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524797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 是综合文化、 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业态。 文化创意产业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 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 品牌为抓手 ,形成融合型的产业链,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价 值增值的交易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并通过产业发展进一步满 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创意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其创新、融合、开放的产业 特征,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无限宽广的发展前景。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

2、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服从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和提升城 市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是积极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 要推力,也是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重要 保障,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 200930 号)、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 海“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及创意城市建设目标,制订 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持续增 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 年增加值

3、占全市生产总 值的 9.6%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形成了设计、网络信息服务、 媒体、咨询策划等一批国内领先或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门类, 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并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 的中小企业。3、空间布局初显特色。 在全国开创了园区建设与历史 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园区系 按照土地性质、产权关系、建筑结构“三个不变”的操作办法 对老厂房、老大楼、老仓库进行改造而来。至 2010 年底, 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有 15 个,创意产业集聚区达 80 个, 总建筑面积突破 270 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 8200 家,从 业人员约达 15.5 万余人。 初步形成

4、“一轴(延安高架主轴) 、 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布局。4、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用好上海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 革试点城市的优势, 不断创新、 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 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 于加快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沪委发 200912 号) 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 施意见(沪金融办通 201024 号)。率先编制了上海创 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发布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 点指南,并在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导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集聚区的认定和管理等方面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办法。5、产业融合度日益增强。 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

5、 其他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使相关产业能级得到快速提升;文 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带动了网络信息等一批新兴产业 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优化了产业融资 环境,完善了金融服务功能,加速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文 化创意产业与贸易的融合, 加快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走出 去”的步伐。6、国际交流与贸易成效显着。 2010 年 2 月,上海成功 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已连续 成功举办 6 届,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已在新 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集聚了一 批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

6、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 际贸易已连续多年实现顺差。(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 产业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各行业发展还不均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较少,具有国 际影响力、体现上海原创能力的产品还不够丰富。二是 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有待增强,相关行业对于文化创意创 新的认知度还不够,文化要素及创意成果产业化的能力较弱。 三是 集聚区发展参差不齐,主题化、特色化不够明显,产业 载体功能未能充分体现,集聚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 提升。四是 促进产业发展的开放性、 知识产权保护、 投融资、 人才等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国际文化、经济的频繁交

7、流和激烈竞争,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经济社会开放度 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月上海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设 计之都, 2010 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更是成为国际文化创意展示 交流的盛会。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一方面为上海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更多的国际化产业要素,带来了强劲发展 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上海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二)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前所

8、未有的发展机遇。文化创意产业以创作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 价值,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强、发展潜力大、产业关 联强的特点,对国民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消费品行业有很强的拉动作 用。在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上海缓解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促进上海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取得分工优势和主导地位的一 个重要途径。(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重要变革。文化创意产业与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是世界 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云计算、媒体融合、分享经济等新技术

9、和新知识 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内容生产和传播技术的变化。以数字技术、 互联网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 合,打通了通讯、传媒、娱乐等多个领域,融合了影视、报刊、图书、移 动通讯设备等多种载体,不断催生出新兴文化创意业态。新材料、控制技 术等的发展应用,支撑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研发,不断丰富文化创意产 品品种。科技进步不仅大幅提高了文化创意的生产效率,使其传播范围更 广、速度更快,更有力推动了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三、“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要求和上

10、海 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落实胡锦涛同志对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 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部署, 抓住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建设“设计之都”的新机遇,按照创 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创新、融合、提升、开放 为发展主线,从城市战略的高度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发展, 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加强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产业特色和品 牌,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 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引领和支撑 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二)发展原

11、则1、融合发展。 以提升产业附加值为导向,在传统产业 中融入文化和创意元素,促进科技、金融、贸易与文化创意 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推动文化 创意产业跨行业、跨部门渗透融合,形成融合型的新业态和 产业链。2、聚焦突破。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扶持推动时尚、设 计等对传统产业带动性强的产业,巩固提升媒体艺术、咨询 服务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网络信息服务、新媒体等新兴产 业;聚焦重点集聚区,完善特色布局和服务功能,构筑辐射 高地;聚焦重点品牌,坚持自主创新,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 原创能力,做大做强品牌和创新主体。3、开放合作。 提高文化创意市场开放度,加快发展文 化创意服务贸易,推动文

12、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充分结合后 世博发展契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要素、活动、服务的国际 化。(三)发展目标围绕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战 略目标,依托“四个中心”建设和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的优势,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形成高端产品、原创产品 比例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的可 持续发展态势。到 2015 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幅快于服务业平均 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 12% 左右,战略性支柱 产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完成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主 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公共 服务平台,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

13、网络”的重要节 点。具体目标是: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咨询策划、 工业设计、 建筑设计、媒体业、软件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占比超过 60% , 领先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媒体、网络信息业、时尚产业 等新兴行业进一步做大规模。积极培育、鼓励更多新兴业态 健康发展, 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创新、 融合、开放的发展格局。文化创意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企业的 文化创意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其他 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产值过百亿 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在 境内外上市。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更趋合理。 现有市级文化产业园 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

14、能级显着提升,打造若干个文化特色鲜 明、创意创新能力突出、 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规模进一步扩大、水平显着提升。 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的实 践途径,深化社会培训机制;推进领军人才开发,优化人才 引进机制;加快产业专门类、产业环境营造类、政府产业管 理类等各类紧缺人才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投融资服务 体系进一步完善,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创新金融服 务,促进文化创意企业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 文化创意科技应用水平和装备水平显着提高,科技对文化创 意成果产业化的支撑作用显着增强;文化创意相关活动的专 业化、国际

15、化影响力显着提升。四、“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大力推动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 新兴业态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好媒体业、艺术业、 工业设计业、 时尚产业、 建筑设计业、 网络信息业、 软件业、 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产业领域。1、依托高新技术,促进媒体业快速发展。媒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能级提升的重点 领域之一。在继续巩固媒体业传统优势地位的同时,加快媒体业与高新科技的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上海媒体业的对外传 播力和影响力。( 1)广播电视。 加快完成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 作和区县有线电视网整合,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创意创

16、新能力 强、制作技术先进、商业模式新颖的节目及广播电视剧制作 企业。大力推动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重视对智能电视产业链、 3D 电视和激光电视等新技术的应 用开发,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牢牢把握“三网融合”提 升广播电视业发展能级的重大机遇,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 视、高清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拓展跨区域数字内 容产业空间,构建虚拟消费市场格局,重点做专、做优、做 强娱乐新媒体、 生活新媒体等特色媒体。 大力发展手机电视、 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等手持移动新兴媒体。( 2)新闻出版。 聚焦重大出版工程,推出一批重量级 学者、作家的作品,一批反映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最新成就、 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精品力作。重点推动传统内容生产供 应企业主动实施战略转型,依托多媒体的发展不断扩大数字 内容产品开发力度和生产能力。整合优化本市传统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