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532254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 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 一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学 校: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单元序号单元专题 学习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准备课认识110数字,会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述数一数,比多少 4 2位置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6315的认识和加

2、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简单的计算。15的认识,认识,第几,分与合,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124认识图形(一)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的拼组。4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合进行计算,会解决大括号题。数的分解和组合,610的加减法,大括号题型1761120各数的认识, 会数1120各数及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 读数写数,47认识钟表 会认、读、写整时。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48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119总复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

3、加法;11-2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表;位置,数学乐园;综合课 5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

4、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实施: 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实施对策1、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及有关多媒体资料。同伴交流、观察、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

5、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7.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8.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知识点落实到位。课程评价: 一、 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1. 过程性评价(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

6、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正错误情况,用 “等级+评语”的形式给予评价,并以激励性的评语为主。(3)组内互评:互评的构成要素包括:用心聆听 积极发言 认真思考 善于合作 。以星级形式进行评价(优秀:4星 良好:3星 合格:2星 需努力:1星(4)在数学活动和游戏中的表现。(优秀30分,良好28分,合格25分,需努力20分)2终结性评价(1) 纸笔测试。评价等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需努力(60分以下)(2) 成长记录袋。构成要素:数学日记、手抄报、最满意的一次作业、家长寄语。以成果的展示的形式回顾学习历程,认识自我。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为需努力者可通过自身努力,再次参加相应的水平测试。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