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480019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程名称: 节能大厦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分项工程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作业内容交底部门交底人施工期限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交底内容:I. 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均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需系好安全带。2施工现场应全面规划,并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其现场道路应平坦、坚实、畅通,交叉点及危 险地区,应设明显标志及围护措施。3. 凡患有高血压及视力不佳的人员不得进行机械操作业,各工种应持证上岗。4. 机械设备应由专人持证操作,操作者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5施工中所有机操人员和配合工种,必须听从指挥讯号,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并经常注意机械运转 是否正常,发现异

2、常应立即检查处理。6.机械设备都应有漏电保护装置和良好的接地接零。7打桩前,桩头的衬垫严禁用手拨正,不得在桩锤未落到桩顶就起锤,或过早刹车。8登上机架高空作业时,应有防护措施,工具、零件严禁下抛。9硫磺胶泥的原料及制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时应注意防火,熬制胶泥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 熬制场地应通风良好,胶泥浇注后,上节柱应缓缓下放,防止胶泥飞溅。10.定期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和其他易损部件,当发现问题及时更换。II. 每天下班后,应有专人负责关闭、切断电源。12 施工时尚应遵守施工现场的常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国家有关安全法规、规则、条例等。补充作业指导内容:注:参考文献10钢筋混凝

3、土预制桩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GD2301003 施工单位工程名称交底部位分部工程日 期年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桩基的轴线和标咼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完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咼程的 控制桩,要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妥善保护。2、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要会同 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3、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撅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4、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5、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 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6、选择和

4、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的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二)材料要求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成品 购买的有出厂合格证,现场预制的有相关的试验资料。2、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3、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低碳钢。(三)施工机具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等。二、质量要求(一)混凝土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标准质量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项序检査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 控 项 目1主筋距桩顶距离5mm2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5

5、mm3多节桩预埋铁件3mm4主筋保护层厚度5mm般 项 目1主筋间距5mm2桩尖中心线10mm3箍筋间距20mm4桩顶钢筋网片10mm5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10mm(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 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位偏差见下表3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 项目1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时)符合设计要求2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符合设计要求3成品桩外形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 深度VlOmm,蜂窝面积小于 总面积0.5%4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 起的裂缝)深度V20mm,宽度V0.25mm, 横向裂缝

6、不超过边长的一半5成 品 桩 尺 寸横截面边长mm5桩顶对角线差mmV10桩尖中心线mmV10桩身弯曲矢高V1/1000L桩顶平整度mm26电焊接桩焊缝质量见 GB50202 中表 5.5.4-2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min8.0上下节平面偏差mmV10节点弯曲矢高V1/1000L7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minV2浇注后停歇时间min78桩顶标咼mm土 509停锤标准设计要求容(三)打(压)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位偏差打(压)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 角正切位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序号检査项目允许偏差(mm)1盖有

7、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缝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2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三、工艺流程桩机就位一起吊预制桩一稳桩一打桩一接桩一送桩一中间检查验收一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四、操作工艺(一)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要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二)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超过30cm,再起 动机器起吊预制

8、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 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三)稳桩桩尖插人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锤击l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 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 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要在桩的机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 观测、记录。(四)打桩1、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能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 正常。2、打桩要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 条件来选用。3、打桩顺序根据基础

9、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要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 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 进行。(五)接桩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要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要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要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要连续焊满。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桩节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 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3、接桩处入土前,要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六)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中心线要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 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要立即回填密实

10、。(七)检查验收每根桩达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或打至设计标高时,要进行中间 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人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 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要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 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整理完毕提交甲方。(八)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要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1、贯入度剧变;2、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3、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4、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要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成品保护1

1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2、桩在起吊及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要平稳并不得损坏。3、桩的堆放要符合下列要求:(1)场地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要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内;(3)同桩号的桩要堆放在一起,而桩尖要同向一端;(4)多层垫木要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要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4层。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要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 处理。6、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 工时要随

12、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 斜。二、要注意的质量问题1、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应增加 养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2、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 起吊、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所致原因,要及时检查。3、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太小,或桩顶不平、施 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4、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 原因所造成。要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5、 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 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应保证接桩的质量。专业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