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的礼仪》word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6526670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访中的礼仪》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采访中的礼仪》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采访中的礼仪》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访中的礼仪》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访中的礼仪》word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访中的礼仪 第一、见面。 1、介绍礼仪。由高到低,位尊者有优先知情权;由近及远,根据位置远近;顺时针方向; 2、握手礼仪。位尊者先伸手;女士先伸手。同尊者握手,双手或右手,积极伸手,握手要有力;同级者伸右手,握手也要用力;“蜻蜓点水是不礼貌的,表示“我鄙视你,不想理你 3、索要名片。有时候是采访前,有时候是采访后,看情况而定。我们都是学生,一般来说都只是索要,而不是交换名片,对方知道你是学生,如果对方愿意会主动把名片给你;有的时候,如果对方忘了,你可以说,“希望以后还有时机跟您请教,不知道怎么联系您方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请赐名片。 第二、采访中 1、体姿。行为学家认为,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

2、是身体直立、挺胸、收腹、抬头、目光平视,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交叉时右手置于左手之上,站累时一只腿可向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正直。假设两腿交叉站立,双手叉于腰间或放在衣裤袋中的姿势都传递着某种轻浮不雅、不严肃的信息。这样的姿态,会被采访对象感到不被尊重,便有意识地拉大了与记者的情感距离,甚至会让记者吃闭门羹,给采访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体语学家认为,给人以良好感觉的坐姿,应该是平稳落座后人体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起上身要直,手自然置于双膝或椅子扶手上,头部保持平稳,目光平视,需要侧坐时,应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头部应向前略倾。一般情况下,特别是进行人物专访时,记者大多采取坐着交谈的方式,所

3、以要有意识地保持正确的坐姿,向对方传递一种知书达理、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良好信息,并注意信息传递时的分寸,以免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假设记者过于随便,不拘礼节,或将整个身子瘫倒在椅子里,或翘二郎腿,或呈4子型叠腿并用手将叠起的腿扣住,甚至既叠腿又不停地晃动脚尖,并不时地扭动身体交换坐姿,这种体姿会让被采访对象感到记者无礼,从而滋生抵触情绪,直接影响采访效应。 2、言谈。从语言学角度看,音频、音速、音量的不同,会表达出不同的信息,这些都于采访效应紧密相关。提问时宜多用平等商讨性的祈使句为佳,诸如请您谈谈好吗?、您能不能告诉我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等,这样,能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使采访进入积极活

4、泼的境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使用那种生硬、尖厉、粗暴的语气音调,必然不能使被采访对象敞开心扉,甚至对记者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方能在采访时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在提问和交流上直接表现出来。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信口开河都会影响采访对象与记者的配合,同时记者也要防止过多重复或解释并不深奥的问题或观点,要相信采访对象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要尊重被采访对象。在提问艺术上,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塔法拉奇堪称典范,在新闻采访中她以善于抓时机采访国际政坛风云人物闻名于世。十几年来,她走笔天下,先后采访了30多位国家首脑人物,素有政治访问之母称赞。她采写的报道影响很大,在采

5、访中以提问锋利泼辣、深刻精到著称于新闻界。采访中,她表现得落落大方,不亢不卑,思路敏捷,提问犀利,并能一矢中的,又不失礼节。大胆泼辣的提问,使她能够把读者最关心的,事关重大的焦点问题,及时地提出来,报道出来,因而,她采写的新闻作品风格独特、内容深刻、极受读者和政治家们的喜爱。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的礼仪风范。当然,要获得最正确采访效果,不可一味采取锋利泼辣的提问方式,而应刚柔相济、彬彬有礼,否那么,会弄得不欢而散。最正确采访效应的获得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提问尽管锋利,但不能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能损害现场访问谈话的融洽气氛,应该是二人台,而不是独角戏。锋利的提问必须锋利到点子上,并且控制在适当

6、的气氛中,必要时,还要精心设计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见面方式。 3、致谢4、补充:以上讲的主要是人物专访的礼仪。新闻发布会或其他活动可根据日常行为的礼仪进行就可以了案例一 穿着不得体引人反感去年8月,美国某知名金融机构的总裁来华访问,并在公司公共关系总监的安排下,接受了国内十几家财经媒体记者对他的专访。采访结束后,总裁对自己的公关总监抱怨,是不是邀请来的不是专业的财经记者,或者对本次采访不够重视。原来,总裁看到前来采访的个别记者穿着非常随便,男记者穿着短裤、凉鞋,而有的女记者那么穿着低胸露背的夏装。这和被采访的总裁西服革履的穿着与五星级酒店会宾厅的场合都十分不相称。案例二随意打断被采访者谈话某报社记

7、者在参加一个企业的新闻发布活动时,因为听到其他新闻单位记者的提问有点词不达意,于是就打断了其他记者的提问,开始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在被采访对象正就他的问题准备展开更为详细的解释说明时,该记者感觉自己已经得到了需要的答案,不需要进一步的信息了,于是又打断对方的答复,接着问另外的问题。和他一起采访的记者纷纷对他的做法表示不满,可是他自己却满不在乎,认为这就是他采访的独特“风格。实际上,这不是采访“风格的问题,而是不礼貌、不懂得尊重的表现。案例三采访迟到不礼貌明明说好的采访时间是下午两点半正式开始,可是快到两点45分了,还有一位报社记者没有到,准时到达的记者已经纷纷表示不满,采访活动的主办方只好宣

8、布不继续等了,采访开始。相信很多有准时好习惯的记者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种场景。由于记者平时的工作不需要坐班,时间安排的随意性比拟大,这种弹性工作使有些记者时间观念比拟差,比拟突出的表现就是约好的采访时间总是迟到,让被采访者和其他准时到达的记者少那么等候十几二十分钟,有时甚至迟到半个小时。有的记者认为,迟到几分钟无伤大雅,其实,因为自己的懒散而耽误了别人的时间,是十分失礼的,也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案例四抓拍照片搞“突然袭击 在去年北京科博会一个论坛上,一位来自政府的高层官员正在台上致辞,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举着“大炮似的镜头,冲到演讲台前,一通拍摄。拍摄过程中,不仅闪光灯闪个不停,而且他还不停地变换

9、位置、角度,从各个不同侧面近距离拍摄,时间长达10分钟之久。这位摄影记者的做法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演讲,让演讲者感觉非常不自在,而且影响了台下观众的视线、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案例五死缠烂打要有限度尽最大可能、想尽一切方法采访到事情真相,是一个记者应该具备的最根本素质。采访确实需要讲究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但是,记者也要注意,在常规的采访中,要尊重被采访者本人的意愿,不要过分地对被采访对象死缠烂打,甚至采用欺骗的手段。比方,有的记者遇到采访对象正在开会或者忙于公务,却一定要对方接受采访不可,而不是礼貌地和对方再约一个时间;一些负面新闻的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或者记者提问的某些话题涉及了对方的隐私,但记者却不顾忌对方的感受,只顾自己挖新闻,不管自己的言行做法是不是会给当事人造成更多的伤害。第三、采访后的礼仪 1、在稿子成稿的早期,要把初稿送被采访人审阅,签字 2、告知被采访人确切的发表时间、期数、发表栏目, 、信件、邮件都可以,最好是可保存的。 3、在稿件发表后,给被采访人邮寄刊物或报纸,并再次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