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共4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530641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习题(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章习题(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章习题(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章习题(共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习题(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习题(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习题一、选择1、下列采用随机接入技术的局域网是( C )A. 令牌环网 B.令牌总线 C.传统以太网 D.FDDI2、以下哪种网络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 B )A. 10Base-2 B.10Base-T C.10Base-F D.10Base-53、10Base-T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 )A. 星型 B.总线型 C.环型 D.树型4、下列哪个设备可以分割冲突域( A )?A. 以太网交换机 B.调制解调器 C.中继器 D.集线器5、下面图示的以太网络有几个冲突域( C )?A. 1个 B. 2个 C. 4个 D. 6个6、按照OSI/RM体系结构来看,IEEE 8

2、02标准定义了几层功能( B )?A. 1 B.2 C.3 D.47、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封装单位称为( A )。A. 帧 B.比特 C.分组 D.报文8、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 B )。A.物理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介质访问控制层9、下列肯定工作在全双工方式的网络是( B )A.传统以太网 B. 10吉比特以太网 C. 快速以太网 D. 交换式以太网10、局域网中下列哪个设备不能识别和处理帧( D )A.网卡 B. 网桥 C. 以太网交换机 D. 集线器11、以太网主机的网络接口卡地址是长度是( D )位的二进制?A.8 B. 16 C. 32 D. 4812、以太网上

3、主机发送的广播帧的目的MAC地址是( C )A. 00-00-00-00-00-00B. 11-11-11-11-11-11C. FF-FF-FF-FF-FF-FFD. 00-00-00-FF-FF-FF13、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可以看作一个( D )。A阻塞域 B. 管理域 C. 广播域 D. 冲突域14、以太网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如果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找不到时,则( C )。A把以太网帧复制到所有的端口B. 把以太网帧单点传送到特定端口C. 把以太网帧发送到除本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D. 丢弃该数据帧15、传统以太网中的争用期T是指( B )A主机发送数据前监听信号持续的

4、时间B. 主机边监听边发送所需持续的时间C. 主机检测到信号冲突的最短时间D. 检测到信号冲突后主机需等待的时间16、下列哪种情况需要使用交叉双绞线( C )A集线器和集线器级联B. 交换机和交换机及联C. 主机和主机之间直连D. 主机和交换机相连二、填空1、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称为_CSMA/CD_,可以将它简单地概括为_先听后发_、_边听边发_、_冲突停发_、_随机重发_。2、交换机之所以能将MAC帧转发到正确的端口,是因为有_MAC地址_表,而该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是关于_本网段主机的MAC地址_和端口的对应关系。3、以太网网络接口卡的地址又称为_MAC地址_、_物理地址_等。4、以太网

5、帧的最大长度是_1518_字节,最小长度是_64_字节,若主机或交换机收到长度小于最小长度的帧,会将它_丢弃_。5、集线器上连的主机越多,每台主机得到的传输带宽会_越低_;交换机上连的主机越多,则每台主机得到的传输带宽将_不变_。6、以太网MAC帧的最后一个字段帧校验序列FCS用的是_CRC(循环冗余校验)_技术。三、问答1、举例说明共享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和全双工以太网的特点和区别。答:共享式以太网,所有主机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共享同一个网络链路带宽,发送信号会出现相互冲突,需要采用CSMA/CD技术。主机间通信是半双工方式。交换式以太网,每个交换机端口就是单独一个冲突域,连在不同端口上的主

6、机独享该端口的带宽,发往不同的目的主机两路信号不会出现冲突,如果主机间全双工通信,则不需要用CSMA/CD,如果是半双工通信,还是需要CSMA/CD。全双工以太网,就是完全以全双工通信的交换式以太网。2、比较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的优劣,并指出令牌环网淘汰的原因。答:1)在主机接入技术上,以太网属于随即接入,令牌环网属于受控接入。带宽利用率,令牌环网要高于以太网。2)在通信速率上,以太网只有10Mbps,而令牌环网能达到16Mbps。3)在成本上,令牌环网要高于以太网。4)在组网和管理的方便性上,(双绞线)以太网要远好于令牌环网。令牌环网的淘汰,主要输在技术的易实现性、组网管理的简洁性上和组网成本上

7、。3、简述传统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最主要的技术差别。答:传统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主要技术差别在于物理层的功能特性,即信号的编码技术上。4、指出下列两种无线网络的接入模式。答:(1)对等模式。(2)AP模式。(3)桥接模式。5、指出以太网限制最小帧长的原因。答:因为以太网争用期是51.2s,而以太网带宽是10Mbps,所以,如果是成功发送的数据帧,至少发送:10Mbps51.2s=512字节=64KB。在争用期内因信号冲突而发送了一部分的帧数据都是属于残帧,都小于64KB,都将被丢弃,所以规定,正常帧必须大于等于64KB。6、根据下图描述PC3给PC5发送MAC帧的过程。答:1)PC3生成数据帧,

8、源MAC地址是00-50-D1-34-7D-90,目的MAC地址是00-2A-38-61-86-A0。即第四项2)PC3将该数据帧发往交换机的端口3,交换机查看该帧的目的MAC地址,并在MAC地址表中找与之对应的项,显然是第4项,对应端口号是2。3)交换机将该帧从端口2转发出去,即发送到PC5。4)PC收到该数据帧,即完成此次帧的发送和接收过程。7、根据上面问答题6的图示,描述交换机学习到图中的MAC地址表的过程。答:1)初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是空的。2)PC4最先发送数据帧(目的地不限),交换机收到PC4的MAC帧,检查源MAC地址00-11-A0-BC-73-18,发现该地址未存于MA

9、C地址表中,于是,将其加入,又因为该数据帧是在交换机的端口9收到的,所以,该MAC地址对应端口9。这样,就学习到了PC4的MAC地址,也就是第一个MAC地址。3)然后,PC2也发送数据帧(目的地不限),类似2)的情况,交换机也会学习到PC2的MAC地址,并将它填入MAC地址表,也就是上述MAC地址表中的第二行。4)以此类推,接着是连端口6的PC1发送数据帧,再接着是连端口2的PC5发送数据帧,最后是连端口3的PC3发送数据帧。交换机将依次完成对这些PC机的MAC地址的学习,并将他们填入MAC地址表,即得到上述习题6中的图示情况。8、要发送数据串:,现采用CRC检错技术对它实行差错控制,采用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确定添加冗余码后实际传输的数据。答:生成多项式是P(X)=X4+X+1,所以,生成校验码的除数就是:10011,用它除数据串,过程如下:所以,校验码就是1001,将校验码添加到要发送的数据后面,即得到。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