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478915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详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化学学习资料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3潍坊)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B.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C. 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 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2 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 可燃物 B. 氧气 C. 压强 D.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 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

2、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D.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4(2012百色)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 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尼古丁 D. 焦油6 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白磷自燃 B. 硫燃烧

3、 C. 火药爆炸 D. 铁丝燃烧7 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 隔绝空气 B. 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 隔离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8(2013山西)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B. 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C. 液化气、煤气泄漏着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D.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9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 B. C. D.10(2012沈阳)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

4、是( )A用明火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1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100 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 g气体 B. 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C.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12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 2X + 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 X的化学式为N2 C. 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

5、性质 D. 液氨属于混合物13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8136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0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A10 B8 C4 D014(2013武汉)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X+Cl2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H2O B.H2O2 C.HClO D.O215 下图中 “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2CO + O22CO2 B. C + CO2 2CO C

6、. H2+Cl22HCl D. 2H2+O22H2O16(2013烟台)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 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C.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17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C.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18 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中等号表示(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分子数C. 参加反应的

7、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D. 参加反应的氢质量等于水中氢气的质量19 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 g O2,同时只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只含有氢元素 D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20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A.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a(OH)2CO2CaCO3H2OB. 实验室中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H2O22H2OO2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4Fe+3O2点燃2Fe2O3D.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3高温 CaO+CO2二

8、、填空题(共41分)21(6分)写出右图煤炉里燃烧过程中发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2)_ 。(3)_。22(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包括事例(2) (填序号)。23(6分)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燃时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2.0%4.0%5

9、.0%6.0%9.0%10.0%15.0%16.0%18.0%点燃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强烈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2)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_。(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24(5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25(4分)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

10、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请你分析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9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 _。 (2)镁条燃烧:_、_。(3)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下制O2:_、_ 。高温27(5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点燃 (1)Fe3O4+ CO Fe+ CO2点燃(2)CH3OH+

11、 O2 CO2+ H2O(3)Al+ O2 Al2O3 (4)Al+H2SO4 Al2(SO4)3 +H2 (5)Cu2(OH)2CO3 CuO +H2O +CO2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28(10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能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 (填“吸热”“放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