.5mm,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150mm以上,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得大于1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如超差亦应校正。4.2.5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批偏差:轿厢导轨为+20mm,对重志轨为+30 mm4.2.6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应采用焊接或螺栓直接连接4.2.7轿厢导轨于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的下端应只承在地面坚固的导轨座上4.2.8对重块应可靠坚固,对重架若有反绳轮时其反绳轮应润滑良好,并应设有当绳装置4.2.9限速器钢丝绳至导轨导向面与顶面二个方向的偏差均不得超过10mm4.2.10轿厢与对中间的

14、最小距离为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于轿厢后对重相碰触4.2.11当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时的轿顶空间应满足:a.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间的距离(不包括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后部件最高部分)与电梯的额定速度(单位:m/s)有关,其值应不小于,(0.3+0.035V2)mb.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 0.6m 0.8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钢丝绳中心线距矩形体至少一个铅垂面距离不超过0.15m,包括钢丝绳的连接装置可包括这个空间里4.2.12封闭式井道内应设置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0.5m内各装一灯外,中间灯距不超过7

15、m.4.2.13电缆支架的安装应满足:a.避免随行电缆与限速器钢丝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等开关,井道传感器及对重装置等交叉;b. 保证随行电缆在运动中不得与电线槽,管发生卡阻;c. 轿底电缆支架井道电缆支架平行,并使电梯电缆处于井道底部时能避开缓冲器,并保持一定距离4.2.14电缆安装应满足:a.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定;b. 轿厢压缩缓冲器后,电缆不的得与底坑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c. 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4.3轿厢4.3.1轿厢顶有反绳轮时,反绳轮应有保护罩和当绳装置,且润滑良好,反绳轮铅垂度不大于1mm4.3.2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应不超过3/10004.3.3曳引绳头组合应安全可靠,并使每根引绳受力相近,其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且每个绳头锁紧螺母均应安装有锁紧销4.3.4曳引绳应符合规定,曳引绳表面应清洁不粘有杂质,并宜涂有薄而均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