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47940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萨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菩萨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菩萨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菩萨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菩萨蛮》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菩萨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萨蛮》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菩萨蛮教学设计安徽省肥西中学:张轩QQ:570229613(本人原创教案,仅供同行交流,如转载或引用请联系本人征得同意。)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背诵。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学习重点1、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

2、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2、背诵。学习难点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玉人吹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二、知人论世1、作者信息韦庄(

3、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

4、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2、背景信息学生参看P35注释。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配乐,多媒体上出现江南景色之画面)。读前点拨: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你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的?能不能用那种雄浑慷慨,很有气势地去读?应该平缓地、委婉地、抒情地去读。2、学生齐读学生

5、读前谈自己的感受:我在朗诵这首词时,又一次体味到了这首词中渗透出来的美感。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3、对照注释翻译。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在垆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四、缘景明情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春水碧于天风景美(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忆江南

6、、江南春、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简单点评一下后再读补充的诗句,明确江南的风景确实是非常美丽,可以说江南的烟花细雨、白墙黑瓦、垂柳画舫、幽深雨巷等独特风物构成了江南独特的风景。画船听雨眠生活美江南还有什么别样的生活情趣吗?(如果学生答不出,可以例举一下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的有关内容,北国的冬天:围炉煮茗,地炉暖坑过着一中蛰居生活,进行简单的对比。同时明确还有哪些诗句写到了江南的这些独特的生活场景,例如皇甫松的梦江南: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桥边;梁元帝的采莲赋,这里设计投影后让学生齐读;张志和的渔歌子等)。最后可以总结一下江南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情景: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日里

7、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月,冬来踏雪寻梅。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性格,美在修养,她们的美由内而外,与众不同。江南女子美在温柔含蓄,美在婉约多情,美在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酒。可能学生会提到秦淮八艳、西施等。教师小结:江南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春水碧于天”是写“风景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写“生活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垆边人似月,皓腕凝

8、霜雪”是写“人物美”。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2、作者将一幅秀美、恬静、安适、充满情意的江南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用比喻、拟人等方法,用你们美的触觉将一幅“江南春景图”来点染一下。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之美。参考示例: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

9、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请用。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想象遥远的从前想象遥远的从前我自日暮的苍山走来你从杨柳衰颓的津渡登岸晚来天欲雪你我俱在当垆的皓腕前卸落一路的风尘江湖的素昧平生挡不住红泥小炉炖着的一壶琥珀色的柔情暖意四海之内皆兄弟雪地中,隔牖风吹竹却吹不断室内樽前古朴真

10、纯的萍聚雅意那段古老的岁月人心不施铅华粉黛本色真诚的面容最容易一见如故不像多年之后的今时雨雪将孤独投向人群人群报我以陌生和冷漠热闹的人群烘不干一颗潮湿的心遥远的从前雪花盛开的时日即便远走天涯总怀揣温热的怀念和向往3、江南确实是美啊,韦庄他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一气呵成,全力促成“游人只合江南老”理由,而且理由也非常让人信服。那么“人人尽说江南好”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好,游人留恋江南,合乎常情;但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乎有悖常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加体现了江南的好处。4、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端己词似直而纡,

11、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要点:结合词人生平的际遇,领会到他表达情感时“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把怀念故土却欲归不得的情感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语中。(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分析:“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他所写的“人人

12、尽说”,这其间隐藏的意思是自己有没有认为江南好呢,自己并不一定认为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合”者,“应当”也,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点评:韦庄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土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五、深层探究1、讨论交流:你是如

13、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从学生的讨论中也得出一个结论:江南好。小结:韦庄的这首词在描写江南美好的诗词中也算是上乘之作了,后人对次也有很多的评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投影)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清陈廷焯云韶集解读:结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4、”含义深婉。按常情,作客异乡的人总以不得还乡的而愁绪满怀,诗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突出了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了,也突出了江南的美。其实,词句中还包含这样的含义:年华幸尚未老,今日暂莫还乡,然而终老之日必得还乡,“还乡须断肠”正是今日“莫还乡”的缘故。“莫”“须”等虚词斩钉截铁的口吻,正是极端无奈痛苦之语。结句可以说写得情真意苦之极。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

15、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解读: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同时也有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2、思考讨论:那么江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文人对美好的江南为什么如此情有独钟?学生交流看法,教师总结。江南的青山绿水,舞榭歌台是古典文人的优游之地,其灵秀温润的中和之气亦植根于他们的性灵中。中国文人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在江南得到解脱,江南的人文地理、风物气候都洋溢着自由的诗情,是涵养中国文人身心平衡的天然方剂。对于文人而言,江南是其精神归宿的空间原型。总结:唯美的江南,吸引了无数理想主义文人的栖居。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家园,尽管他们或许还充任着其他社会角色,官宦也好,幕僚也罢,江南的曲径通幽,美丽风物都是他们灵魂的寄托。因此,这个时候的江南,它不只是经由大自然雕琢的自然山水,更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它已成为了一种美学,时而具体,时而抽象;它也可以说是一种梦想,时而清晰,时而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