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47978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课程辅导教师培训一、课程内容解读(一)必要性分析1、新课标的修订颁布需要重新解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实施已经近 10 年。由于充分汲取并创造性整合了小学原有关课程中的积极因素,它的开设适应了新时期学 生、教师、学校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然而像任何新设课程一样,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超过三分之一(35。4) 的人认为实施“内容标准”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部分的内容标准,有 35.0%的人认为实施“有一定困难。由此可见,教师尽管喜欢,但一时难以完全适应,实 施起来有一定困难。此外,10 年来,我国社会主

2、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国际形势呈现新的格局,日益严重 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网络环境下新型的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 年 6 月,国家颁布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因此,引导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课程必然随着时 代的变化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引发我们思考,促进我们改进.为此,教育部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 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稿),并于 2011 年颁布。2、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之间存在落差.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提得最多的口号,也是各级各类教师 培训的重中之重,教师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新的教

3、育理念,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运用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但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新的困惑,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 教学变得热闹了.为了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合作讨论”这一课堂教学形式便成了教师热烈 追求的教学环节。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某老师在上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时,这样安 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们度过了长长的一个假期,假期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你一定外出去旅行了吧? 可是你知道吗?在快乐的旅途生活中,会有一些叫“危险的坏蛋,随时准备出来搞破坏。下面,请小朋友们 小组讨论一下,都遇到过什么危险?讨论结束后,竟无人回

4、应。上述例子中,合作讨论的展开并没有根据实际 的需要,课中讨论时,很多学生都无话可说,因为他们当中大多都没有遇到过“危险。由此可见,课程改革实 施到一定程度,需要帮助教师解决新生问题,使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尽可能具体化,增加其可操作性。3、教师队伍不稳定,教研活动不丰富。品德课程和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的边缘化状态,使小学品德课程教 师专业化发展情况令人堪忧。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本应作为课程中心的德育学科处于多数学校教学的边缘地带, 常常不能在教师、研训、时间、经费、制度等方面提供保证。因此,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专职品德老师很少, 有的地方几乎都是兼职教师,致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到位,对教学目标的确

5、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把握存 在一定的误区,教学出现表面热闹、走过场,但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等现象。其次,品德与社会课程中 的社会、历史、地理知识丰富,兼职老师在相关专业知识上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倍感吃力。总的来说,由于社会 认同的缺失、学校管理的漠视、研究机制的匮乏、个人发展的迷茫,使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举步维艰,品 德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也处于边缘化状态。教师专业发展成了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二)培训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确定此次品德教师远程培训的目标有以下三点:1、促进品德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培训,帮助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骨干教 师解决在课程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困惑

6、,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推动教师角 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的能力, 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2、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通过培训,使其更快更好地成长,在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 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显著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 质.3、促进教师网络研训体系建设。以培训平台为载体,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搭建覆盖各省 的网络学习平台,形成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区域集中研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建设并生成符合小学品德与生 活、品德与

7、社会教师学科教学需求的动态问题库、案例库,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打造信息化背景下 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三)课程结构本次培训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品德教师在新课程 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需施训。培训重点包括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修订后的品 德课程标准结构与内容解读、品德新课标案例分析、品德新课程培训的设计与实施、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和方法等。根据课程目标和培训要求,本次培训内容分为六个模块 ,模块一 :专业成长 模块二 :课程理念 模块 三:教学策略 模块四:课例研讨 模块五:教学评价 模块六:教材辅导,

8、每个模块有时间安排、研讨内容和作 业设计,在时间安排里面,有课程学习、集中研讨、完成作业、集中答疑、编辑班级简报等几个环节,每个月根 据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集中研讨的问题进行“班级沙龙式的在线研讨”,最后完成作业,有的是必做题, 有的设计成二选一的题型,提高学习的弹性。(四)课程内容概要“国培计划 -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分为六个模 块:模块一:教师专业成长(15 课时,选修 6 课时)1、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上下)2、教师的管理智慧(上下)3、教师的人格魅力(上下)4、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上下)5、教师的课堂智慧(上下)(刘良华主讲

9、: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的弟子.他致力于教育教学理论的 改革与实践领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与研究,是第三代行动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积极倡导叙事 研究。刘良华是一个有着教育哲学的人 .他的思维活跃,见解深刻,风格幽默 .从他的讲座中 ,我们可以深深感 受到他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对教师职业使命感深切的认识。他说 :教师是一种高位职业,它可以成全一个孩子 的一生,也可以损害孩子的一生.这其中的意味,是值得大家认真体会的.)模块二:新课程专题讲座(19 课时)1、品德与社会(8 个专题,10 课时)专题一:认识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性质(主讲:高峡、赵亚夫、丛立新、栾

10、学东)专题二:怎样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理念(主讲:高峡、赵亚夫、丛立新、栾学东)专题三:品德与社会课的设计思路(主讲:高峡、赵亚夫、赵昕、栾学东)专题四: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目标(主讲:高峡、丛立新、赵昕、栾学东)专题五:品德与社会课课程内容的解析(一、二)(主讲:高峡、赵亚夫、马乃根、栾学东)专题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评价(一、二)(主讲:高峡、赵亚夫、姚春平、栾学东)专题七: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讲:赵亚夫、马乃根、栾学东、王秀平)专题八:品德与社会课的管理与教材编写(主讲:高峡、赵亚夫、马乃根、栾学东)2、品德与生活(8 个专题,9 课时)专题一: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品德教育改

11、革(主讲:李季湄、王玲、高德胜、杨桦)专题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品德与生活课程(主讲:有宝华、叶子、李季湄)专题三: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思路(主讲:叶子、李季湄)专题四: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目标体系(主讲:李季湄、王玲)专题五: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与学(主讲:叶子、林红)专题六: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讲:赵士英、林红、丁秀娟)专题七: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儿童学习评价(主讲:林红、叶子、王玲)专题八: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研活动(上下)(主讲:杨桦、赵士英、林红)(有宝华,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高峡,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李季湄,华东 师范大学教授。栾学东,

1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高德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士英,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主任.这一模块的主讲大部分都是课程专家,教育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是新 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专家.他们中的赵亚夫、李季湄、高峡等专家还是不同版本的品德教材的主编、副主编。 他们对新课标理解是深入的、精辟的,对教材内涵的把握和分析是切合实际的.聆听他们的讲座,对老师们解读 新课标、理解新教材、掌握新教法、实施新评价是最有帮助的。其中:专题五:品德与社会课课程内容的解析、 专题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评价、专题七: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题五:品德

13、与生活课程 的教与学、专题六: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题七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儿童学习评价是学员 们学习的重点。)模块三:有效教学(16 课时)专题一:课程转型的有效应对(2 课时)(主讲:张喜芬)专题二:和谐课堂中的活与序(2 课时)(主讲:蔡军)专题三:由话题导入活动主题的技巧(2 课时)(主讲:周雪松)专题四: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材重组(2 课时)(主讲:温艳芳)专题五: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整合(2 课时)(主讲:李卉霞)专题六:活动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2 课时)(主讲:王丹琪)专题七:基于学生人格发展的质疑精神培养(2 课时)(主讲:张海宁)专题八: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

14、工具的选择(2 课时)(主讲:周萍)(这个模块的主讲人都是各个地市的教研员,特级教师 ,课改以来,他们深入一线,了解品德教学的现实 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教学策略。他们的讲座,对学员掌握品德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有效性大有帮助的。 其中:专题二:和谐课堂中的活与序、专题四: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材重组、专题五: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整合、专题六:活动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等都是学员学习的重点。)模块四:教学案例(14 课时,选修 8 课时)1。美丽的树叶 2。我看我自己 3。走进春天 4.春节知识大竞猜 5.同在蓝天下 6。意外事故会应对 7。买 东西的学问 8。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9。遵守交通规则

15、10.多样的通讯 11。家庭的亲情 12.学习的好伙伴 13。 地震中的避难反思 14.遵守交规调查(这里是 14 位优秀品德教师执教的品德课,学员可以选择其中的 8 课学习并进行反思。)模块五:教学评价(4 课时)小学品德与生活及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文字资料)模块六:教材辅导(4 课时)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文字资料)(五)课程重点在以上 6 个模块 29 个必修专题里,涉及品德课程新课标解读的专题共计 16 个,涉及品德教学实践领域的 专题共计 11 个。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同时凸显课堂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品德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是本课程的突出特色和重点要求。具体来说是:结合新修订的品德课程标准理念、目标、结构、和要求,针对小 学品德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来探讨和研究,重点思考与探索改进品德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展现品德骨干教师的在 职远程培训的新特点,整合全国各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远程教学资源,为广大小学品德教师远程培训提供十分丰 富的资源,以供参考学习。(六)课程难点以上 6 个模块分 29 个必修专题共 57 个学时,加上选修课程共 72 课时,在 50-100 天的远程培训和现场培 训时间里进行安排 .本课程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