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47776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精品] 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摘 要 理财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长远规划,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就会逐渐面临结婚、买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这些无不与理财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项目组通过对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生个人理财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理财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群体。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理财观念的建议。关键词 大学生;个人理财业务理财是指通过自己对财富的管理从而提高其效能,也可从广义上理解为使用外界资金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大学期间是学习投资理财的黄金时间,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念和习惯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目前

2、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GDP增长最快的国家,已达到年均增长10.14%,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公报,2005年至2009年我国GDP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庞大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随着收入和观念的不断变化,居民个人成为一个极大的金融需求主体,为个人理财市场提供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据零点调查小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定期储蓄、股票吸引居民的同时,子女教育基金、收藏、房地产和基金等新兴投资理财工具正渐受关注。京、沪、穗三地,785的居民都已选择各种投

3、资理财工具来管理资金,仅215的居民未选择任何理财工具。并且有接近四成的个入投资者目前采用了至少两种投资工具,开始进行理财工具的组合;上海市、北京市的个人投资者中均有四成以上会至少选择两种投资工具来进行风险和收益的组合。从2004年以来,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操作人民币理财业务,由于银行信用和相对定期存款较高的收益,人民币理财迅速发展起来。但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出现少数银行利用理财计划或产品进行变相高息揽储的情况。有的银行还通过承诺高收益或者保底的做法来吸引客户,部分商业银行由此陷入盲目的无序竞争之中,加上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逐渐增加。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一)收入状况问卷调查表

4、明大学生在收入状况上来源渠道狭窄,经济不独立。据调查,学生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平时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有一小部分的学生靠父母供给的同时,自己通过兼职和奖学金填补自己的零用钱,只有极少的调查对象很少或者基本不向家长索取零用钱。一多半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感到可观或满意,剩下的学生对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二)支出状况调查对象在支出方面主要表现为用钱没有计划,主观随意性强。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会大致地做一下预算或偶尔制定预算;只有不到极少部分的学生会列出详细的预算表并且很好地执行;剩下的学生从不做预算。调查对象中如此高比例学生毫无计划的支出习惯着实让人担忧。问卷调查还发现,身上有2张银行卡的学生占到了大

5、约三分之一,有3张及以上银行卡的学生占了五分之一,约十分之一的学生在月末会出现零花钱超支现象。问卷调查谈及支出是否有计划时,有一半的学生觉得支出应有计划,但自己没有实施或者实施了又没坚持下来;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从未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认为只要有钱花就可以,不必实施具体的计划;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平时能制定较详细的支出计划。(三)消费结构调查对象在消费结构上主要表现为消费项目中精神文化消费缺失,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日常消费中最多仍是食物和交通等消费项目,服装、化妆品、零食等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然后依次是娱乐、学习和通讯。在月末出现过入不敷出的学生占了调查对象的一半,经常性入不

6、敷出学生达到了十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女生盲目追求品牌,一套服装少则几百,多则过千,使得各种服饰、化妆品消费成为个人消费大项;而不少男生喜欢打网游,购买游戏点卡和在寝室上网费用在个人消费中占很大一部分。此外,学生在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也常常出现超支现象。(四)对于理财的认识和态度在理财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方面,有十分之九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专业理财知识的学习,可见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是很积极正面的。但谈及对理财的了解时,产生了分歧,主要有三种看法:认为理财是通过各种投资活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占三分之一;持通过财务资源适当管理实现个人生活目标的观点有百分之四十;五分之

7、一的学生认为理财就是合理安排资金过程。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学生获取理财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和银行宣传;其次是通过学校专业课、公选课以及专题讲座;通过自己看书获取理财知识的学生比例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的图书和阅览室的期刊更新速度慢、书籍不全、入库时间较长、找不到需要的图书和期刊。调查还发现,学生在理财知识的普及中,最想了解的是理财的应用技能。本项目组在问卷调查中采用开放式提问向学生调查他们对于大学生理财问题的看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希望除了自身学习,学校能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学习理财知识,让自己更多地了解投资方面的问题;二是希望学校能多办专题讲座或理财

8、类活动,让自己能亲自参与并实践,从而获得理财应用技能的辅导和提高自身理财能力;三是认为大学生理财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大学生,最多只能做到合理安排自己的财务,至于投资理财不太适用于大学生。三、大学生理财现状及成因分析(一)消费观念有待完善在消费观念上,大学生一方面表现为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现在不少大学生出于面子需要,动不动、时不时地请同学下馆子,对喜欢的一些更新比较快的电子商品盲目跟风更换。另一方面主要是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享乐主义消费观念对传统节俭观念的冲击,豪华、奢侈的不良消费习惯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样一些消费观念,大学生应保持清醒,学生的收入基本上来自于父母,在财

9、务上根本谈不上独立,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现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顺利地度过事业开篇和家庭组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应养成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二)理财知识和实践匮乏在理财知识方面,现在大学生一听到理财,就会跟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联系在一起。但往往对于其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具体操作存在着困惑,例如进行股票投资时如何到证券营业部开户、交易。虽然学校开设了一些如证券交易、国际金融、金融市场等金融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学生不少疑问,但对于注重实践操作的理财活动而言,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

10、实,大学生的家庭理财教育才是真正的理财第一课堂。(三)欠缺良好理财规划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储蓄习惯,当月末时学生往往发现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其计划。即使每月零用钱略有结余的学生,由于事先没有良好的规划,往往让该节余的资金不知不觉地溜走,更谈不上“化零为整”的储蓄习惯。 对于有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网上开店,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想利用课余时间赚取一定生活费等做法,我们还是应该持谨慎的态度,不是只有投资股票、网上开店才是一种理财。学生对自我知识的完善、性格培养等教育投资才是真正的投资。四、对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的建议(一)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大学生一方面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开源,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家

11、教、到企业兼职打工等,这都是学生可以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食堂餐厅打零工,锻炼自己的同时获得了一些收入。但是,光是开源是不够的,更应注意节流。学生时代应遵循一定的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生活消费注重简单实用即可。当然,合理的理财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可以从记账开始,月初规划好当月开支,比如伙食标准、日常用品等。(二)重视家庭理财教育大学生的理财观,绝大多数与家庭的理财观和家长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对其子女的理财观有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抽空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正常的消费水平,对子女不该消费的地方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约束。同时,家长还应给自己孩子灌输正确的

12、消费观念和投资理财理念。(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学不缺乏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团和校园的理财活动,例如模拟炒股大赛、大学生理财规划设计大赛,这些对学校形成良好的理财氛围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再加上学校各种投资理财社团的交流,可以说学校的理财氛围是相当不错的。学校可以利用广播、校电视台和宣传栏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学生健康理财的舆论氛围。同时,针对学生普遍课余时间用在网上时间较多的现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网上理财系列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听讲,培养其兴趣,都是不错的方式方法。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应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演练,更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参考文献:1刘立刚,尹艳芬,颜海勇,陆梅.大学生理财教育初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2).2余学斌,胡小云,刘铮,朱新玲.当代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J.管理视野,2008(,7).3刘艺红.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才智.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战线,2009,(30).5徐小琴.大学生理财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简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