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一般知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48293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一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药的一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药的一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药的一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药的一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一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一般知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的一般知识一命名中药的命名,有它一定的意义和来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因性能而命名:某些药物是根据其性能的特点而命名。如防风能治诸风,益母草能治疗妇产科疾病,决明子功能明目,续断能续筋骨等。因气味而命名:有的药物,因有特殊气味,所以就根据其气味的特点而命名。如麝香、丁香、茴香之香,甘草之甘,苦参之苦,以及细辛之辛等。3.因形态而命名:根据形态相似而命名的,如钩藤有弯曲的钩,乌头形似乌鸦的头,又如玉蝴蝶、牛膝、狗脊等,都是取其形象相似。4。因颜色而命名:是根据药物的颜色而命名的。如白芷、黄连、黄芩、红花、紫草、青黛等。5。因生长特性而命名:有些药物,是根据它生长的特性而命名的。如夏枯草,夏

2、至后花叶枯萎,半夏的块茎成熟于夏季中间,忍冬经冬不凋,桑寄生寄生于桑树枝杆上等.6.因入药部分而命名:以入药部分命名的最为广泛,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仅取用植物或动物的一部分。在植物方面,如菊花、桑叶、桂枝、葛根、枳实、桔皮、杏仁、苏子等。在动物方面,如虎骨、鹿茸、犀角、蝉衣、鳖甲等.7。因产地而命名:因产地而得名,在品名上冠以地名来区别.如党参产于上党叫党参,阿胶产于山东东阿县叫阿胶.又如贝母或象贝母等。8。外来药物的译名:国外输入的某些药物,即以译音为名。如曼陀萝、诃黎勒。但也有以冠以番、胡字样的,如胡椒、番木鳖等用以说明当初并非国产药物.此外,过去也有用人名而命名的,由于最先发现这药物而得

3、名,如何首乌、使君子、杜仲、刘寄奴、徐长卿.但现在很少应用.以上所述的命名方法,说明中药材的命名是多种多样的.且有一定的涵义.二采集药材采收的季节、时间和方法,对药材的品质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不同的药用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成熟时期,而且药材的有效成分也因季节而不同,因此采收的季节,尤为重要。1。根及根茎的药材(即地下部分):以初春、秋末为好。因为这时节地上茎苗已枯萎或尚未长出,植物的营养物质大都内存,药物所含有效成分较多,质量好,产量高.如丹参、天南星、南沙参、党参、白茅根等.2.茎枝叶及全草类药材:一般应在植物生长旺盛时及花朵初开时采收为好。如益母草、蒲公英

4、、紫花地丁、泽兰等。但茵陈必须在嫩苗时采收,桑叶必须经霜打后采收为宜。花类药材:一般在含苞未放或初开时采集最为适宜。如金银花、野菊花、旋复花等。但款冬花必须在冬至前后采收。4。花粉类药材:均要在开花季节采收,如蒲黄、松花粉等。树皮及根皮类药材:采树皮 以春夏间为好,因这时植物生长旺盛,皮内养分较多,皮层和木质部也容易剥离.如杜仲、蓁皮、黄柏皮等。但采根皮时以秋后为好,因秋后植物的养分多贮于根部。如楝树根皮、椿根白皮、桑皮等。6.果实及种子类药材:果实成熟时采收为好。如:酸枣仁、枸杞子、牛蒡子、五味子、车前子等.但亦有的宜在初熟但未完全成熟时采收。如桑椹、复盆子、马篼铃等。三保管贮藏中药材的贮藏

5、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果保管贮藏不当,使药材发生霉变、虫蛀、变色及返油现象,影响疗效.1。药材干燥后最好贮藏在高爽、干燥、空气流通的房间挂起或搭架分层放置。2。对甜性易生虫的药材,在夏、秋季节要经常检查晾晒,可用生石灰铺地防潮防虫蛀,也可用杀虫剂洒在地上或用薰的方法防虫灭虫。如党参、款冬花、桔梗、白芷、菊花等。3。对含脂肪油和芳香性及易生霉的药材,要放在阴凉干燥处或用缸、镡、瓶内封固,如杏仁、桃仁、瓜萎、枸杞、火麻仁、柏子仁、寸香、冰片等。对种子类的药材要注意防鼠,如白扁豆、苡米、谷芽、稻芽、芡实等。对动物类有腥味的药材保管可分为三种:(1)可放花椒的药物,如白花蛇、水獭肝、海马等。()可放石

6、灰的药物,如蜣螂、土狗、马舌子等。(3)可用蒸烫杀孵的药物,如桑螵蛸、蜂房等。药物的性能药物的性能,就是药物的性味和功能。把药物的性能归纳起来主要有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方面,都是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些规律,并以阴阳、脏腑经络的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因为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意味着人体阴阳邪正的互相消失,疾病的发生都是脏腑功能失调而反映出来的阴阳偏胜偏衰的状态。而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就是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消除阴阳偏胜偏衰的病理现象.各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偏性,气和味不同而归经不同,有的气相同而味不同,味相同而气不同或气味相同而归经不同等.必须充分熟悉这些性能,才能掌握每种药

7、物的特点,才能正确的应用。一四气五味.四气五味,是构成药物性能的基本部分,用气味来说明药性,是中药运用的特点。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疾病有热证和寒证之分,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如黄连,黄柏、板兰根等;能治寒证的药物大多属于温性或热性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如附子、干姜、肉桂、X萸、等。温与热,凉与寒,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温次于热,凉次天寒。此外还有平性药,是指药性比较平和的药物,其中也有偏寒或偏温的,所以基本上仍属于四气之间。五味,就是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此外还有淡味.不同味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而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

8、也不共同之处.辛:能发汗解表,理气散结。如麻黄、紫苏、荆芥之散风寒;木香行气;川芎行血等。甘:能调和脾胃,补气养血。如党参能补气;熟地能补血;甘草能调和药性.酸:能收敛、固墙.五味子能止汗涩精,治遗精、盗汗;乌梅能收敛、涩肠、治泻痢腹痛。苦:能泻火、燥湿、通泄。如大黄能泻火导滞,治肠胃积滞,大便不通;黄柏能燥湿泻火。咸:能润下、软坚。如芒硝泻下;牡蛎软坚散结。淡:能渗湿、利水。如茯苓、通草、滑石等。有些药物有两种以上的味,其作用范围也就相应地扩大。每种药物都有气和味,两者必须综合利用。同是寒性药,若味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风热.同时甘味药,但气不同,

9、作用也不同.如黄芪甘温,可以补气;芦根甘寒,可以清热除烦.二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发生作用的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有发表的意义,沉有渗利的作用。凡升浮的药物都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凡沉降的药物都主下行而向内,有潛阳、降逆、收敛、渗湿、清热、泻下等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的性能和气味有关,凡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能升浮,如麻黄、桂枝之类;凡味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的,如大黄、芒硝等。升降浮沉和药物的质地轻重也有一定的关系,如花叶类药物,质轻而大多升浮,如辛夷、荷叶之类;种子矿石类药物,质重而大多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等.以上规律也不是绝对的,如旋复花虽是花,

10、但性却属沉降,苍耳虽然是种子,但性却属升浮。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作用也随配伍或炮灸而有变化。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再则,升浮药在多数沉降药中能随之而下降,而沉降药在量多的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上升.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药性的升降浮沉可以以互相变化,临床用药时要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三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各部分的特殊选择作用。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所作的经验总结。各种药物在人体内,有它一定的作用部位,如寒性药物,虽然同样具有清热作用,但其适应范围,或偏于清肺热,或偏于清肝热等,各有所专。天花粉甘酸寒归肺,清肺化痰治肺热咳嗽;羚羊角咸寒入肝,清肝息风,治

11、肝热惊风发痉.再如同是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的不同。有些药又兼能作用于几方面,或以哺肝热为主而兼能清肺,或以补脾为主,又能补肾等。如大黄和木通同是苦寒药物,但因大黄归入大肠和胃经,故能泻积热,而通大便;而木通归小肠和膀胱经,所以能利尿而去下焦湿热。总之,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都有它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为了便于认识和掌握这种作用,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药物功用,采取归经的办法,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我们根据药物的功效,与脏腑、经络密切结合起来,可以看出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作用。如桔梗、杏仁入肺经,能治胸闷、咳喘;钩藤、天麻

12、入肝经,能止抽搐;朱砂入心经,能安神等。这说明归经的理论,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是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又反过来为我们认识药物和使用药物服务。由于各个脏腑经络病变可以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并不是单纯使用归某一经的药物。如肺病而见脾虚者,每用补脾的药物,脾健运可以促进肺病痊愈。所以,我们既要了解每一药物的归经,又要掌握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药物的功能是气和味的综合,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的四种不同趋向;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范围.以上这些用以说明药物作用规律的依据。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全面地理解药物的性能和认识药物,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了

13、解药性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总结药物作用的规律,以正确地使用于临床。片面地强调药物性能的某一方面,或忽略药物性能的复杂性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四配伍根据病情及用药规律,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叫做配伍。药物配伍的目的,在于使药物更好地发挥其疗效,或制止其副作用,并对于较复杂的病症,可以全面照顾。药物从单味应用,逐渐发展成几种药物配伍应用,进而配成方剂.药物配成方剂应用,有一定的宜忌,这是从长期临床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的规律,叫作药物的“七情如单行、相须、相使、相提、相杀、相恶及相反等内容。单行:单独发挥其作用不须配伍。相须:两种以上功能相

14、同的药物,同用以后,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知母与黄柏,乳香和没药,三X与莪术等。相使:两种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合用后,能提高其疗效。如黄芪和茯芩,大黄和黄芩等.相畏:一种药物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如半夏畏生姜。相恶:一种药物能牵制另一种药物的性能,使其原有的功能减弱,如生姜恶黄芩等。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毒;土芩杀水银毒等。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剧烈的副作用。如“十八反”。七情,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除了单行外主要说明药物与药物配伍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抑制及相互对抗等作用。五用药禁忌用药禁忌,主要包括相反、相畏和妊娠用

15、药禁忌等。相反、相畏禁忌:为了便于记忆编成了歌诀: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板藜芦注解: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半夏、瓜蒌(根、子)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人参、党参、苦参、丹参、玄参、南、北沙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十九畏歌括: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穑),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注解: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16、巴豆畏牵牛(黑、白二种),丁香(公、母丁香)畏郁金(黑、黄二种),牙硝(芒硝)畏三,川乌、草乌畏犀角(犀、广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桂皮、桂枝)畏石脂。十八反十九畏目前均作为禁忌药。但也有合用取其疗效的,是否有相反的作用,在科学上需进一步研究。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期中,应该注意药物的禁忌,因为某些药物,具有坠胎的作用,可促使孕妇造成流产的后果。妊娠期间用药禁忌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种。禁用的药物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如巴豆、水蛭、虻虫、牵牛、大戟、商陆、芫花、麝香、三X、莪术等。慎用的药物大多是有破气、破血或滑利、沉降的作用,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冬葵子等。临症时要根据孕妇患病情况,斟酌使用.孕妇禁忌药歌括: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X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卤砂干漆蟹爪甲,地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