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的护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53045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患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肺癌患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肺癌患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肺癌患者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肺癌患者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癌患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患者的护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癌患者的护理一、 定义肺癌(lng cancer)多数来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称为支气管肺癌,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邻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血液、淋巴或支气管转移扩散。肺癌的分布以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来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癌肿,位置接近肺门者称为中心型肺癌;来源于肺段支气管如下的癌肿,位置在肺的周边部分者称为周边型肺癌。肺癌发病年龄大多在4岁以上,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35:,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长。肺癌按细胞类型分为四种类型:(1) 鳞状细胞癌(鳞癌):在肺癌中最多见。(2) 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预后最差。(3) 腺癌:多发生血行转移。(4) 大细胞

2、癌。 转移途径:(1) 直接扩散:癌肿沿支气管管壁并向支气管腔内生长,可导致支气管腔内部分或所有阻塞;亦可直接扩散侵入邻近肺组织,并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其她肺叶。还可侵犯胸壁、胸内其她组织和器官。(2) 淋巴结转移:常用的扩散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边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边的淋巴结,然后达到肺门或气管隆突下淋巴结,或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肺癌同侧,但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肺癌侵入胸壁或膈肌后,可自腋下或积极脉旁淋巴结转移。(3) 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肺癌的晚期。癌细胞直接侵入肺

3、静脉,然后经左心随体循环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和组织,常用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二、临床体现肺癌的临床体现与肺癌的部位、大小、与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密切有关。1、初期 周边型肺癌多无症状。肿瘤增大后,常浮现:(1) 刺激性咳嗽;(2) 血性痰,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3) 少数肺癌病人,由于肿瘤导致支气管不同限度的阻塞,可浮现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2、晚期 除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倦怠及乏力等全身症状外,可浮现癌肿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的征象:(1) 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同侧膈肌麻痹。(2) 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声带麻痹、声音嘶哑。(3

4、) 压迫上腔静脉: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4) 侵犯胸膜:胸膜腔积液,常为血性;大量积液可引起气促。(5) 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有时可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6) 侵入纵膈,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7) 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s肿瘤。可侵入纵膈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一肋间、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而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水肿、臂痛、上肢静脉怒张和运动障碍,同侧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rsynrome)等。 三、护理(-)术前护理.护理评估a.健康史及有关因素(1) 一般状况:年龄、

5、性别、婚姻和职业、有无吸烟史、吸烟的时间和数量等。(2) 家族史:家庭中有无肺部疾患、肺癌或其她肿瘤病人。(3) 既往史:有无其她部位肿瘤病史或手术治疗史,有无其她随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身体状况(1) 全身:病人有无咳嗽、与否为刺激性;有无咳痰,痰量及性状;有无痰中带血,咯血,咯血量、次数;有无疼痛,部位和性质,如有无放射痛、牵涉痛;有无呼吸困难;营养状况。(2) 局部:病人有无发绀、贫血;有无杵状指(趾)。(3) 辅助检查:痰细胞学检查、血液肿瘤学检查、有无低蛋白血症;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肺功能、骨扫描、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超、CT、支气管纤

6、维内镜及其她检查有无异常发现。c.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1) 病人对疾病的认知限度,对手术有何顾虑,有何思想承当。(2) 亲属对病人的关怀限度、支持力度,家庭对手术的经济承受能力。2.护理措施(1) 戒烟:指引并劝告病人停止抽烟。由于抽烟会刺激肺、气管及支气管,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长,阻碍纤毛的清洁功能,使支气管上皮活动减少或丧失活力而致肺部感染。(2) 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有大量支气管分泌物,应先行体位引流。谈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行超声雾化,必要时经支气管镜吸出分泌物。同步注意观测痰液的量、颜色、粘稠度及气味;遵医嘱予以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药物,以改善呼吸状况。(3) 减轻焦急:给病人发问的机

7、会,认真耐心地回答病人所提出的任何问题,以减轻其焦急不安或胆怯的限度。予以情绪支持,关怀、同情、体贴病人,动员亲属予以病人已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全力支持。(4) 纠正营养和水分的局限性。(5) 手术前指引 练习腹式呼吸、有效咳嗽和翻身,可增进肺扩张,利于术后配合。 练习使用深呼吸训练器,以便在手术后能有效配合术后康复,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胸腔引流的设备,并告诉病人在手术后安放引流管(或胸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引患者在停留胸腔引流管时翻身的措施。 床上大小便训练 告诉患者术后也许浮现的伤口疼痛,指引疼痛时的放松措施例如冥想放松技巧、听音乐和深呼吸等。(6)按医嘱常规术前准备如普鲁卡因皮试、

8、青霉素皮试、手术区域皮肤准备等。(二)术后护理护理评估(1) 生命体征(2) 伤口和引流管状况(3) 术后有无大出血、感染、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2.护理措施a.合适的体位(1) 麻醉未苏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次,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吸入而致窒息或并发吸入性肺炎。(2) 血压稳定后,采用半卧位。(3) 肺叶切除者,可采用平卧或左右侧卧位。(4) 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者,应避免手术侧卧位,尽量选择健侧卧位,以增进患侧肺组织扩张。(5) 全肺切除术者,应避免过度侧卧,可采用14侧卧位,以避免纵膈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6) 有血痰或支气管瘘管者,应取患侧卧位。(7) 避免

9、采用头低足高仰卧位,以防因横膈上升而阻碍通气。若有休克现象,可抬高下 肢及穿弹力袜以增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观测和维持生命体征平稳(1) 手术后小时内,每15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2) 脉搏和血压稳定后改为30分钟至小时测量1次。(3) 注意有无呼吸窘迫的现象。若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4) 手术后2436小时,血压常会有波动,需严密观测。若血压持续下降,应考虑与否为心脏疾病、出血、疼痛、组织缺氧或循环血量局限性所导致。c呼吸道护理(1) 氧气吸入。(2) 观测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奏,双肺呼吸音;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状况,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予以解决。(3) 对术后带气

10、管插管返回病房者,应严密观测导管的位置,避免滑出或移向一侧支气管,导致通气量局限性。(4) 病人苏醒拔气管插管后,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每12小时1次。定期给病人扣背,扣背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叩震荡,使存在肺叶、肺段处的分泌物松动流至支气管并咳出。病人咳嗽时,固定胸部伤口,减轻疼痛。手术后最初几日由护士完毕,后来可指引病人自己固定。措施有两种:I、护士站在病人术侧,一手放在术侧肩膀上并向下亚,另一手置于伤口下支托胸部协助。当病人咳嗽时,护士的头转向病人身后,以避免被咳出的分泌物溅到。I、护士站在病人健侧,双手紧托伤口部位以固定胸部伤口。固定胸部时,手掌张开,手指并拢。指引病人先慢慢轻咳,再将

11、痰咳出。(5) 稀释痰液:若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可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氨茶碱、抗菌药物行药物超声雾化,以达到稀释痰液、解痉、抗感染的目的。.术后维持体液平衡和补充营养(1) 严格掌握液体的量和速度,避免前负荷过重而导致肺水肿。全肺切除术后应控制钠盐摄入量,2小时补液量宜控制在ml内,速度以2030滴/min为宜。(2) 记录出入水量,维持体液平衡。(3) 当病人意识恢复后且无恶心现象,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可开始饮水。(4) 肠蠕动恢复后,即可开始进食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若病人进食后无任何不适可改为普食,饮食宜为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以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御力,增进伤口愈合。e.

12、减轻疼痛增进舒服(1)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注意观测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否有呼吸受克制的征象。(2) 安排舒服的体位,半卧位时可在病人的头、颈下置枕头,以增进舒服。(3) 根据病人的需要及病情的容许,协助并指引病人翻身,以增长病人的舒服度,并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f、伤口护理:检查敷料与否干燥,有无渗血,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维持胸腔引流畅通。(1) 密切观测引流液量、色、和性状,当引流出多量血液(每小时0200l)时,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告知医师。(2) 对全肺切除术后所置的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以保证术后患者胸腔内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膈移位。一般酌情放出适量的气体或

13、引流液,维持气管、纵膈于中间位置。每次放液量不适宜超过100ml,速度宜慢,避免迅速多量放液引起纵膈忽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3) 术后2-72小时病人病情平稳,无气体及液体引流后,行胸片检查拟定肺组织已复张,可拔除胸腔引流管。h活动与休息(1) 鼓励别人初期下床活动:目的是避免肺不张,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增进食欲,振奋精神。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平稳,鼓励及协助病人下床或在床旁站立移步;带有引流管者要妥善保护;严密观测病人病情变化,浮现头晕、气促、心动过速、心悸和出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术后第日起,可扶持病人环绕病床在室内行走35分钟,后来根据病人状况逐渐增长活动量。(2) 增进手臂和肩关

14、节的运动:避免术侧胸壁肌肉粘连、肩关节强直及失用性萎缩。病人麻醉苏醒后,可协助病人进行臂部、躯干和四肢的轻度活动,每4小时次;术后第2日开始做肩、臂的积极运动。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鼓励取直立的功能位,以恢复正常姿势i心理护理:认真细心地回答病人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向病人阐明各项治疗和护理的意义,关怀同情、体贴病人。四、并发症的避免(1) 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其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紧急救治,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此时除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外,及时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肺切

15、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近年来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已大为减少。(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用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对于老年病员,手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手术者注意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充足给氧,密切观测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避免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步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解决。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医护人员严密监护和及时解决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3) 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因手术后伤口疼痛,患者不能做有效咳嗽,痰液留积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避免在于病员能充足理解和合伙,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浮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五、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