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49040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管理博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1授道理学博士学位)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华中科技大 学关于修订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校研20089号)精神,经充分讨论, 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特制订本方案。一、培养目标1.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政府行政管理的 一般理论和方法,了解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新近学术动态和实践发展。2. 能在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方面从事创新性研究,能为部门和区域行政管理进行 制度设计和政策评估。3. 在政府管理内容及方式、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城市管理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

2、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4. 具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的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二、研究方向2.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4.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6. 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1. 政府管理与创新3. 城市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5. 知识产权与公共政策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 3-5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 4-6年,提前攻博生学习年限 5-6年。最长不超过 8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博士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必须达到规定学分方可进行开题和答辩。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类别硕-博连读、直攻博已获硕士学位总学分$56学分$34学分修课学分$37校级公共课程$11学分、政治理论 课程2、英语强化训练1.5.英语

3、论文 写作15硕士一外2、科学社会主 义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 人文类或理工科或其它类1。$15校级公共课程$5学分、政治 理论课程2、英语强化训练 15、英语论文写作1.5学科(专业)要求课程26学分、公 共管理经典著作选读,必修课、跨一 级学科课程i,必修课、专业研讨课5、 学科基础课程U专业核心课程。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0学 分公共管理经典著作选读2, 必修课、跨一级学科课程2, 必修课。专业研讨课6。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 计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 绩,不计学分研 究 环 节$19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19650.80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L650

4、.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 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650.802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 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650.803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650.804发表学术论文1650.804发表学术论文1650.805学位论文15650.805学位论文15五、课程设置(详见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课程一览表)1. 学科基础课程(已获硕士学位选 4学分,未获硕士学位选 10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32)(必选);公共管理经典著作选读(2/32)(必选);决策 理论与方法(2/32);定量分析方法(2/32);公共管理学(2/32);公共经济学(2/32);公共 政

5、策分析(2/32);政治学(2/32)。2. 专业核心课程(选 6学分,未获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方向选择):比较行政管理(2/32);组织理论与公共管理(2/32);行政领导与战略管理(2/32); 政策分析和研究方法(2/32);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2/32);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2/32); 区域经济理论(2/32);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专题(2/32);城市经济与区域政策(2/3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专题(2/32)。3. 专题研讨课(选 6学分,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1)公共管理前沿专题(2/32)。(2)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专题(2/32);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专题(2/32)。(

6、3)公共经济前沿专题(2/32);公共政策前沿专题(2/32)。(4)城市与区域治理专题(2/32)。六、本专业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 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2.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撰写论文、作学术报告及自学等 形式。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一般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可考试或考查。公共课考试由 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进行。3. 跨一级学科课程是指公共管理学科以外的研究生课程。所选跨学科课程不得与硕 士期间所修课程相同或相近,必须跟班听课并参加考试。4. 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学

7、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 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研讨报告并公开做学术报告。5. 博士学位论文资格审查由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生指导小组由 35 名教 授(含副教授)组成(包括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申请做学位论文资格的基 本条件:(1)必须修完所有规定的课程;(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6. 论文选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为:(1)选题的来源、意义;(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 概况及发展趋势;(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 果;(5)进行论文资格考核时已完成的工作;(6)主要参考文献。7.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

8、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 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8. 博士生学位论文实行预审制度,经导师审定的博士学位论文初稿由校内外 3 名相 关研究领域的教授或同级学者进行“双盲”预审,经2名以上预审人同意,可申请学位论文 答辩。否则,须修改完善后再行通过预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课程一览表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要求课程校级 公共 课程408.8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322马克思主 义学院必修 5学分411.801英语强化训练6015外语学院411 800英语论文写作2415外语学院学科 基础 课程407.801公共管

9、理经典著作选读322公管学院必修2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322必修2学分专业研讨课407.802公共管理前沿专题322公管学院选修6学分407.803公共经济前沿专题322公管学院407.804公共政策前沿专题322公管学院407.805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前沿322公管学院407.806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专题322公管学院407.807城市化与区域治理专题322公管学院备注: 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入学前已修研 究生课程可申请免修。入学前未修研究生课程或课程学分不足者必须在本专业的硕士课程 体系中选课,修满所需的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的课程学

10、分可计入博士修课学分。行政管理硕士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120401 授 管理 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技能与方法,熟悉了解公 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能够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善于发表独到见解,具备领导和 管理素质。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胜任政府 或非政府公共部门的领导、管理和政策分析工作,以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 作。二、研究方向1.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2.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3. 人力资源管理4. 政府管理与创新5. 公共安全管理政策三、学习年限与学分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5年,总学分要求M

11、36学分。其中,学位要求学分N 24学分, 研究环节要求M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图:总学分$36学分学位要求课程$24校级公共课程必修6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必修$12学分(含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 选修$6学分。非学位要求课程补修 课程缺本科专业基础的,补修本科主干课2-3门。 所得学分记非学位要求学分任选 课程研究生根据个人意愿,选修学位以外的课程,须经导师冋意。所 得学分记非学位要求学分研究环节$12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四、课程设置:见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五、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7注

12、备学位要求课程校级 公共 课程语 外一生322春 机修羽 必,300主1春工 対程 人课本学科专业要求的课程322秋修学 必12322秋322秋学 治 政322春322秋322秋跨322322春修羽 选淙322春322春322秋322春322春322春322秋学322春322春322春非学位要求课程补修课程322秋常161秋学 管322秋322秋322秋u,vn-v告修学告n节D电子政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20授道理学博士学位)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华中科技大 学关于修订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校研20089号)精神,经充分讨

13、论, 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特制订本方案。一、培养目标:1. 掌握信息技术及电子政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公共 管理和公共政策方面的理论,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具有电子政务系统管理、 应用和维护技术和能力,在电子政务学科或专门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性的成果。2. 能借助于所学的信息技术及电子政务相关理论知识,将信息技术与政务管理相结合,在 实践中开展有助于增进管理、决策和实施绩效的管理活动,能解决电子政务领域的实际问题。3. 熟悉政府部门的运作,能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政府运作的传统手工模式改变为电 子模式,突出其应用性。根据侧重点不同,将培养的人才分为两类: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 和电子政务管理型人才。电子政务技术型人才侧重掌握电子政务技术知识和技能,电子政 务管理型人才侧重掌握电子政务管理知识和技能。4. 能从事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教学及实际工作。二、研究方向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3. 数字城市政府管理5. 决策支持与决策分析2. 决策理论与方法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6.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 3-5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 4-6年,提前攻博生学习年限 5-6年。最长不超过 8年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博士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必须达到规定学分方可进行开题和答辩。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