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48010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散文阅读(1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汉子精神李国文有一次,画家韩美林告诉我,他正要做一件大作品,计划为项羽塑一尊顶天立地的雕像。我为他这壮举的构思,不由得击节赞赏。他说地点定在这位英雄愧对故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自刎处。就这处江边,项羽“令骑者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忽然,项王见重重包围着的汉军中,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便指而问:“若非吾故人乎?”汉骑司马吕马童一惊,马上也认出了对方,赶紧告诉身边的另一汉军将领王翳:“此项王也!”项羽对这两个人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于是,自刎死。成则

2、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胜利者总是有理。所以,历朝历代的失败者,总是会被胜利者缚在耻辱柱上。但韩美林说:我就是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中国最有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就为这位失败者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强者之歌,题曰绝句,只二十个字,给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汉,作出了最高的褒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最早为项羽唱赞歌者。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祖的帝王本纪里,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有胆有识的勇气,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良知。要知道他在写作史记时,已经是身陷缧绁的罪人,看来项羽的挺直腰杆的汉

3、子精神,也是使他能够秉笔直书的力量。李清照也是一位失败者,爱情,婚姻,家庭,事业,无不使这位具有高超才华的女子抱憾终生;司马迁也是一位失败者,受诬,冤狱,蚕室,幽闭,连做人的资格都丧失殆尽,唯有埋首在竹简中著书立说,苦度残年。所以,这两位文学大师来写项羽这位历史上的大失败者,是再合适不过了。美林对西楚霸王投注进去这么大的感情,也许和他本人也是一个经常失败的汉子有关。几十年来,他饱尝或被席卷,或被高压,或被责难,或被修理的种种滋味,所以,他刀砍斧凿下雕刻出来的项王形象,不光是情态上的维妙维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应。试想一下,这位头戴盔甲,身披战袍,横刀马上,面江而立的西楚霸王,有数

4、百米高,几乎等于一座山,兀立于滔滔长江之滨,那英雄末路的悲壮感,那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英武感,这该是怎样一种磅礴的气势啊!我觉得,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也许,近年来,读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而较少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刚健,所以,每当看到美林的雕塑绘画等大作品,马上就会涌上来此人真不愧为一条“汉子”的感喟,而且,他作品中所充满的那种“汉子精神”,也使我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因之激动不已。翻开中国史,凡盛世,总是政治上产生大作为的时代,也是文化上产生大作品的时代。乐山大佛,始建于盛唐的开元元年,而洛阳龙门石刻,也是到了盛唐,达到巅峰状态。因此,我在想,当我们跨入21世纪

5、,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这尊西楚霸王的巨大雕像,在长江之滨矗立起来,这对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一点象征意味的。1文中的“汉子精神”指的是怎样一种精神?作者为什么认为“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6分)(1) (2) 2韩美林为什么偏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请说出两点理由。(4分) 3文中提到李清照和司马迁,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4分) 4你认为在中国的古代和现代,还有哪些人堪称“汉子”?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6分) 答案:1、(1)是一种站得稳、立得直、不屈不挠、无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男子汉大丈夫气概。(两点各占1分)(2)作者认为,当今中国多了些

6、“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少了些“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刚健。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当今中国要是没有这种汉子精神,怎么能在21世纪雪洗上一个百年里所蒙受的耻辱,重振中华雄风?(每点占2分)2、(1)韩美林本身是一个经常失败的汉子,为失败的英雄立像,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应。(2)韩美林通过为失败英雄项羽立像,用项羽的精神和气概鼓舞和启发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每点2分) 3、衬托的作用。用李清照和司马迁两位文学大师受项羽精神的感召,败而不气馁,败而有骨气,从而留下千古绝唱,来衬托项羽挺直腰干、顶天立地、败而不倒的英雄形象。(每点占2分)4、所举例子能体现败而不馁,败而不失尊严,败不失骨气,不但

7、列举出名子,还要简要写出“汉子”的事迹。(每点3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故乡的孩子们淡 墨久违了,故乡的孩子们。乍一见到他们,竟然会让我感觉到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看看他们那不太富裕的衣着和生活,我不禁有些心疼。他们住的地方,山高坡陡,红土筑成的房子,在大山的压抑下显得低矮得很,简陋得关不住高原上流浪的风。他们一出门,不是引着一窝鸡,就是领着一群山羊太阳落山了,才见他们从崎岖的山路上放学归来,跟随他们那有些蹒跚的步履,只有奢侈的金色夕阳在他们的书包上不断地摇晃。山里的孩子懂事早,他们已经知道为父母分忧了。下学回家后,不是砍猪草就是往牛厩里添料,有的还要熬汤药侍奉因风湿而卧床不起的父

8、亲早春的寒意像切入肌骨的贫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冷。一阵风,把柴门前的竹林吹成狂草!真的,那天我独自一个人在山旮旯里蹲了很久很久,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个跟在牛屁股后头的孩子。读故乡的孩子,就像读一本思想深奥的书,我细细地品味这人生。故乡的孩子,憨憨的,像他们身后的大山。故乡的孩子,实实在在的,像他们脚下的土地。他们是还没有被现代文明的矫情打扮过的花朵,你看,那红朴朴的脸蛋上,仍然留有山里孩子特有的、未能洗去的垢尘。他们的生,他们的长,随意得很,粗放得很,用不着他们的妈妈每月花2500元的高薪去雇“月嫂”,也不吃牛初乳和多美滋、雅士利婴幼儿配方奶粉。说真的,或许他们的妈妈正在地里劳作的时候,那羊水就

9、来了。他们的生长倒有点像一粒随风落地的松籽,毅然决然地就从大地上长出一棵小苗苗来了。他们一旦站起来,就会像高山上的松树一样站成一种独特的风景,要去迎接风雨,去经历磨难,去品尝艰辛。山里的人生,大山一样陡峭,生命只有在石缝的挤压中顽强的生长,一年又一年他们在石缝里长出盘紧生存的根。故乡的攀枝花啊,年年都要烧红他们的希望!城里的孩子,那是在糖水里泡大的。故乡的孩子却节俭得很,那枚一圆钱的硬币(那是妈妈用鸡蛋换来的),在他们的手中都捏得发烫了,还舍不得用它去换点糖果吃。渴了,就顺手在自家地里拔个萝卜,用手抹抹泥,嘎嘣就是一口,那劲头,真比吃进口的红富士还要脆!那些苞谷苦荞啊,在生命里默默地升华钙质,

10、顽强地塑造他们不会弯曲的脊梁!节假日,那是城里的孩子玩电子游戏、上网、逛公园游乐场的时候,而故乡的孩子啊,他们却被一根绳子将他们和一头老黄牛拴在一起。乡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肩膀上似乎多了一份责任。挎在他们手腕上的竹篮里,装着故乡比苦马菜还要苦涩和朴素的春天。深夜,孩子们睡了。只有他们的梦,像月光下一闪一闪的,那被红土磨亮了的铧尖。故乡的孩子,他们的前面,山路弯弯的,人生坑坑坎坎的在大都市的孩子家里,堆满了电玩,堆满了芭比娃娃,堆满了看图识字还有奥特曼陪伴他们。而我故乡的孩子,只要有一个用铁丝圈成的铁环,那就算是他们玩具中的奢侈品了。当然,大自然也会赐给他们喜悦,也会赐给他们欢欣,他

11、们有树丫叉上的鸟窝,有秧田里的泥鳅,有和他们一起进山的牧羊犬,有松林里的蘑菇他们的童真和欢乐啊,大山知道,小河沟知道。在人生这本书上,有些问题你是查不到答案的。在故乡的孩子前面,那有名的、无名的大山总是很高。他们的书包里装着课本和妈妈煮熟了的洋芋,到学校去得走十好几里路哩。听一个故乡的孩子说,他们就读的希望小学里也有电脑,也上英语课了。是啊,无论生活环境有多么困苦,太阳天天都要从大山上升起;不管生活环境有多么艰难,孩子们的脸上总有一抹不会消失的、甚至于有点执拗的、憨憨的微笑。像沿袭这土地古老的血脉,故乡的孩子是这土地上新的梦境!回到昆明有好些日子了,故乡的孩子们那黑黑噌噌的、长得像小牛犊一样的

12、身影还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想起他们那活泼聪明而又带有点憨厚的性格,想起他们那艰苦而又坎坷的人生环境,我有些兴奋,也有些忧伤。在故乡那棵苦楝树下,似乎总站着一个忧郁的少年! (节选自2008年第8期散文)1第6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 2文中说:“那些苞谷苦荞啊,在生命里默默地升华钙质,顽强地塑造他们不会弯曲的脊梁!”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6分)答: 3作者说“读故乡的孩子,就好像读一本思想深奥的书”,请你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读出了故乡孩子的什么?(6分)答: 4文章题为“故乡的孩子”,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写城里孩子的生活,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答: 答案:1承上启下(1分)。主要是引出下文对故乡孩子苦难而艰辛的生活的深沉思索(2分)。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无限爱怜之情(2分)。2这句话运用了议论和抒情(2分),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可感的形象(2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孩子在艰难条件下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的由衷赞赏(2分)。 3憨厚,实在,质朴;很早懂事,为父母分忧;贫苦艰辛,生活节俭;生命力顽强;聪明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富有责任感。(答对其中六点得全分)4作者如此安排旨在对比与衬托(2分)。用城里的孩子优越而丰富的童年生活来衬托故乡孩子艰辛而单调的生活(2分),从而表达作者对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