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53435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合集15篇).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合集15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在寒假中,我读了:朝花夕拾、柳林风声水孩子、边城雪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朱自清的散文几本书。其中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欢的书,因为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全是鲁迅写自己小时候经历的事,充满了童趣,和我有共同的“语言”。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尤其让我印象深化。百草园一直是小鲁迅的乐园,里面有菜畦、皂角树、桑椹,还有乌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等。那里就是小小鲁迅的整个世界,即便百草园已经荒废了,但是在小鲁迅的眼中仍然充满了活力、神秘和无穷的乐趣。百草园再有趣,小鲁迅还是要辞别他的乐园。因为他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小鲁迅猜测着:是不是自己犯了什么

2、错,大家才会把他送到学堂里读书?这种想法只有小孩子才会有,非常有趣。在三味书屋里,小鲁迅面对的是另一个世界。这里有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有淘气、有趣的同学;有上课挨板子的担忧;也有趁着教师分心,偷偷用“荆川纸”蒙着画画的乐趣。百草园、三味书屋是童年鲁迅的两个重要世界。百草园是自由、充满乐趣的“天堂”。那里有有趣的植物、千奇百怪的昆虫。读了后,我自己觉得,自己都可以在那里一直玩下去,而不会生厌。在百草园里,充满了童年快乐的气氛。我非常羡慕小鲁迅有这样一块自由自在的乐土。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我们而言,百草园里近间隔 接触自然的日子,真让人向往啊!去三味书屋上学了,意味着无忧无虑日子的完毕。虽

3、然如此,看到这里,我还是很开心。因为看到小鲁迅的同学,就像看到我的同学一样。我们也会此起彼伏的大声朗读课文;互相淘气,在教师眼皮下悄悄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看来古往今来的同学都差不多啊!整个文章读完,我简直不敢相信,严肃的鲁迅先生会写出如此有趣的地方、如此好玩的事。那肯定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充满童趣、童心的美妙童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作者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有一些野草”让我觉得它非常普通,而就是这样的

4、一个园,在那时,却是作者的乐园。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子,写出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些景物给人的安宁,鸣蝉、黄蜂、叫天子给人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无限兴趣的泥墙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会向往。这样的一个园,假设许多小伙伴儿一起玩耍、追打、嬉戏、捉迷藏,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但假设是自己一个人,也并不会觉得寂寞。因为百草园的乐子能找出许多呢!像何首乌、覆盆子,都能带给“我”无限乐趣,就连冬天都有游戏:捕鸟儿在竹筛将鸟儿罩住后的那份喜悦,想必是令作者着迷的。“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

5、,不能常到百草园了。这句话写出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可惜之情。虽说这学堂很严厉,但先生还是非常慈祥的:“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惩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我们上午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听起来有些无聊,但并非如此。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作者把一幅活灵敏现的生活场景的图画展如今了我们眼前,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童年的向往。这篇文章的文笔非常优美,描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给人以亲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见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园,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乐”字:动物、植物、泥墙根、捕鸟儿、描绣像,无数没有“乐”字。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鲁迅先生真可谓

6、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他在这区区一篇散文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鲁迅描写他捕鸟的时候,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如“扫”、“支”、“撒”、“系”、“牵”、“拉”在曾学过的风筝疑问中,鲁迅在描写“我”毁坏小兄弟风筝时,也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这些动词不仅可以形象生动描绘出情节中人物的动作,更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文章丰富多彩。在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堪称绝佳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盈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兴趣。”这段文字,用一组连词写出了百草园中十多种景物,

7、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抓住形态和色彩写景物;通过声音、动作和形态写动物,栩栩如生,给人以奇幻的如至仙境的感觉。后来作者又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非常自然的承接了文章的两大局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即符合条理而又不显僵硬,这样的过渡无人能比啊!在鲁迅到三味书屋后,往日的快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那么是学习的枯燥,而鲁迅却竭力从中寻找乐趣,如寻蝉蜕、苍蝇喂蚂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我多么羡慕鲁迅啊,如今的学生哪里还有这份玩的心?绕口的英语,深奥的数学,难懂的文言,复杂的历史虽然这么多的任务都要做,但还是应该像作者那样,偷点闲,适当放松一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时代的回忆

8、中“上点色”。好好体会一下这篇文章吧!青年人会引起共鸣,中年人会勾起回忆。这大概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妙处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今日的我们,在王教师的带着下,跟随着鲁迅先生的脚步,走进了世界名著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世界里,去领悟世界文豪的思想精华。“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鲁迅先生那优美的文章自眼前缓缓流过,将我们带入了他儿时的乐园百草园里。我们仿佛也随他一起,拔何首乌藤,听长妈妈讲故事,在雪地里捕鸟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富有乐趣。光是看那人声鼎沸的读书场景就可见一斑。折梅花,找蝉蜕,捉只苍蝇喂蚂蚁,这样的童年生活,谁不羡慕?自由

9、自在,无忧无虑,谁不向往?请试想一下吧,童年的快乐光阴,是不是造就了鲁迅的一生呢?请试想一下吧,鲁迅是不是因此而思念童年光阴呢?请试想一下吧,假如没有这样的童年,我们还能读到这样的文章,还能遇见这样的鲁迅吗?现如今,却难见一片如百草园一样的“乐园”。大街上只能看见一个个背着书包的身影,却听不见一声声欢歌笑语。补习班和兴趣班遍地开花,却找不出一张自然的笑脸。甚至有时,五谷不分都成常态。为何不去接近大自然呢?大自然里,有多少青山绿水,有多少桃红柳绿,而且那山山水水中,也蕴含着多少知识,多少道理呀!小时候的我在外婆家,时不时与外婆一起去田野。遇到不认识的蔬菜,我总要问外婆:“这是什么?”外婆会耐心地

10、解答;遇到不认识的昆虫,亦是如此。“生活处处皆学问。”我在大自然中,也学会了许多知识,为何一定要坐在书桌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你看,那河畔的金柳,不像那正在梳发的姑娘吗?那枝头的小鸟,不像那正在欢歌的歌唱家吗?那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不都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给人以发自内心的乐趣吗?“救救孩子”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如此写道。是呀,让孩子们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吧!让孩子们都拥有快乐的童年,还孩子们童年的一片蓝天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盈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11、一个多么令孩童神往的所在。也许这在大人们看来,只是一个无比荒凉的园子,可是,孩童可以用那鲜活的心,去找到这园子里的美妙!视碧绿的菜畦,油亮油亮的;光滑的石井栏,充满兴趣;高大的皂荚树,不知藏着些什么;紫红的桑葚,仿佛只一眼,便已经尝到甜雪,也是会飘的,轻盈地,便来了。我想在百草园,也许雪是这样的一片片雪的精灵落在光滑的石井栏上,悠悠的;落在皂荚树上,轻轻的;落在泥墙上,融融的;落在那干了的,脆了的,枯黄的长草上,润润的听这听啊,不仅仅是蟋蟀的弹唱,不仅仅是叫天子的啼鸣,还是那赤练蛇与美女蛇的故事。想必,孩子的眼里,一定是有这蛇的。草里的黑影,树叶的颤抖,泥墙边的声响,都是这蛇!一定有的。孩子总

12、是这么想。味百草园里野趣颇多。味,更是占了一大局部。比方,“假如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让人简直想立即捧下一串来尝尝,可又怕弄坏了这些美丽得意的小宝石。再说吧,还有那何首乌的根,吃了可以的传说,也吸引着天真的孩子。这味,还有精神上的味,给了一个孩子多么美妙的童年!相比之下,那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显得多么促狭!野趣少得多了。虽也有吸引孩子之处,但与百草园相比,也就缺乏一提了。当年的鲁迅,甚是无忧无虑,想必这份野趣,正是他日后心灵力量的泉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这个假期,我翻开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颇有收获。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便是从百草园

13、到三味书屋。鲁迅,浙江绍兴人,祖上曾是达官贵人,但到了他这一代便家道中落。鲁迅童年时承受私塾教育,青年时东渡_学习医学,后因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弃医从文终成一代文豪。而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他童年最真实的写照。虽说百草园“园如其名”,只是一个长满野草的园子,但在童年鲁迅眼里,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乐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百草园就是一个活力勃勃的花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故事、拍雪人、捕鸟雀百草园又是一个乐趣满满的游乐场。在这里,童年鲁迅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无比的自在。然而不久后,鲁迅便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将他送进了书塾,在少年鲁迅的眼里,这似

14、乎是对他的一种惩罚。在书塾里,虽然有先生严厉的管教,但是仍然掩盖不了孩子们淘气的天性。领先生不在教室时,鲁迅和伙伴们便跑到园子里折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领先生读书得读入迷时,鲁迅和伙伴们又在下面用纸糊的盔甲来做戏,或是把宣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虽说不像在百草园里那样欢脱,但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照旧快乐地成长着。这篇文章充满了鲁迅对童年的思念。但其实,鲁迅的童年并不完全是幸福的。由于家道中落,父亲病重,鲁迅不得不奔波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正是因为他既体会了操劳家事的辛酸,又感受了无邪童年的美妙,所以鲁迅先生才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鲁迅先生最终成长成为文化的斗士,立志要以文字唤醒国人,让中国强大,

15、让少年儿童们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黄昏,于海边漫步,夕阳的余晖斜斜地洒落在这金色的沙滩上。拾起那朵还带着朝露清香的野花,静卧掌心,闭上双眼,感受生命的波浪在心中摇荡,引领我走向思想的此岸.鲁迅,他饱尝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与荒唐落后,腐朽卑劣作了最坚决的斗争。他也有一份童年的回忆:一座幸福的百草园。因为贪玩,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萦绕耳畔,雪地捕鸟的妙趣横生.都是他童年最珍贵的回忆。百草园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都饱含了一份真情。鲁迅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不正如我们一般?每个人的心中最深处的角落,都珍藏着那最珍贵的回忆。每当忆起,心中便洋溢着幸福与温馨。但美妙的日子终究会完毕,他踏上了学习的路途。那文字中充溢着多少对百草园的眷恋,又有即将分开的辛酸与无奈。当我们完毕童年,步入校园,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情?美妙的光阴一去不复返,我们是否也为之忧愁?步入书塾的日子,是寿镜吾老先生的教诲伴他走过。尽管书塾的读书生涯也有它独特的兴趣,然他照旧思念在那拥有无限兴趣的百草园中度过的光阴,在课堂之余偷偷地玩耍。“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这深深的思念与惆怅,我们也会有一丝感触吧。封建教育那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那个年代的黑暗使我感到可怕。他们的童年被无情地终止。相比之下,我们又是何等幸福,至少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