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48271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楼感旧(唐)赵嘏阅读答案 篇一: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 34.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 什么? 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35.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6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为何“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 37.旅次朔

2、方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 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38.月 夜 唐 杜甫 夜今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 雨 寄 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 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

3、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 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 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39.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4、? 40. 北 陂 杏 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 。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怎样感情? 41. 白 梅 元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2第二句运用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 题竹石画(其二)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5、,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运用了 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 形象的化身。 2全诗表现竹的品质主要有: 。 43.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一、二两句里“未有”“初惊”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句写春雪是新奇之笔。试简述其在抒发感情和结构全诗上的奇妙 之处。 44.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10年。 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借指诗人故乡。 联系上述解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45 客 中 初 夏

6、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是诗为客住洛阳撰通鉴时所作。 1. 联系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2. 试简说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46 春 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雨初霁的晨景,诗人寄情于物,堪称妙绝。试分析三、四两句妙处。 .47. 病 牛 宋李刚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箱通“厢”仓廪。 试分析诗中“牛”的形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 48.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

7、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从抗金前线的南部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怎样理解第 三句的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9. 题 画 宋李 唐 云里烟村雾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的画有什么特点?“不入时人眼”仅指画吗,为什么?说说诗人借题画写出了怎样的感慨? 50.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歌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1. 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

8、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怎样表现的?与题都城南庄比,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 52.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仔细品味,说说这一形象的特征。 53 .孤 桐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岛几百寻。凌宵不屈已,得志本虚心。 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 注:明时,即政治清明的时代。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桐木是制作琴的上好材料。椐孔子家语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曰:“南风之熏兮,可以鲜吾民气愠。 1.

9、哪句完整地表现了梧桐树旺盛的生命力? 2.这首泳物诗,借梧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54. 墨 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笔下的墨梅有何特点?诗人的墨梅自况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55. 咏喇叭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比喻什么? 2“曲儿小,腔儿大”暗指什么? 3这首曲子的主旨。 56.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

10、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7. 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拒绝征召。 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先用“桃花”作吟咏对象,在表现主旨上有何意义? 58. 观祈雨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反映乡村旱情的?诗歌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篇二:小题1 唐代诗人赵嘏写了一首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

11、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

12、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2021高考真题文科语文Word版含F 1.古词名句默写。(9分) 【小题1】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小题2】 _,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小题3】气蒸云梦泽 。

1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小题4】晴川历历汉阳树,。 【小题5】大漠孤烟直,。 【小题6】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小题7】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望岳中“_,。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小题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2】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 【小题3】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小题4】田家少闲月,。夜来南风起,。(观刈麦) 1.记叙文阅读(20分) 刀爱 明媚的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晴朗的阳光中,手拿一把磨得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