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529078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

2、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_2. 补全词句,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_,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1补全词句2画波浪线的词句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有_、_、_、_。透过这些景物,我仿佛看到了_,听到了_。3阅读这首词和宿律德江,补全下面的对话。甲:宿建德江和本词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

3、我不知道它们的区别,你能给我讲讲吗?乙:没问题,宿建德江中,作者通过“_,_”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_之情;而本词中,作者通过“_,_”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_之情。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把景和人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3. 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2诗句的意思是_3诗

4、句赞美竹子_的精神品格。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这是一首_诗。表达了诗人_。3诗的前两句是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_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1把这首诗写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诗人_。3解释词语:题:_缘:_不识:_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

5、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6. 阅读与理解。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选择相应的字义,填上序号。鉴:镜子照仔细看;审察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1)水清可鉴( ) 铜鉴( )引以为鉴( ) 鉴别( )活:生存,有生命在活的状态下活动,灵活生动活泼;不死板工作产品(2)活捉( ) 活水( ) 活跃( )重活( ) 活人( ) 出活儿( )2这首诗借景喻理,以作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流进,人要想变得更加睿智,就要。3请将“半亩方

6、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_4关于读书、做学问,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佳句给我们以启发。请试着写出三句。_5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_7. 古诗欣赏。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_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_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

7、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中描绘的是_时节的景色,由“_”“_”可以看出来。2“唱黄鸡”的意思是( )A.比喻时光流逝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C.黄鸡报晓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意思是_?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B

8、.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_)(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9. 阅读与理解。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朗读下列诗句,选择正确读音。白头搔(so sho)更短,浑(hn hn)欲不胜簪。2(1)诗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_。(2)诗中表现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3诗中“

9、国破”与哪一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原诗句回答)_4填一填,记一记。“诗仙”是指朝诗人,写过;“诗圣”是指朝诗人,他写过;“诗鬼”是指朝诗人,他写过。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6作者借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_10. 阅读快乐屋。劝 学 诗(唐) 韩愈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1“患”的意思是_。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二患;三患;四患。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_11. 阅读与理解。(甲)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注释)杨花:指柳絮。才思:才华和能力。天街:京城街道。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绝胜:远远胜过。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A.晚春B.新春C.早春D.立春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读作“”。()A.宫gngB.都dC.城chngD.京jng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_12. 读古诗,做习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