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48208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练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阶段滚动练七1(2015长春质检)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对应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硫气体B灾区用明矾处理生活用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因此能使显红色的酚酞试液褪色D葡萄糖能还原新制的氢氧化铜,生成红色沉淀,此性质可用于尿糖的检验2(2015广州高三模拟)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x4)中M为2价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SO2)高效地还原成无公害的固体,防止环境污染。其流程为:MFe2OxMFe2Oy。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Fe2Ox作催化剂

2、BSO2是该反应的还原剂Cxy DSO2发生了置换反应3(2015大连高三检测)根据下列分类标准,对各组物质的归纳合理的是()A根据化学键种类:氢氧化钠、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碳酸氢钠B根据元素化合价:二氧化硅、二氧化硫、二氧化氯、二氧化锰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聚氯乙烯、蛋白质、油脂、糖类D根据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氢氧化亚铁、氢硫酸、亚硫酸钠、碳酸钙4(2015郑州联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 g 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3NAB足量Cl2与5.6 g Fe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标准状况下,0.56 L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5NAD电解

3、精炼铜时每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5(2015岳阳模拟)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Hv逆B、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C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D、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p2,a3B图甲,T10C图乙,t1时表示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Z气体D图乙,如果a3,t2时表示向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17(2015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如图是两种溶液进行电解的装置。电极A是由金属M制成的,M的硝酸盐的化学式为M(NO3)2,B、C、D都是铂电极,P、Q是电池的两极。(1)电路接通后,B极上析出金属M,其电极反应为_

4、;同时C极产生_,电极反应为_;D极产生_,电极反应为_。(2)电池中P是_极,Q是_极。(3)A极上电极反应为_。(4)当电路中通过2.4081022个电子时,B极上析出1.27 g M,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5)如果将电池的正、负极交换接入原电路,当通过1.2041022个电子时,B极上的现象是_,电极反应为_;A极上析出金属_g,电极反应为_(假设M为Cu)。18(2015日照联考)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的模拟研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或“”);用a、b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

5、数Kb_。19(2015广东六校联考)一氧化碳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1)CO的燃烧热为H283 kJmol1,则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温度/2580230K(单位略)510421.91051 mol Ni(s)与4 mol CO(g)的能量之和_(填“大于”或“小于”)1 mol Ni(CO)4(g)的能量;25 时反应Ni(CO)4(g) 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_;80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_;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的浓度均为0.5 mol/L,则此时v(正)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