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语文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49632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琥珀》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琥珀》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琥珀》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琥珀》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琥珀》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琥珀》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琥珀》语文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琥珀语文教案琥珀语文教案1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展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代替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同学运用自身已有的语文根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同学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效果,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学设计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同学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同学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同学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到达了预习的效果。预习及

2、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同学自身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同学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展。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老师点拨,同学讨论。而老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同学理解“约摸”一词时,徐老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同学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需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流露出来,让同学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同学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干

3、领悟,所以徐老师非常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同学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干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老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同学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同学“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考虑。强调同学“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需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

4、法。这篇教学设计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同学进展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习”时,指名同学读课文后让同学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同学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同学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同学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

5、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学设计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同学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到达“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理论经历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需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需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务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竞赛课、经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方老师要同学转过脸来进展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同学转过脸来刚开场讨论,老师马上宣布停顿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

6、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学设计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琥珀语文教案2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同学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才能。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展合理想象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读后考虑讨论: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展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据。二、启发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

7、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三、阅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化,松树腐烂,松脂球吞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越一万年了。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考虑: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

8、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干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第二个条件。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吞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如今海滩上伏下了一笔。7、指名读第34自然段。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敏现。9、指名读第8自然段。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

9、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非常传神。四、继续学习课文1、考虑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想象是有根据的,非常的合理。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3、考虑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吞没,松脂

10、球吞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五、启发谈话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考虑讨论: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小朋友踩着后挖了出来,小朋友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示出了这块琥珀的车载斗量,极有价值。六、齐读最后一段七、老师小结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根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琥珀语文教案3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漂泊的形

11、成过程以及想象的根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才能。4理解本课的表达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教学重点、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教学准备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2搜集有关琉璃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物激起,提醒课题。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漂泊形成和发现的过程。2字词检查。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松脂一

12、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1.表达顺序。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化石的形成。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2比拟和黄河象一课的表达顺序有何不同。1回忆黄河象的表达顺序。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3比拟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表达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1 默读第29自然段,考虑: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

13、件?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展讨论。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局部。提示: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提示:注意讲

14、全四个条件。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局部。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局部。1默读课文。2考虑: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1时间长。3松树腐烂2陆沉水漫。4泥沙掩埋。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局部,理解发现过程。提示:要读出孩子的快乐,父亲的惊喜。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四、默读第四局部。考虑: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五、自由想象。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琥珀语文教案4琥珀是一篇精读课

15、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展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一、激情,引入新课提醒课题,课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二、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展提问。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四、深化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