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52277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灾中被困人员如何自救? 常言说:“水火无情。火灾的无情不仅在于它使财物毁于一旦,使生产瘫痪,使居民无家可归,更为无情的是它还吞噬人的生命。由于缺乏在火灾中积极自救的措施,每年火灾中丧生的人数触目惊心。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了家庭火灾的撤离教育和家庭消防训练。关于我国缺乏家庭消防救生训练的广大读者来说,请你和你的家人一定要熟记以下几条火灾中自救的方法。这几条简便的方法,会成为你在火场中的“避火真诀,从而使你和家人有惊无险,绝处逢生。 1加强安全意识。对自己居室的结构、逃生途径,每个家庭成员要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出两种以上撤离的方案,做到人人熟悉。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家庭消防训练,按方案中的撤离路线走

2、一遍。训练有素是逃生的关键。中国人讲忌讳,太平常节不愿说不吉利的话,想不吉利的事。西方人住宾馆,首先要了解的不是豪华程度而是消防安全,安不忘危,处变不惊。 2火灾初起阶段的撤离。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温度不高,但烟雾较大。在自己无力扑灭的状况下,应赶快离开起火房间,关闭门窗,阻止火势和烟雾向相邻的房间蔓延、扩散。有 的家庭要及时报警,然后组织家庭成员按方案撤离。此时逃生第一,不要浪费时间去取贵重物品。撤离的顺序是儿童、老人、妇女然后才是男子。撤到安全区域后,如发现还有人没撤出来,不能冒然返回,应等消防人员营救。一般居室都有二个以上出口,一是门,二是阳台、窗户。当第一出口被火势封住后,应从第二出口设法

3、撤离。 3被困于火灾中的自救。当火势发展到猛烈阶段时,有计划地撤离难以付诸实施,只能随机应变冷静地进行自救。据消防部门的资料说明:在火灾中丧生的人,受烟雾中毒、窒息而死的比例高于烧死的比例;有的是因烟雾中毒、窒息失去知觉后才被火烧死。因此被困时防烟雾中毒、防窒息是一切自救的第一步。 防烟方法。主要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呼吸。一时找不到温毛巾的,可用衣服或其它棉制品浸湿代替。在没有水的状况下,尿液也可应急。湿毛巾不仅可以过滤烟雾、防止中毒,而且还可以湿润空气、降低空气的温度,减少燥热的空气对呼吸道的灼伤。 防热方法。淋湿身上的衣服,用棉被浸湿裹在身上,向浴缸、浴池注满水,开放水龙头,将身体浸在水

4、中,只留鼻孔于水面并用湿毛巾盖住鼻孔呼吸。在没有水源的状况下,身上着火的不要拍打,就地打滚将身上火滚灭为止。 逃生方法。突围逃生的方法主要依据建筑结构和火灾状况而定。 a利用阳台、窗口逃生。利用绳索或撕开床单结成绳索滑向下层的阳台,然后从下层的阳台、窗口进入室内逃生。 b利用下水道管逃生。一般住宅的下水道管多设在阳台与窗户之间。铁质下水道管比较牢固可以用来逃生。 c用湿棉被裹住身体冲出火海向楼下逃生。尽量不要往上层逃生。楼层火灾由于烟囱效应,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远远大于向下蔓延的速度。 d在无法突围的状况下,不要向床下或壁柜里躲藏。应设法向浴室、卫生间之类室内既无可燃物又有水源的空间躲避。进入后

5、马上关闭门窗,打开水龙头,撕下身上衣服浸湿塞住门窗的缝隙阻止烟雾侵入。 e被火势逼到阳台、楼顶,既无出路又无退路,但生命暂时不受到严重威胁时,要平静自己,遵守此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不要轻举妄动。人多时要互相安慰,稳定情绪。 f非跳即死的状况下跳楼时,要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选择往楼下的石棉瓦车棚、花圃草地、水池河边或枝叶茂盛的树上跳,以减缓冲击力。徒手跳的时候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 g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另外,滚到墙边也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伤自己。 火场上的状况千变万化,这里难以全面预料。求生是人的本能。同被困于火灾中,有人葬身火海,有人却安然脱险。除了客观上的原因,重要的恐怕就是各人的应变能力的差异了。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境况。身处困境假设能随机应变则会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聪慧的人用经验避免流血,愚蠢的人用流血换取经验。 第 1 页 共 1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