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52416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45古代汉语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它也是一门工具课。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学习的对象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系统中的文言,不包括古白话,古代汉语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1、古代汉语文选;2、古代汉语通论。学好文言,是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选等其他课程的基础,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该课程的考试为闭卷考试,试卷主要有七种题型,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题型说明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 题型二:多项选择题 题型三: 释词题 题型四: 简答题 题型五: 古文今译题 题型六: 古文标点题

2、 题型七: 古注阅读题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二、.复习重点内容 (一)古代汉语文选我们学习的古代汉语文选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今注文选30篇,第二部分是古注文选17篇,第三部分是无注文选10篇。其中讲授文选20篇(今注文选13篇,古注文选7篇,含背诵文选8篇),这些文选篇目都是考查的重点。文选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我们通过这些语言材料来掌握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语法规律,丰富自

3、己对古代汉语的感性知识。具体来讲,要能够通读这些古代文言作品,对其中的语言难点和重点能够准确翻译和掌握,对作品作者和主题内容能够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能正确默写要求背诵的8篇文选。其中的古注文选部分,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更是一个重点。通过对古注文选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把握文章本身的语言点和主题内涵 ,同时我们也要掌握古人注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通过文选的学习,我们要能够做到对某一文言语段进行较为准确的翻译,对文言语段进行准确的标点。*重点考察篇目:1、孟子许行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

4、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2、段太尉逸事状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3、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

5、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4、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汉书龚遂传数年,上遣使者征遂,议曹王生愿从,功曹以为王生素嗜酒,无节度,不可使,遂不忍逆。从至京师,王生日饮酒,不视太守。会遂引入宫,王生醉,从后呼曰:“明府且止,愿有所白。”6、论语侍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

6、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7、 韩非子说难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一秦也,此不可不察。8、古注阅读政在家门(大夫专政)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慆藏也悛改也悛七全反乐音洛又音岳慆他刀反【疏】

7、以乐慆忧正义曰刘炫云慆慢也好音乐而慢易忧祸也杜以慆为藏当读如弓韬之韬言以音乐乐身埋藏忧愁于乐中犹古诗云埋忧地下也)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言今至)谗鼎之铭(谗鼎名也谗仕咸反服云疾谗之鼎也【疏】注谗鼎名也正义曰服虔云谗鼎疾谗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谗地名禹铸九鼎于甘谗之地故曰谗鼎二者并无案据其名不可审知故杜直云鼎名而已)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昧旦早起也丕大也言夙兴以务大显后世犹解怠昧音妹丕普悲反解佳卖反)况日不悛其能久乎(二)古代汉语通论以下我们就古代汉语通论部分的主要知识点作一个小结,各主要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详细参考我们的讲义。一、虚词语言点: *“之”的连词用法:连词“之”也有两个主要的语

8、法功能,即连词“之”所连接的前项和后项,主要有两类:一是定语和中心语,形成偏正关系;二是主语和谓语,形成主谓关系。1、连接偏正关系,即定语和中心语。其中又包括领有关系、同一关系、修饰关系三种。 2、连接主谓关系。作用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使成主谓词组在句子中充当成份,这种“之”字不用译出。学习连词“之”时,有两个问题要注意:第一,“之”字连接偏正词组时,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并不一样,有限制关系、有同一关系,还有修饰关系,因此在翻译这个偏正词组时,不能一律把“之”译成“的”。有的要加比况性的词语,有的则可以不译。第二,“之”字连接主谓词组,在翻译时不用译出。我们学习“之”字的这种用法时,应着重体

9、会它在连接词与词时的结构作用。*“以”的连词用法1、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内部,所连接的两个部分,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实现后一动作行为的方式、方法或原因,后一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2、连接时间或方位。3、连接两个形容词,并可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其”的语气词用法:语气词“其”主要表示以下语气:1、表示估计、推测;2、表示反问;3、表示劝告、祈使。此外,其可用作代词,例如“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中的“其”就用作代词,作“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的定语。*特殊代词“者”“所”的主要用法。一、“者”字词组代词“者”可以和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等组合成“者”字词

10、组,表达从所有的人(事、物)中按照某种特点区别出来的一部分。“者”字词组有以下几种构成:1、动词者2、形容词者3、名词者4、数词者5、词组者二、“所”字词组: “所”字词组中“所”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性成份的支配修饰的。“所”字词组有几下几种构成: 1、所动词 2、所介词动词(动宾词组) 3、所形容词(较少) 从“所”的称代对象来看,可代人、事、物。也可称代动作行为的处所、原因、方式等。 * 虚词“于”主要的用法。 1、介绍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 2、介绍情况比较的对象 3、于是 4、介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连词“而”的主要用法:1、 连词“而”既可用在单句中,也可以用在复句中。2、在单句

11、中是连接词和词,词组和词组,在复句中是连接分句。3、在单句中,“而”字所连接的两项,在语法上有两种关系。(1)并列关系,即“而”所连两项共同充当谓语。两项之间可能是不分主次,也可能时间上有先有后,也可能语意上有正反、顺逆的转折。 (2)偏正关系,即状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状语从时间、原因、方式、情态等方面对谓语动词进行修饰,状语的词性、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4、连词“而”还可以连接主谓、动宾等关系。5、连词“而”还常常用在分句之间。分句之间的关系有六种,其中并列、顺承(连贯)、递进三种属联合复句的范畴,因果、假设、转折属偏正复句的范畴,都可以用“而”连接。现代汉语中没有和连词“而”相当的词,因此,

12、古汉语中的“而”要视不同情况分别译成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词语或不译。二、 实词语言点*“或”、“莫”的用法: “或”、“莫”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现代汉语中没有与它们相当的代词。“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某个人(事、物)”、“有人(事、物)”;“莫”是否定性无指代词,表示“没有人(事、物)”。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作句子、分句、主谓词组的主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古代汉语的普通名词却常常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这时其名词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是古代汉语名词本身的一种语法功能。其具体作用常见的有五种: 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有“在”的意思。

13、4、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有“用”或“依据”的意思。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这五种类别实际是两大类:第一类是1和2,是用作状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来进行比喻,第二类是3、4和5,都是用名词的实际所指来修饰后面的动词。 时间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可以直接当状语。只是“日”、“月”、“岁”等作状语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跟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 1、“日”、“月”、“岁”用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谓语)前面,表示行动的经常性,有“每日(天天)”、“每月(月月)”、“每年(年年)”的意思。2、“日”用在具有变化性的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表示情况逐渐发展,有“逐渐地”、“一天天地”的意思。 3、“日”

14、用在句首主语前,表示追溯过去,有“从前”、“往日”的意思。*动词的使动、被动的主要用法:(一)使动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句子表达的“主动宾”内容,变成“主使宾动”的内容,实际上是以动宾式表达兼语式的内容,以精练的结构表达了复杂的思想。(二)被动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动作的受事者,那它就是被动的。古代汉语被动的表达通过有结构标志和没有结构标志的两种句式:1、用没有结构标志的句式表达被动的。 2、用有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大致有以下几种结构类型: A、“于(乎)”用在动词后引进主动者

15、。 B、“为”、“见”、“被”直接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C、用“见(为、被)于”结构的。 D、“为”、“被”用在动词前引进主动者。 E、用“为(被)所”结构的。*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除以下罗列的知识点外,注意掌握讲义中所分析的例句)词类活用(一)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而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它的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如“疾”可以兼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果,是其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二)名词用作动词(1)用作一般动词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隐元左)(2)用作使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