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47941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上册 土地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使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土地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

2、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二、新授1认识1公顷。(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2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

3、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3认识平方千米。(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三、巩固练习1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

4、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五、课后作业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

5、千克?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垂直与平行教案4 人教新课标版xx 年石景山区教育教学大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64-65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落实课标的要求。重点研究如何在课堂上,在有限的40分钟内,将数学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

6、用。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小组交流、课件演示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体会应用数学的价值。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的教学内容是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在“角的度量”单元学习之后,同时亦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在小学第二学期“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是教学难度相对较高,主要反映在要掌握的概念比较多,知识抽象性强,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此,为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必须有粗有细,首先通过画一画、分一分、量一量、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再由教师利用准确的引导,帮

7、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真正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学生分析: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原来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得垂直、平行的现象居多,情况较为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本课在设计导入时,不应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应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范围,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四年级学生在各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内、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的自身魅力吸引、感染学生。教学应以学生为主线,大胆的让学生尝试。通

8、过小组汇报、班级争论、师生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香蕉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分类,整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初步培养学生问题研究意识。考虑学生在学习“垂直与平行”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等知识,预设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时,对正确理解什么是“在同一平面内”,以及“相交”、“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等概念会有一定的难度。此外,虽然近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相对其它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会显得比较枯燥和抽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要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显性和隐性评价,对学生的

9、回答,学习反映及练习反馈都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评价。2.规范教学语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点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技能目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情感目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垂直与平行”来源于生活,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教学策略及手段:在初步感知阶段,主要采用谈话、提问、小组合作、动手

10、操作的形式感受直线是向两端无限延长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在揭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时主要采用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理解;然后学生会很快找到教室周围、操场及生活中的互相平行与垂直;最后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等动手操作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教具学具:课件、三角板、直尺、白纸、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水彩笔、小棒教学流程示意图引导感受ppt应用数学引导画图引导分类探索新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揭示新知ppt开始拓展延伸ppt巩固运用归纳总结结束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1.激趣引入。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第二单元我们认识了直线,你知道直线的特点吗?(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11、。)黑板上有一条线段,你能把它变成一条直线吗?(指名到黑板上来板演) 师:其实这条直线还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对吗?2.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老师这里有张白纸,这是其中一个面,我们想像一下,把这个面扩大,再扩大,其实它可以无限扩大,接着,在这个面上出现了两条直线,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想好了吗?像刚才大家想像的面我们叫做一个平面。而出现的两条直线就可以说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板书)3.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师:现在能把你想像的两条直线在这样的面上画出来吗?请用你准备好的水彩笔画在纸上。注意,一张白纸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想象,感

12、知并感受无限大的平面。为下一步进行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想象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想象平面上出现两条直线,不是让学生直接想象两条直线,而是一条一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想象出更多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目的提高学生分类时的可操作性。二、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把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1.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的

13、情况) 师预设有以几种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确定了想法之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情况,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观察后,补充不同的情况,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就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的逐层递进的过程。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最大可能地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动手操作展现出来,为分类提供材料。2.整理分类师:同学们的想像很丰富,在同一个平面上画两条直线有这么多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这样分?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法: (1)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

14、,不交叉的一类。 (2)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3)分类三类:交叉的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师: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很有道理,按他们的说法,这几种情况都是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相交”,另一种情况叫做“不相交”。(板书) 引导:当出现(2)这种情况时,反问学生,快要相交了,是不是没相交?那么是不是分为两类比较好? 当出现(3)的分法时,相交成直角时,反问学生是不是相交?那么是不是分为两类比较好?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地把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具有一定不可预料性。教师预案的分析重在指导学生按同一标准进行科学分类。使课

15、堂讨论更加具有时效性。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发现两条直线永不相交和相交成直角两种特殊情况。师:老师把你们画的这几种情况都画在了一张纸上,请你拿出这张纸,再观察一下不相交的这一组,如果把每条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你有什么发现?师: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老师做了课件,请大家看大屏幕。(演示:通过延长一组又相交了,而另一组,无论怎么延长都不相交。)其实通过延长后也可以把这组快要相交的分到相交的一组。(将黑板上的移到相交的一组)2.揭示平行的概念师:这种情况在数学上叫什么呢?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指名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师:因此我们知道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关键看什么?(永不相交,同一平面内)边说边板书关键词。师:指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