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4853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二首 文本细读: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

2、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

3、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4、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修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

5、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攀登。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想象读、合作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对于背诵好的要给与表扬。、师: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

6、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3、教师指名读古诗。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并随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首古诗后两句的意思,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 登鹳雀楼的后两句写要看到更广阔更远的自然风景,就要再往高处攀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欲、穷的意思。欲,想要的意思。穷,穷尽的意思。题西林壁的后两句写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

7、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重点理解缘、此山的意思。缘,因为的意思。此山,指庐山。 、朗读古诗,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诗句谈体会,谈看法。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要多听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去领悟,教师只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题西林壁与望庐山瀑布对比) 5、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古诗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诵读古诗,品悟诗情。 、想象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景色; 、合作读;和伙伴合作对读、轮读; 、摇头晃脑读拍手击节读。 、指名读,齐读。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缘字:要认真观察结构、笔画,注意把字写紧凑。岭和峰这两个 字在比较中学习。 3、学生独立书写。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搜集诵读古诗,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