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52889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总是从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本教材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

2、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到后面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多来自于城乡结合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但这正是他们学习这一节的优势,大部生活在农村的同学,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现象,只是未能提升到理论

3、的层次。而且,学生经过一学年的生物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能够很容易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所以,在这一节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推理,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列举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四、教学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

4、和变异现象. 五、教学难点:初步建立遗传和变异概念。六、课前准备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对各自性状的自我观察。比如:是否卷舌,有无耳垂。七、教学过程分析:八、重难点突破策略:观察实物比较、辨别归纳概括,获得概念形状、气味,口感、味道1、情境导入:引出“性状”概念【情景一】:展示实物香蕉和苹果(1) 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水果的名称。(2) 提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区分二者的?同学们会联想到声音、身高、肤色等等学生很容易想到可根据他们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体积大小等,甚至还可以根据内部特征比如味道、气味、口感等。【情景二】:请同学们谈谈你是如何区分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开展此活动,意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教学,在参

5、与的过程中逐步提取出性状的概念,同时让他们明白生物知识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师点拨并提出概念】引导学生明白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特征,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形状,颜色,体积,气味,声音,肤色等,在生物学上称之为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2、 “相对性状”概念的提出:【情景一】:展示实物两种苹果(1)设疑:不同种生物我们比较容易分,可是你们看这两个苹果又怎么去区分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总结,会从两个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去区分。 (2)教师顺势引导说:“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 性状(对“性状”的概念进行巩固)(3) 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为什么都不同呢?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为什么?比如

6、:人的耳垂形状分为有耳垂、无耳垂 苹果的颜色有黄色、红色、青色 人眼睛的颜色有黑色、茶色、蓝色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分性状相对性状人的眼色黑色、蓝色、茶色人的耳垂有耳垂、无耳垂玉米颜色黄色、白色人的血型A型、B型、AB型、O型这里,让两名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对比,体形的胖瘦对比,眼睑,耳垂的形状,有无酒窝等,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3.概念的升华【活动的开展】:(1)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比较各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2)交

7、流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两个生物的所有性状完全相同的概率很低,几乎为零。(3)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4)学生大量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教师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点评找出其中错误的例子。如不是针对同一种生物或不是指同一性状的。4、 “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1) 出示亲子照,让同学们帮孩子找亲人。请同学们自己说说亲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似特征。(2)【活动】:思考自己和父母之间完全像还是有区别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家会积极参与, 努力发现自己与父母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就是遗传的现象,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

8、的现象。 (3)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者在平常所见到或者是听到的俗语解释这种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4)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5)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剥落的碎片 。 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a.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b. 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c. 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5.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6.课后练习,巩固知识。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的理念是要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生活的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可以把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活动中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的,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