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523856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段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一个学期至少要阅读25万字。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不过3万字左右而已,在量上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

2、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如果一味地讲大道理,直接规定学生要读哪些书,很难收到实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学生,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1教师是阅读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我告诉学生: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看书的孩子。在读小学时,有一次从同学那儿借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如获至宝,拿回家看得连饭也顾不上吃,父母不让看这些闲书,我就把书放在抽屉里,父母一来赶快把抽屉关上。为了能向同学借到书,我帮她打扫卫生,帮她家干活,时间一长,同学们都爱更我玩,劳动时抢着跟

3、我分到一组,边干活边听我讲故事,刚开始我讲书上的故事,后来我就编故事讲给他们听通过这种的叙述,引导学生迷上阅读。2教师是经典名著的点拨者与讲解员。在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的阅读。教师应是经典名著的普及者,只有教师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在对精典的解说中使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接受更多优秀作品的熏陶,学会欣赏意境优美的篇章,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3教师要做学生的“书友”。 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师自己不爱看书怎么行?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

4、课外书籍。阅读课上,学生在读书,我也在读书并记好读书笔记,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并推荐给他们。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开始向我借书,有的把自己觉得好的书带到了学校,和同学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有时还会推荐给我。和学生在读书中交流情感,营造一个读书的快乐空间,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使得阅读显得那么趣味盎然。二、推荐学生的阅读内容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及智力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教师要充分了解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阅读兴趣上给予引导,努力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

5、,选好符合自己兴趣的的阅读材料。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推荐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儿童文学的经典,也可以是哈利波特、杨红樱童话、郑渊洁童话等畅销书,让他们选择。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有的学生喜欢思考,热爱科学,我们可以指引他们去读十万个为什么,或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喜欢社会信息、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指引他们去观看电视新闻时事,阅读报纸,去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3以课本为抓手向学生推荐读物。课本所选的内容都是名

6、家的优秀作品,学完课文后,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的其它作品或与课文题材类似的其它文章,使学生对作家有更多的了解。结合课本,我向学生推荐了揠苗助长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背影(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绿(朱自清)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阳光的味道(林清玄)光阴( 赵丽宏)杨柳(丰子恺)柳家大院 (老舍)我的母亲( 老舍)过年(梁实秋)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变色龙(契诃夫)套中人(契诃夫)等名家作品。4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所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

7、往。有些孩子自小就对经典有特殊的喜好,现在很多事实证明,六岁以下的孩子诵读经典,不但能朗朗上口,还能记忆背诵,经久不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经典。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让学生能在综合知识考试中考出高分,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的心智,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巴黎圣母院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斯尼的故事等。这些都

8、是学生一生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更应该指引给学生。5误区矫正。(1)如果一本书,孩子翻了三页就不感兴趣了,不能再强迫他一定要看完;如果孩子对一本书着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不能因为它不在自己的推荐范围之内而横加阻挠,应该想想这本书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是不是有它可取的地方,万一它真是儿童不宜的话,那就更要检查一下是否自己的引导存在着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2)有的孩子喜欢看注音的书,有的孩子喜欢看有图画的书;有的孩子喜欢看原著,有的孩子喜欢看有解释和评价的。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好,也许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有的孩子有可能连读懂意思都感到吃

9、力。这些,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个性差异,不要动辄棒喝,也不要过份赞赏。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向学生介绍以下阅读方法: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

10、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

11、,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

12、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四、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我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

13、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自习课上,课堂作业写完后,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

14、一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读后感交流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我过一段时间就对学生的阅读本进行检查。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