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6480501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踯躅(zh) 创伤(chung) 哨卡(k) 阒无一人(q)B黏泥(nin) 蹒跚(shn) 痉挛(jnglun) 风驰电掣(ch)C脚踝(k)犄角(j) 忧悒(y) 卷帙浩繁(zh)D茶卤(l)发绺(ji) 赝品(yn) 纡尊降贵(y)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碳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B我对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还记忆尤新,那都是不久以前的事,它同富裕的庄户

2、人家的生活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样都刻勤刻俭,同样都过着那种老派的安宁的乡居生活。C然后她带着睡醒时所常有的那种坚决和温柔,抱着她的朋友,但是注意到索尼亚脸上的迷惑神情,娜塔莎的脸上表现了荒张和怀疑。D当素芭钻进牛栏,用双臂抱住萨劳的脖子,把自己的脸颊紧紧贴在它的耳旁,亲热地磨蹭,那时班劳就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她,用嘴舐她的身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近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B孙家栋院士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的特点,如数家珍,他特别

3、强调这五大系统处处是“中国制造”的。C. 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D元旦前夕,二十多位书画高手在省书画院组织的“壬辰龙年迎新书画大赛”上欢聚一堂,舞文弄墨,一展风采。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B.携带两颗间谍卫星的日本H2A型火箭在日本种子岛太空基地发射升空,但火箭在升空后不久即失去控制,地面控制人员不得不下达指令让火箭自行引爆。C.据专家介绍,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

4、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D.首次载人航天飞机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二、阅读与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 6分,每小题2分)城市中的礼与乐刘士林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

5、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

6、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引申地说,“礼”的功能在于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

7、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从当代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到它的各个方面,但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礼”与“乐”、“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其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

8、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选自光明日报)5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其核心在于“礼”与“乐”。B“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在中西方不同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C“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D因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6下列各项

9、,不能证明“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2分)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C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D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7下列对原文整理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当代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

10、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应当予以废弃。B“礼”与“乐”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相敬”“相亲”。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前者属“美学” 范畴,后者属“伦理学”范畴。D尽管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研究城市人文精神,却只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 9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

11、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12、。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13、。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良久 飨:犒劳 B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谢:谢罪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获罪,犯罪D文吏以法绳之 绳:捆绑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冯唐以孝著 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 乃复问唐曰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C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D 委任而责成功 蟹六跪而二螯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14、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B 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C 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 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心理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13题。(共 4分)安肃道中清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注】严遂成(1694-?),浙江吴兴人,清朝雍正二年进士,仕途坎坷,只做过山西等地区的知县。12.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描述。(2分) 13.诗后两句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