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白简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49181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人李白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人李白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人李白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人李白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人李白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人李白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李白简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诗人李白简介诗人李白简介诗人李白简介篇(1):李白将进酒简介及赏析将进酒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 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 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 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 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 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 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

2、流露怀才不遇和 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这首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 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 泻千里。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将进酒(其中“将”读qidng,阴平,意思为请),一作惜酒樽,原 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 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 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 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 游乐饮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

3、响最大。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 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 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 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 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在李白的将进酒中,诗人先言悲,将悲融进奔流到海的河水与“朝如 青丝暮成雪”的白发之中,这种悲源于“志士惜日短”。但是,昂扬奋发的时 代精神压倒了个人的悲哀,加之李白自信狂放的谪仙气质,悲最终会倒向了乐 与欢:烹羊宰牛且为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是幸运的,他

4、生活在一个自由 开放的时代;李白又是不幸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让伟大的李白在这样伟大的 时代产生了伟大的悲哀!万古之愁不仅仅是李白的愁,更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 的愁,但是能像李白这样以美酒狂欢又能以美酒同销万古愁的又有几人呢李白 就是这样一个敢于言愁又敢于销愁的谪仙人!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许多诗都与酒有关,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 个性。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名,意思是劝酒歌,“将”,请的意思。这首诗 是一首以饮酒为题材的诗篇。将进酒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在极度压抑中由愤懑 而转化为狂放的情绪。该诗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李白一入长安之后, 它与二入长安后的情调是不同的。李白与友人岑勋在蒿山友人元

5、丹邱处饮酒而 作,是三人对酒时所歌。诗以豪放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羁乐观自信的精神和 对社会现实的愤闷,同时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全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一莫使金樽空对月”。抒写对人生短 暂的感慨,以及适逢知音的快乐。前四句怀着深慨写年华流逝的疾速。妙在诗人能给它找到最好的表现形象 和最适宜的放歌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论语 中记载孔子曾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后来常以水流逝 表示时间的流逝。“君不见”是汉乐府开头常用的办法。如杜甫诗“君不见汉 家三百川”。李白沿用了汉乐府旧题,也沿用了乐府的表现形式。头两句说你 不见黄

6、河滔滔之水仿佛从高天涌出,一泻千里奔腾到海不再回返。上句写大河 之来,势不可挡,极言黄河发源地的高远;下句写大河之去不可回。这两句写 景,描绘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显然是隐用其意,仿佛是诗人狂放性格的写 照。同时又是起兴,以“不复回”象征岁月易逝。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样流 逝了,再不会回来。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常见,如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也是这种写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是由水的流 逝,想到时间的流逝。由时间的流逝,想到历史人物如何如何。这里选用了一 个非凡的雄浑博大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艺术个性。滔滔黄水,横贯大野,源 头直接天际,有似从天而降,向大海流去,这形象特别加强了奔

7、腾迅疾和一去 不返之感。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挺立中原,距黄河不算太远,居高远望,也 许能看到黄河的一点形迹,但顶多也不过是“黄河如丝天际来”,不会感受到 那种浊浪排空的滚滚奔流之势。诗人完全是寓目生心,驰骋想象,自由创造能 够酣畅抒情的形象。这两句起势猛疾,神采飞动。下面用黄河水又长又大来兴起下文,很自然地过渡到人生的翕忽易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由写景转入写人世。你不 见高堂明镜中照见白发而生悲,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就变成了雪白。“堂”,堂屋。在堂屋明镜之前,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白发而生悲。如果前两 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两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人生由少到老的过程被

8、说 成是朝暮间之事,夸张地写出了人生的短促。人的头发朝黑而夕白是不可能 的,然而这艺术的夸张却最真切地传达出青春的倏忽易逝,也与上文黄水奔流 的形象和谐一致。这两句与上两句组成对称句,各以“君不见”三字喝起,不 仅增加了慷慨放歌的气势,内容也因相互鲜明对照而其情愈显。开篇这四句中 还有一种反衬作用,以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的脆弱渺小。这一开端可谓 悲感之极,是一种巨人式的感伤。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 唐诗三百首栏目。诗人李白简介篇(2):李白的资料中文名:李白别名:青莲居士民族:突厥族出生地:碎叶城出生日期:701年逝世日期:762年职业:诗人信仰:道教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积

9、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 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 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等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 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 尔吉斯斯坦

10、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 县(今四川 江油市)。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 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 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 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 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 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 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 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

11、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 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 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 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 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 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 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 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 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

12、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 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诗人李白简介篇(3):李白生平事迹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 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经历坎坷,思想复 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 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李(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李 白(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李白一生的 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

13、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 的抱负,李白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 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 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 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 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 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 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 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 以表达出他

14、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 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 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 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 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 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 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 者的穷兵

15、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 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 行、子夜吴歌等)。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李白的诗 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 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 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 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想念长安时,“狂风吹 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16、在 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 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 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 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 的韵致的原因所在。李白的语言正如李白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 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 白诗歌的巨大影响。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