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病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47354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免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风湿免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风湿免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风湿免疫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风湿免疫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湿免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免疫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免疫病风湿免疫病,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研究和资料风湿免疫类疾病。治疗 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 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 筋膜等部位的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风湿免疫病学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内科学中却是最年轻的一个专业学 科。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59 年国家选派医生赴前苏联学习,但由于“文化大 革命”,我国的风湿免疫病学在 1960 至 1980 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

2、以后,我国的医 学事业出现了快速发展,风湿免疫病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对我国 的风湿免疫学科的贡献尤为突出,在风湿免疫研究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风湿免疫病的病因1. 意外创伤。人们在工作,运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发生意外创伤。如工作中的腰 扭伤,运动中的摔伤,老年人,小孩的意外跌倒,都可能是引发风湿病的外因。2. 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曾住在地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对于体弱 多病,“血沉”速度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扭伤,过劳,甚至感冒都可能诱发风湿病。据专 家统计,100例类风湿患者中,因居住环境潮湿诱发者占 27%。所以,居住环境潮湿是诱发风湿 病

3、、类风湿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3. 体弱多病。中医认为,体弱多病者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发烧,极易引起体内白细胞 增加,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0”抗体单位升高,炎性反应十分敏感。 如治疗不及时,就会转为经久不愈的慢性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4. 妇女怀孕和“坐月子”常用冷水与过劳。妇女在怀孕时身体会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 是血容量增加和纤维蛋白原增加,二是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盆骨韧带松驰、驱干及肢体肌腱、 韧带弹性下降、关节襄松驰、肌肉力量减弱,极易受到损伤。这时如过于劳累或长期使用冷水, 就会形成”月子病“和”产后风寒“。妇女患风湿病多是由此而引起。5. 长期与水打交道

4、。长期与冷水打交道可能引发风湿病。6. 血液质量差引起微循环障碍。由于种种原因,人体的血液会引起病变,造成血液浓度大, 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血红细胞沉降速度快,极易堵塞变窄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的微 循环障碍。当某关节或多个关节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堵塞的状况,关节蘘及关节周围因缺乏营养和 氧气而产生无菌炎症。进而造成骨关节病变,患上风湿病。7 .遗传因素。据风湿病专家统计:风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大致 17%的风湿病患者是因为 遗传而患先天性的风湿病。8. 药物因素。是药三分毒,治疗风湿病的中、西药特别是西药有非常明显的负作用。当长 期服药后,使胃部消化功能下降,各部机能下降,人的免疫力下降,

5、体质更差,本来是急性意外 创伤、感冒、发烧、炎性反应。却因营养不能及时补充,免疫能力更差,风寒湿热容易乘虚而入, 变成慢性风湿病。9. 劳损。劳损即肌肉疲劳性损伤,当人们长期从事某一单一的运动,工作中重复做某一单 一动作,或长期坐立少运动,就会出现劳损型颈椎病、腰痛病或其它部位的疾病。10. 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多种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诱因。如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霉菌、支原体、螺旋体等侵入关节引起的关节炎症。风湿免疫病的病理风湿免疫病发病机理相当复杂,各种风湿病的免疫病理损伤及组织器官类型也不一样,其自 身免疫机理也不尽相同,上述变态反应的分型方法并不能全面概括免疫损伤机制的所有类型,但

6、 共同点为免疫调节缺陷,特别是特异性免疫调节缺陷在各种风湿病中普遍存在。1. 精气亏虚,邪自内生风湿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方面。因为正气包括精气血 津液。人体内组织器官是这些物质存在的场所,它们有抗御邪气,驱邪外出的能力,以及自身调 节控制的适应能力和病后的修复能力。也就是说正气是人体保持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各种物质, 其中精是人体正气之本,正气是否充沛,与精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精能化气、化血、生神。 精气充盛,则脏腑健壮而气血津液化生有源,气血津液运行和代谢正常,则正气强盛,若精气亏 虚,正所亦衰,抗病能力也随之低下,不仅外邪容易侵犯人体,而且人体内还会产生各种病变。 正如素问。

7、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 正虚邪侵则发病当人体正气不足或相对虚弱,邪气可乘素体之虚或乘一时之虚而侵犯人 体,素问。痹论说:“大经空虚,发为肌痹”。发病部位多是虚处受邪,有在筋骨筋脉者, 有在脏腑者,病位不同,病证各异:灵枢刺节真邪说“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 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孪。搏于脉中,则血闭不通,则为痈。 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则为热,阴胜则为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 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引文说明了虚为发病之本,而疾 病的发生均由邪气引起,无论是外来的或内生的邪气作用于人体

8、,应根据临床表现作为辨证的依 据。发病的表现主要分为随感即发的急性发病,如六淫、疫毒等;另一类为慢性发病,如饮食失 度、劳累、情志郁久或微邪积聚逐渐成疾,外伤瘀久而不散等。邪气侵人的途径主要为皮肤或口鼻。从皮肤而人者,一为皮肤腠理疏松,不能阻隔邪气入侵, 二为皮肤肌肉的卫气的防卫抵挡功能减弱,皮肤肌肉是邪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在内主要由 于肺卫气虚,抗邪能力减弱,及营卫不和,致汗孔开合失司,导致六淫外邪从皮肤入侵,发为风 湿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说白虎历节病的病理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 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从口鼻而入者,如疫毒、饮食所伤,可直中脏腑,灵枢五 邪

9、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 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 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这说明邪气深入内脏后的病情较为深重。3. 人体素质与发病人体体质有强弱之分,又有男女老幼之别,以及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各不 相同,故对发病与否及发病的情况影响较大,可以表现在人体对外邪的易感性、耐受性以及邪气 入侵后的从化、易病部位等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类型,如偏阳质的人,功能活动及精神 状态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自我特性;偏阴

10、质的人,功能活动及精神状态具有偏于不足、 偏寒、多静等特性。体质的偏倾说明脏腑气血各有偏盛,对病邪有易感性,病变后的病证随体质 而变化,以及对病邪的耐受性等。如偏阳质的人易感风、暑、热邪,受邪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 并易化燥,而耐寒性较高,感受一般寒邪不发病,或稍有不适可自愈,而遇热邪却易病,甚至可 直犯阳明。临床常见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表现;偏阴质的人,易感受寒湿邪气,受邪后多表 现为寒湿之症,耐热性较高,而感受寒邪却易发病,甚至可直中三阴,临床易见阴性、阳虚等病 症。医宗金鉴说:“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 实化,故多端不齐也。”这是因为体质不同,代

11、谢各异所致。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1. 发热是风湿免疫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可表现为不规则的发 热,一般无寒颤,抗生素无效,同时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帝尔病、急性嗜中性发 热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2. 疼痛是风湿免疫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风湿免疫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 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 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 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

12、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关节疼痛,肿,查了血 沉很高,类风关因子阳性是风湿病的表现。风湿免疫病常常会引起焦虑症。3. 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 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4. 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 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5. 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 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

13、狼疮等。6. 系统损害:有些风湿免疫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有多 个器官的损害,如表现为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 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 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7. 常有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 ds-DNA 抗体、抗 ENA 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8. 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炎性疾病,包括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 多动脉炎、韦格氏肉牙肿等。症状

14、比较复杂,往往会有血沉快、发热、系统损害等症状,需要有 经验的专业医生来诊断。9.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病人在临床上往往同时有多种症状,如肿胀指,有雷诺现象,手指尖有血管炎的表现,可有肌肉 疼痛、关节肿痛,吃东西时有梗噎感,还可有肺、心甚至肾脏损害的表现,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但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同时病人血中可检查出高 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体,这种病人常被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的病人,有些分病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种独立的疾病,有些病人可逐渐演 变为典型的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只是硬皮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前期 表现。因此,有

15、人认为混合结缔组织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根据 某一时期的突出临床表现采用不同药物。10. 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常常病情较重,应积极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 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遗 传因素与风湿免疫病的关系极为密切。早在 1889 年就有人指出,风湿免疫病常可在同一家系成 员中发病。此后也有人发现家族性发病比率较高。父母有风湿病的儿童,其发病率高于双亲无风 湿病的儿童。有关单卵双胞胎的研究认为,其中一个患风湿病,则另一个有 20%的

16、可能亦将发病。因此在 对风湿病患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有的学者认为风湿病的易感性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有关, 但并未得到其他学者的进一步证实。另一项对 40 对双卵双胞胎的研究,只有 2对有风湿免疫病 的相同病史。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抗原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受基因支配。有人对风湿病患者进 行了 HLA检查,证明HLA-BW35与风湿免疫病的易感性有关。芬兰人的风湿病患者HLA-BW35占 多数,而英国人的风湿免疫病患者HLA-BW15占少数。因此,风湿免疫病与HLA型的关系可能还 和种族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HLADR B 1*0405等位基因者较较一般人群为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 者中C1q、C2、C4基因的缺失较一般人群高,说明有易感基因存在。易感基因不仅增强易感性同 时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认为风湿病的发病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基因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