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47341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花木产业市场与竞争态势研究 一、引言 花卉苗木产业是一个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苗木将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根据联合国贸易组织统计资料,自2001年以来,世界花木市场年销售额每年以10%-13%的速度递增。2008年世界花木栽培面积约为29.5万hm2,全球花木总产值为850亿欧元,其中花木产值645亿欧元,占总产值的75.8%。中国的花木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重要的花木消费国和花木进出口贸易国。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

2、是由复杂因素决定的,既受一般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行业进入壁垒、竞争状况及未来市场的影响。因此,对花木产业市场的增长潜力和行业竞争态势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花木市场 (一)城镇化与花木市场 城镇化是花木市场的基本拉动力量。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快速增长的城镇人

3、口使得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从而又推动了城市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1995-200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平方公里扩大到3.6万平方公里,城市面积以年均5%的速度扩大。同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由1995年的23.9%提高到2008年的37.4%。 根据我国“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规划,到2050年全国70%以上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要达到45%以上,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圈。一般地,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园林绿化发达程度正相关。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02-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

4、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但相对发达国家平均75%的城镇化率,我国城镇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空间很大。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绿化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绿化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除城区建设的需求外,城镇干道的绿化都需要大量珍稀高大乔木。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和城市面积的迅速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提升将直接拉动花木产业市场的扩大。 (二)低碳经济与花木市场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减少碳排放是关键环节。森林固碳投资少、成本低、综合效益大。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可

5、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有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 万亿t碳,其中1.15万亿 t 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 CO2 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 24%-36%。据测算,1个人每年只要栽上3棵树,就可以吸收个人当年生活中排放的 CO2,从而实现“零排放”。 这足以表明,林业在间接减排上的作用无可比拟。2009 年11月,国家林业局制定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强调了林业肩负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其目标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

6、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上战略部署的实施与推进,必将为花木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将直接推动苗木需求和生态景观园林的发展。创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宜居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目标。如广东省2012年计划建设2720公里的生态景观林带。珠三角九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平台,加快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公

7、共绿地和湿地,优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珠三角九市力争到2015年初步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人均绿地达到13.5平方米,到2020年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河南将按“四区两带”林业生态网络布局,大力建设桐柏大别山区等五大林业生态体系和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重点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等省级林业生态工程,计划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3.61%,森林面积达394.3万公顷,林业年产值达130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5740亿元。 (三)居民收入与花木市场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富民”政策落实,居民可支配收入将

8、有较快增长,将直接扩大花木产品的需求。社会发展扩大家庭园艺产品需求。花木产业是一个生态产业,也是具有艺术、保健、精神功能的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人们的价值观、思想、社会行为等文化因素影响着人们的购买决策,文化因素是随着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而变化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绿色、环保、生态概念将深入人心,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包括游、赏、娱、憩等精神愉悦方面的需求会成为不可或缺的需求内容,这个需求给花木产业带来很多机会。 居民收入增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花木市场的发展: 1.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将推动市政园林绿化、地产景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居

9、住区景观园林市场已成为园林行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居住用地面积通常占城市用地的30%以上,居住生态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须达30%以上。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亿元,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2%用于配套园林支出测算,我国地产园林的设计和工程的市场容量约为1230亿元。 2.我国人均 GDP超过3000 美元以后,居民消费结构已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园艺产品将逐渐成为家庭日常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木作为装饰居室、美化生活环境的饰品,必将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走入寻常百姓家。 3.在鲜花消费方面,我国处于较低水平。荷兰人均年消费

10、150支、法国80支、英国50支、美国30支,而中国城镇人均5支,全国人均不足2支。但近几年来,在大城市,居民和单位对花卉消费水平明显提升,表明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花卉消费在我国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4. 休闲度假产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亮点,休闲度假项目注重创造良好的休憩环境,在绿化方面投入较高,也将推动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 三、花木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花木产业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在发达国家,该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其消费水平高,但其生产能力也高。由于发达国家生产成本高,出现了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花木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和行业利润潜力由多个因素

11、决定的,我们采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种力量模型对花木产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 (一)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花木种植与其它农作物相比,收益较高,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农户进入花木种植业。2002年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单位或承包单位。该项政策的出台为民营花木企业进入绿化工程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现拥有花卉企业5.3万个,其中大中型企业8500多家,花农125万户。从事绿化苗木种植的主体多是农户和苗圃,较为分散,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特别是小苗和低端苗木种植者之间

12、竞争激烈。园林绿化企业之间情况差异较大。根据建设部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园林绿化企业数量为15,000家左右,其中园林设计类企业1200家。由于园林绿化行业实行资质认证,大型项目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园林绿化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资质。截至2010年6月30日,行业内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为403家;具有市政公用行业(风景园林)甲级工程设计资质的企业109家;同时拥有甲级工程设计资质和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包括下属企业拥有的资质)仅有15家左右。大部分园林企业在竞争规模较小的绿化项目,竞争激烈;大型园林企业所在的细分市场竞争则相对平和;绿化企业的竞争一般以区域

13、竞争为主,但具有综合实力的龙头企业逐步向其它地区扩张,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优势、资金需求、销售渠道等决定进入壁垒不同,花木行业进入壁垒具有不同的层次。生苗种植资金需求量小,购买者转换成本较低,规模经济不明显,在种植生产成本控制上,大规模生产企业并不具有特别优势,因而进入壁垒较低。大规格苗木,特别是“新、特、奇、优”品种资金投入多,技术要求高,具有标准化、高规格化和利用现代技术方面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园林绿化行业不同战略集团的进入壁垒不同,拥有一级资质和优质设计资源的企业较少,进入该集团需要较多的资本、高级人力资源,开辟市场成本也较高

14、,因而进入壁垒高;具有三级绿化资质的企业较多,进入壁垒低。 (三)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花木产业链中,花木种植从种子、种苗、生苗、熟苗、绿化、园林养护等多个环节,存在多个环节的购买商。由于种子到熟苗的苗木生产环节市场波动较大,购买商的议价能力取决于市场变化。在园林绿化项目中,供应商较多,购买商转换成本低,购买商相对集中并且往往是一次性大量购买,购买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在一些稀缺品种、大规格、标准化苗木市场上,购买商议价能力较弱。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苗木生产环节,供应商与购买商一样,其议价能力取决于当年市场行情,但生苗的供给量一般较大,供应商总体上议价能力较弱。种植企业与园林绿化企业相比,数量多,因此购买者选择余地大,议价能力强;相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目前,艺术化、标准化和全冠型育苗相对滞后 ,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大型花木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五)替代品的威胁 作为“美化”产品,花木产品替代品有塑料花木和“奇石”产品。作为“绿化”产品不存在替代品。但花木产品之间存在以下替代: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产品可能替代普通产品。树木、花草之间也存在某种替代。-最新【精品】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