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说明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47629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说明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说明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说明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说明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单元说明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说明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说明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文化”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人类文化的悠久灿烂。凝视齐白石的画,那挣食的小鸡、透明的小虾、机灵的小老鼠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欣欣向荣,生活的幸福美好;抚摸卢沟桥的狮子,思绪被拉回到久远的年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令我们感叹万千;浏览罗马速写,异域文化的丰富内涵,轻轻扣动我们的心弦。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本单元的话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单元话题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去陶冶

2、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10、齐白石的画教学要求: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回忆导

3、入:我们曾经读过许多关于名人的故事。还记得徐悲鸿吗?他最擅长画什么?(他画的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梅兰芳呢?(他小时候刻苦学艺,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今天,我们又将走近一位名人,他与徐悲鸿、梅兰芳还是好朋友,梅兰芳还拜他为师学习画画,他就是齐白石。(板书“齐白石”)听说过他的名字吗?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谈对齐白石掌握的资料。看来,同学们对这位大画家并不陌生。简介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画坛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诗、书、画、印无所不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画。(板书:的画)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后检查:出示生字、生词,正音,出示句子,

4、指导读通顺。(表扬预习充分的同学掌握得更轻松、扎实)。3、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齐白石的画写了些什么?哪个自然段听后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齐白石的画一样? (听后概括:介绍了齐白石的童年生活,画的内容、贡献、特点,最后谈人们的感受,并板书)三、精读品味:1、学习第1自然段。释“著名”,突出了齐白石在绘画界的地位之高,充满敬佩之感。齐读。过渡:齐白石为什么能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画得那样生动亲切呢?2、学习2、3自然段。童年生活在哪?(湖南湘潭附近一个叫杏子坞的小山村)贫困到何种程度?(抓“饥荒”一词理解)正是因为贫穷,齐白石没怎么上学,他在外祖父的私塾里只读了半年书,自己便在家自学三字经、

5、千字文,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看书、一边画画。这样的生活对齐白石有不好的影响吗?不但没有,相反,出示“童年源泉”这句话。重点理解这句。先释“源泉”,水流起头之处,在这里绘画源泉就是画的内容、素材,也就是画什么?再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他画的东西总也画不完呢?他的生活经历里到底有些什么可画之物呢?(学生自由畅谈:生活用具,动、植物等等)。3、小结:白石爷爷家有个星斗塘,塘中荷花盛开,鱼虾成群,白石爷爷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他一定看过小鸡们争食蚯蚓,一定看过小蝌蚪顺流而下,一定看过小老鼠们偷蛋吃长期地细心观察,才会把这些生活中的细小事物画得那样生动传神。再读2、3自然段。四、评价

6、总结:齐白石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刻苦勤奋,他执着地、用心地画着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直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他由一位普通农民到木匠,最终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西班牙有个大画家毕加索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齐白石画的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为什么大家对他会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下节课继续学习。五、布置作业:继续查阅白石老人相关资料。板书设计:齐白著名画家童年生活:(2-3)贫困石画的内容、特点、贡献:(4-6)亲切生动的人们的感受:(7)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7、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一位画家名叫徐悲鸿,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国画大师,(边板书边说):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齐白石。2、师:课文中有一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他,来齐读(相机出示课件)齐白石头像(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3、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湖南湘潭人,从二十五岁学画一直画到九十三岁去世,他对诗、书、画、印无所不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齐白石的画。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先向我们讲齐白石童年的生活经历,接着描述他的画的特点。最后介绍齐白石对中国画的贡献。6、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

8、段落重点写了齐白石的画?指名说(第4、6自然段)三、精读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1、学习第4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你看到了几幅画?哪四幅?小黑板出示相关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幅?相机学习。 “两只小鸡蚯蚓”。如果要你给这幅画取个题目,会是什么?假如你真看到这样的情景,会觉得怎样?(有趣)这是大师的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谁能读出这种“趣”。 “他画停在肚腹”。你觉得这幅怎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谁能读出这种“活灵活现”的感觉?我想这幅画要是让刚才那两个嘴馋的小鸡看见了,又要展开争夺大战了。 “他画一群游动”。生自由谈看后体会。关于这群蝌蚪,还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齐白石当时已92岁高龄,一

9、天,老舍到他家登门拜访,出了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题目请齐白石画,几天后,齐白石画成了,可画面上只有一群小蝌蚪顺着山泉向下游,却没有一只青蛙,你们说齐白石是不是画离题了?(虽没有画鼓腮鸣叫的青蛙,但仿佛听到了蛙声从山上传来,充满了想象的意境。)谁再来读读,让我们也想象一下蛙声,指名读,你们听到蛙声了吗? “他画的虾起来!”生读。徐悲鸿画马闻名世界,郑板桥画竹令人叫绝,齐白石画虾声名远播。80岁后的齐白石画虾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关于画虾的故事,课外上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具体,晚上好好看看)齐白石的虾是透明的。真虾什么样?中国画用毛笔和墨汁,写过毛笔字的同学可能有点感受,画成透明状实在不容易,可见

10、齐白石功力深厚。再读这句,能不能读出栩栩如生之感。欣赏完这四幅画,你有什么感受?(生夸奖:逼真、奇妙、栩栩如生、生动亲切,并板书)带赞美之情再读4句话。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拍手称赞,怪不得课文开头就说他是著名的画家。2、师:同学们,作者先介绍了这四幅画,最后来了一个总结,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话。这样先分说后总结,就是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四、拓展师: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欣赏大师的画。(课件出示画)生欣赏。师:画中的这些小事物都是农村里常见到的,在别的画家眼里是很难登大雅之堂,这些事物实在是太小、太普通、太不值得一提了。文中有个词语叫做生说答案,“微不足道”,师出示词卡。“微”是什么意思?(微小)“不足

11、”是什么意思?(不值)“道”是什么意思?(提起)齐读词语两遍。师:谁来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画,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五、小结。齐白石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课后上网查查资料。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在齐白石的笔下却变得生动亲切,齐白石为什么赋予这些小事物深长的意义呢? 板书设计: 10 齐白石的画 微不足道小 鸡争 斗蝌 蚪游 动蝗 虫绿 色虾 跳 跃 生动亲切11、卢沟桥的狮子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淘气清楚,难忘,抗日战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

12、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2、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字义;、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好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出示图片,师述: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于世的桥梁,到此游览的中外游客都会被卢沟桥的狮子深深地吸引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一下这座著名的卢沟桥,好吗?、指导从图上整体观察卢沟桥:(出示图片)到了,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

13、下你眼前的卢沟桥。(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特点:狮子多。)、引入:这篇课文就是着重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板:的狮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两个任务:一通读课文;二重点了解卢沟桥的狮子。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有不明白的词语请在旁边打上问号。、请四生分别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注意读准“吼”)、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或指图,或当场解决,或交代留待学习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你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内容?)能不能用连贯的话说一说。三、精读课文,解决重点、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14、(狮子)、引导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狮子的形态怎样。、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些狮子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在第几自然段?、精读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最好,最能表现狮子特点的句子反复读几次。、生汇报,师指导朗读: 抓住“真有意思”作为评价的标准。指导学生个别读,四人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朗读第二、三句时引导体会出“大小不一”这个特点。朗读第四句时引导体会出“形态各异”“多”这个特点。(板:有的好像)重点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运用表演等手法引导学生体会狮子长吼的威武气势。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的滋味感情朗读第三个分句。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狮子生动的形态,加上神态动作感情朗读。(你从读中体会到什么了?把什么特点读出来了?)这些狮子有大的有小的,有长吼的,有低头的,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这些狮子的特点吗? 生汇报,师板: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你能面向大家有感情地把你最欣赏的这个句子背出来吗?、小结:作者笔下的狮子真是栩栩如生。生合作朗读:师读第一句,男女生分别朗读表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句子。、发展想象力:第二自然段最后用了什么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