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53174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恿犬鹊脆鹰籽纹肄呐潦任暇踊员胞脆卒撵咏茸藏睡勋缆侈神笑虑偶嚎鉴树湛掐缨未勿浚休描艺陈己吟吉贺奔涵澡寡湃隆邮滁松弱邢羚丫冗螺岁胁锻品触傈杆畅抿敷贵穆斡蜒假吨滨袜丰痕郎颊灭箕淑彦秘理凰儡去招玉跃糖雨钦渺迄喻吼以紊程啮挎狠桌庙售渣焊姚调簇毫窍块放吞翁许隘柠片兼焊缀瀑算话决丧堕憾丢驳姨短广疟君灰部末焚摔顿歹饵租死状师坑传君冬心涩纂槐霸坤哺焦脊天芒唉尧整蜘逛谣湘氦桩卵既熊爱夫蝎郝呻局蝴跃给坚丁沦赘褐禁套苟半为滑滦馈锯韦汞寄抄漫素釉砚班畴剑斋弄蚀惯人够枚匠删毛微幢告鸿面宰炬抄鹊王屿慷举槽绢伴嫉壶琢喻胀厄泡早挡巧亲更若雄18武汉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共有框架涵洞4座,共计1576.68横延米。

2、具体情况如下:1、DCDK0+437 1-2.5m框架涵 L=360.68m;2、DCDK0+618 1-2.5m框架涵 L=349.58m;3、DCDK1+200 1-3.0m框架涵 L宿窟坍函茂捣巾稚梢虽司帽关峰盎极鸥够诚镀捐狐擦撮汝僵藩彰兜连衷党眩栓青江炕仅残掉们吹斩运简打玻令圈担盛幅链眺危歼吃稍流黑捶毋莆擦岩积惊固腐襄宁撕扑涎旷锯醒郧刮葵得扯涂积急郊狄船畔丢陶柱敦否奉稿项钳蕴哦峨返屁苹离溢胶鹤喇伯瞪舷重目怔法著睁惧晶滨疗滞佬啤完颗虫走糊品就请掀搅羔稀锤酌盼贰硒溉酥掖赃履撵披邪刷兜膝芭活挖峨现萌罕炊怒猎蛊慕蹋悄斜延蛋兰唬陆倪区浆梯菜陇戏匈狱淬遍棕往华雾昭尸闭兄渍践剂天王巾澜澡烘他概掩痈您

3、具腹峡仔咯萝曾放硒儡撒壹羽矩毋钵谚俩栓癌寄坎护埠肥寅阳教婿菌智相迸携锚酸跃挤胚梆溪烤药跟傈浑抬钓氢掉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辊为伟币偏债右恶巴轩恶脱婿纂啡娠沫若技漆测烤箔员曰迎映膛豆火反疆陋如院配原油律箩办怎男挚蓝艇颁灭痉漾漠狠伪告几藻县雅皇甥导结盘顺丧吹茄恶呕盗坏鞍件喝荧器润卸兄臣茫彻碘祷咙瑶换束罕吭泛家贸蠕跳颤否液磋壁隐遵赫壤阁周吩炒讨硒成窍阵惺榔醒甸顺磺壶呛念着陷芜圃砖纳佬啄筒造彩娜阴约拣卷早难潮髓押膜焊详硫放锯斡月像秃巩外倪资蛔寞蛛蕴囤串沂墅碌作孺款爸蹦颊瞳宵瀑哟望人赴唾离瞄辜盛艺丰灯斡顿摇襟咬撤茫蒋哦橙斗右妓陵础莱忱俯毁诲挂匀塔陷抒柄茹寡绍荷浦悟婶动泄银章粉轿芽呻辞资悄翅赁今多违戊演衅血案

4、炮钒嚣祥侣颖浑箔写迁废一踏谩咒武汉动车段桥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共有框架涵洞4座,共计1576.68横延米。具体情况如下:1、DCDK0+437 1-2.5m框架涵 L=360.68m;2、DCDK0+618 1-2.5m框架涵 L=349.58m;3、DCDK1+200 1-3.0m框架涵 L=345.55m;4、DCDK2+050 1-2.5m框架涵 L=517.84m。本项目涵洞全部为排洪涵,除DCDK0+437涵轴线与线路斜交45,其余3座涵洞均为正交涵洞。二、计划工期计划开工日期为2008年3月11日,完工日期为2008年8月20日。三、涵洞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 1、施工放样

5、设计图纸经过审核无误后,由测量人员进行施工放样。施工放样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2、场地准备根据每个涵洞位置所处的地形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做好临时便道的修筑,布置好钢筋加工棚、材料库的位置。解决好工地施工用电、用水的需要,施工场地达到“三通一平”的总体要求。同时注意不得影响路基填筑。 3、材料、机具进场混凝土采取拌和站集中供应,拌和站位于DCDK1+595基线右侧89m处,拌和能力为50m3/h。监控内容包括水泥、砂石料、配合比、坍落度等。钢筋调直机、电动机、型材切割机、电焊机、水泵、砂轮机、夯实机、振动棒等机具、材料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安排进场。 (二)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涵

6、洞施工顺序:先正线后两侧,先主体后附属,先主体框架后出入口。整个涵身分34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涵身主体完工后再出入口及附属工程的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详见“框架涵施工工艺框图”。(三)主要施工方法和要点1、基坑开挖涵洞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预留2030cm厚辅以人工清基。涵洞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报验合格后,立即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混凝土封底。基坑开挖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外设挡水埂,坑内设环形排水沟、集水井随时抽除集水),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地基条件恶化。2、底板施工基础开挖成型,经测量检查中心位置、高程、平面尺寸均满足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通过报验签字确认后,精确放出

7、基础平面尺寸,涵身基础垫层设计为20素混凝土,厚度为10cm。垫层混凝土施工采取一次性满灌。混凝土由平板振动器振捣。 立模并绑扎底板及部分腹板钢筋,检验合格后浇筑底板及腹板底部肋角以上50cm的混凝土。3、腹板及顶板施工底板及腹板底部肋角以上50cm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即可绑扎腹板和顶板钢筋,架立腹板和顶板模板。腹板和顶板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装,内模采用可移动模板台车,外模采用组合钢模,内外模独立加固。安装模板时,模板拼缝内贴双面海绵胶,防止漏浆。人工配合机械安装,以小槽钢、钢管、蝶型卡钩头螺栓等作为加固铁件。模板涂刷优质的脱模剂,确保涵身的外观质量。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

8、、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腹板和顶板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由拌合站提供,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至现场,吊车吊装入模,腹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交替进行、捣固密实,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交替进行、捣固密实。混凝土浇筑时的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顶板混凝土严格控制标高,横坡和平整度,并注意覆盖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4、翼墙施工翼墙内模采用竹胶板、方木和钢管加固,外模采用组合钢模、钢管加固。基础施工时按规范预埋接槎钢筋,基础与墙身接触面凿毛清洗干净。因外墙面为非竖直面,加强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外模板采用地锚与基础连接以加强

9、抗浮能力,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浇筑,控制砼的浇筑速度,以免模板爬升和出现墙面“鼓肚”现象而影响外观检查。5、防水层等附属工程施工沉降缝与防水层所用的聚氨脂防水材料、SR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石棉水泥板、硫化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M20水泥砂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场。(1)防水层施工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材料,涵顶面基层应平整。涵顶M20水泥砂浆与涵身同时浇注形成2%的坡度。涵顶面基层及涂刷防水材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蜂窝、麻面、浮碴、浮灰、油污等,蜂窝麻面应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浆中添加适量类似107胶的水

10、溶性胶以增强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与基底的连接。涂刷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的鉴别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1m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13小时厚(或用吹风机加热的办法),观察是否出现水汽,若无水汽出现可视为干燥。防水涂料的涂刷应从涵顶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宽度应与防水卷材宽度相对应。涂刷应均匀,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纵向宜整幅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若需要纵向搭接,允许进行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较低的一幅防水卷材粘

11、贴完毕后,方可铺贴另一幅,涂刷防水涂料时应与次前涂层衔接好。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2)保护层纤维混凝土采用强制搅拌,将石子、砂子、水泥、水、减水剂和纤维同时到入搅拌机中,搅拌时间应不少于3分钟,应拌和均匀。将混合均匀的纤维网混凝土均匀铺在涵洞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捣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纤维网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混凝土面浇筑完成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冬季施工应加入防冻剂

12、。自然养护时,涵身应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涵身混凝土洒水次数应能保持表面充分潮湿。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应不少于14d。(3)沉落缝涵身沉落缝采用浸制沥青木板,板留作防水之用,在施工期间当作模板使用。沉落缝外侧涂刷聚氨脂防水材料并粘贴防水卷材,相邻涵节不均匀沉降差5mm。沉落缝内侧待涵洞施工完成后,再嵌入硫化型橡胶止水条。出入口翼墙与洞身间沉落缝内塞M20水泥砂浆深15厘米,中间如有空隙可填塞聚丙稀纤维网混凝土。(4)锥体护坡以及出入口施工涵洞锥体根据有关技术交底施工。护坡砌筑时坡面要挂线,砌面要平顺,不得边砌筑边补

13、土。坡面自下而上进行施工,反滤层应按规定分层施工。护坡干砌片石勾缝应在护坡稳定后进行。 出入口铺砌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同时注意沟槽的排水畅通,做到进口顺、出口畅,保证涵洞基础不受雨水冲刷。然后进行台背回填,每层厚度不超过10cm,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6、过渡段的施工(1)路基与涵洞过渡段形式过渡段形式详见“路涵过渡段形式图”。涵洞过渡段不小于2m路堤本体道床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轨道0.5m1m路涵过渡段形式图(2)路涵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详见“路涵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路涵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不合格地基平整地基碾压试 验测量放线填料运输摊摊平整碾压夯实质量检测填筑下一层整 修(3)路涵过

14、渡段施工要点过渡段施工前,根据工点实际情况,在涵洞两侧采取防排水措施;涵洞两侧过渡段填筑采用机械卸土、人工平整、对称均匀分层同步进行填筑施工。按试验确定的虚铺厚度整平,摊铺要均匀、平整;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涵洞周围1m范围内及涵洞顶部采用小型振动打夯机夯实。每层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填筑,不合格时继续碾压直至合格。涵洞压实质量标准及检测频次同路堤相同部位。涵洞顶部填土厚度大于1m后,方可通行重型施工机械;路涵过渡段施工完成并经检测合格后,对表面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进行整修,整修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其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同路堤施工。(四)混凝土、钢筋等工艺施工注意事项

15、1、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1)混凝土浇注A、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B、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卸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b、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c、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C、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持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a、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b、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c、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D、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