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48901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期课程纲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出版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设计者:适用年级:五年级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校:授课时间:60课时课程目标: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

2、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程实施内容:主题一、 小数乘法(8课时)主题二、小数除法(11课时)主题三、观察物体(3课时)主题四、简易方程(16课时)主题五、多边形的面积 (9课时)主题六、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主题七、数学广角(3课时)主题八、总复习(4课时)教学方法:(一)教学方式1关注与旧知识的联系,提高思维能力;2设置

3、丰富的问题情境,体会知识的发生与发展;3恰当把握打牢基础与培养能力的关系;4保证基本运算能力,避免复杂的题型训练;5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6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研究图形问题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处理图形问题的思维发展水平,加强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二)学习方式1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2采用多媒体,以调动学生感观的学习方式3多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4关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 学习方法(三)课外拓展性练习1作业分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

4、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设计作业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2.形式多样化: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比如数学日记: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将学习数学的内容、感受、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口头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剪报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使得数学作业不在单调,并且也能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使得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课程实施对策:1、课程资源: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

5、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手段: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

6、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讨论交流、设计方案,自己探索数字具体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

7、、会用数学的信心。课程评价1、过程性评价70%。主要包括学生平时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1)用常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我们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批阅学生的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常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 (2)“等级+简语”来评价描述学生的作业水平。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在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喜欢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

8、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解题思路与众不同;优+奇思妙想;优+字迹工整;优+格式规范”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马虎,对教师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想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 (3)鼓励和批评两结合,评价描述学生的作业水平。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聪明的教师总是能抓住学生身上某一闪光点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期结束评价30%考查:用80分钟时间完成一份试卷,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