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5290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计算题常用的比例与公式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问题1.比例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2)社会必要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时间无比例关系。) (4)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

2、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的变化,二者成正比。(7)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成正比;纸币贬值率与价格成反比2.口诀“正比乘、反比除、增加加、减少减”,用函数表达如下(1)所求数量y与X%升降成正比时,y= k(1 + X%) (k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2)所求数量y与X%升降成反比时,y =k(1 + X%)(k为已知数,増为加,降为减) 注意:概念之间数量关系成正比的,用“”,成反比的,用“”。“提高”、“上升”、“增加”、“升值”用“”。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劳动者数量增加10,人民币升值了5 等;“降低”、“减少”、“贬值” 用“”。例如,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20,美元贬值

3、10%3.主要方法(1)直接推算法(正比关系用乘法,反比关系用除法,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明确变量之间的一直关系,直接推理。(2)解答方程式法(根据变量设方程式)。将求知数据设为未知数,借助数学思维进行推算。(3)设定数值法(整倍变化设数值,公倍公约好推算)。求取相关变量的公倍数或公约数,进行模型化推算。4.相关公式(1)求价值(格)总量(或总额)的公式国家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或使用价值量)价格总额(总量)=单位商品的价格X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求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a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使用价值量或者个别劳

4、动生产率)b假设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x%,那么现在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数量X(1+X%)X单位商品价值量=原价值总量X(1+X%)注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国家/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价值总额与价格总额有区别吗?虽然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价格与价值都相符。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题:(08四川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

5、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法: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故选C。练习:某国2010年甲商品的总产量为100万件,每件商品价值为货币表示为1

6、0元,2011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同期通货紧缩率为20%,则2011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格应分别为(A)A.1000万元,4元 B.2000万元,6元 C.2000万元,5元 D.1000万元,6元(2)求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价格与价格变化的公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商品数量(静态)当前单位商品价值量 =原有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减幅度)=原有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注意:上面公式可以细分为三个公式a单位商品价值量=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1社率提高或降低幅度(动态)b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X%时,该商品的现在

7、价值量为=原价值量(1+X%)。c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X%时,该商品的现在价值量为=原价值量(1-X%)。)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已知通胀率时, 如何求商品现价? 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通货膨胀率或物价涨幅)已知货币贬值率时, 如何求商品现价? 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货币贬值率已知货币升值率时,如何求商品现价? 商品现价=商品原价1+货币升值率注意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纸币本身的升值或贬值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3)已知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数量,如何求现在商品数量?现在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数量增加或减少幅度)(

8、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幅度)(注:劳动生产率包括个率和社率, 劳动者数量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现在的商品数量(或使用价值量)=企业原产品数量X(1+X%)(4)关于互补品、替代品的变动量的计算(关于需求交叉弹性的计算问题)理论依据需求交叉弹性指的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的计算方法是用甲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乙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如果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则表明二者为替代关系,数字越大,替代关系超强;反之,小于零为互补关系,数字越小,互补程度越强。关键要把握两个因素。一,对于原商品,互补品变动比例与之成正比、替代品变动比例与之成反比;二,要注意价格对供(

9、生产)、求(消费或需求)的影响。根据价值规律,价格与生产(供应)成正比,价格增加或降低,生产者同比扩大或缩小生产;价格与需求(消费)成反比,价格增加或降低,消费者会减少或扩大消费需求。a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负相关关系,即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上升。b一种商品和其互补品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降低。c一种商品和其替代品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需求量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上升。计算例: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

10、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商品的需求数量( B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解析:本题可以分三步计算。第一步,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第二步,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

11、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第三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4)如何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t)?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数量例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12、间为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5)如何计算劳动生产率(包括社会劳动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可以反应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二者成反比今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升跌幅=(原单位商品价值量现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单位商品价值量100%商品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13、,二者成正比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幅度=(原商品数量现在商品数量)原商品数量100%例题:2011年,甲国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M商品,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0元。假定A生产者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4件M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200元。那么该行业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 )A.100% B.200% C.300% D.400%例题某国2011年生产1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件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4件c商品的价值量等于3件a商品的价值量。如果2012年该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他条件

14、不变,那么1件c商品的价格用b商品表示为()A.2件 B.8件 C.6件 D.3件解析本题宜采用精确计算法。根据a8b,4c3a可知,c6b。不管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题中说其他条件不变,c6b。答案C二、如何求货币量、通胀率、贬值率、升值率和货币购买力1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 =注意:在商品价格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应该与次数相适应。如果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加,就要求要减少货币流通次数,反之亦然;货币流通次数增多,同样也要求减少流通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如果货币流通次数增多而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未变,货币本身就会贬值。2已知通胀率和实际的货币量,求纸币量=实际的货币量X(1+通胀率)3求通胀率公式:通胀率(物价上涨率)=超发(即已发纸币量-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00%或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1)100%;公式:通胀率(物价上涨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注:通胀是由低到高,从过去开始算起,故要除以上期指数。价格指数就是CPI PPI。通胀率与物价上涨率是完全一样的)4贬值率公式:货币贬值率=已发纸币量-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已发纸币量 100%纸币贬值率=(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100%公式:货币贬值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