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47302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5日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同心同德,攻坚克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福建省生产总值5241.

2、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5.4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495.63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2040.61亿元,增长9.2%。人均GDP15006元,比上年增长10.8%。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2:46.1:39.7调整为13.5:47.6:38.9。 价格水平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2%。分项目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4.3%、居住上涨2.8%、

3、食品上涨2.0%、烟酒及用品上涨0.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价格分别下降3.5%、2.7%、2.7%和1.3%。工业品出厂价格和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0.7%和6.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1.4%。 劳动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746.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7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64.40万人,增加27.61万人。年末全省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98.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66万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8.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62.7%;年末城镇登记

4、失业率为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根本改善;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实力和能力不够强;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电力结构不合理,水利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城镇就业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一些群众生活还较困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二、农业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60.2:39.8调整为58.4:41.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7.1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0万公顷,下降5.8%。粮食产量713.16万吨,比上年减少50.07万吨,减产6.6%,其中,

5、春粮39.29万吨,减产11.8%;夏粮179.77万吨,减产1.2%;秋粮494.10万吨,减产7.9%。油料、蔬菜、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1.3%、3.0%和15.9%,烟叶和甘蔗种植面积分别减少8.7%和1.1%。蔬菜、果用瓜、油料、甘蔗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5.08万公顷,其中,荒山造林1.67万公顷,迹地更新面积3.41万公顷。在造林更新面积中,速生丰产林、用材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9.0和2.3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0.5%。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1.92万吨,比上年增长4.6%;竹笋干15.10万吨,增长13.2%;油茶籽6

6、.46万吨,增长1.7%;松脂6.77万吨,增长9.5%;商品材产量518.34万立方米,增长18.4%。 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33.46万吨,增长7.6%,其中,肉类总产量171.56万吨,增长5.8%;禽蛋42.40万吨,增长3.9%;牛奶19.19万吨,增长38.7%。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72.77万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淡水产品产量64.90万吨,增长1.5%;海洋捕捞221.20万吨,增长4.4%;海水养殖286.67万吨,增长1.3%。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51.9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全年农村用电量

7、118.46亿千瓦小时,增长11.2%;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3.24万公顷,下降0.7%;节水灌溉面积38.38万公顷,增长13.5%。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4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1%。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46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19.55亿元,增长18.1%;集体企业53.14亿元,增长18.4%;股份制企业292.70亿元,增长2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59.00亿元,增长24

8、.6%。轻工业增加值691.07亿元,增长21.1%;重工业增加值770.33亿元,增长27.0%。重工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达52.0%,较2001年和2002年分别提高3.1个和2.5个百分点。 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9.82亿元,增长30.2%。光通信设备、移动电话机、微型电子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4.6%、111.20%、38.7%、21.1%和37.6%;汽车增长81.8%。 工业产品竞

9、争力有所增强。省外、境外工业品销售收入比重上升,全年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中,销往省内比重41.5%,比上期(2001年,下同)下降4.3个百分点;销往省外比重25.3%,比上期上升3.3个百分点;销往境外比重33.2%,比上期上升1.0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10,比上年提高10.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0%,提高0.1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3.40%,上升0.1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1.86%,提高0.9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2

10、.76亿元,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3.45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10.75亿元,比上年下降3.9%。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省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施工工程个数36200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1267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35.0%;房屋施工面积71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5%;房屋竣工面积3233万平方米,增长27.0%;实现利润11.00亿元,增长18.3%;税金总额17.00亿元,增长19.7%。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

11、固定资产投资150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193.53亿元,增长22.4%;城镇集、个体经济投资(不含房地产)47.25亿元,增长32.5%;农村投资267.09亿元,增长21.4%。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83.34亿元,增长18.3%;更新改造投资226.80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投资362.07亿元,增长45.4%;其他投资121.32亿元,下降1.4%。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在建投资总规模为2881.62亿元,增长51.0%。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10亿元,比上年下降30

12、.7%;第二产业投资372.26亿元,增长10.8%,其中,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79.3%,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增长45.5%,冶金工业投资增长109.8%,轻纺工业投资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813.16亿元,增长28.5%。 商品住宅产销两旺。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37.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6%;施工面积3786万平方米,增长22.2%;竣工面积1079万平方米,增长6.7%。商品房销售面积1257.31万平方米,增长2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72.70万平方米,占85.3%,增长21.5%,全年住宅空置面积149.07万平方米,下降16.7%。 重大建设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省

13、45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规模151.89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63.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6%。2003年是近年来重点建设投产和部分投产项目最多的一年,晋江下游、汀江流域、闽江上游沙溪、富屯溪防洪一期工程,东南汽车二期轿车项目新生产线、韩国LG荫罩、福嘉液晶显示器、华映光电扩建、南铝大型预焙槽改造项目,福宁高速公路、连城机场、10条入闽公路,后石至泉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泉州和厦门500千伏变电所扩建工程、后石电厂5号机组,福州地区大学城一期、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一期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或已具备投产条件。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增长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0.45亿

14、元,比上年增长12.8%,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57.54亿元,增长16.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82.91亿元,增长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23.07亿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211.22亿元,增长6.6%;其他行业零售额106.16亿元,增长22.9%。 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73.91亿元,增长90.7%;建筑装璜材料类零售额2.44亿元,增长1.1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4.79亿元,增长49.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4.63亿元,

15、增长21.0%;吃、穿、用基本生活用品销售稳步增长。 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25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毛利率为7.1%,经营费用率3.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全省限额以上超级市场和专业(专卖)商店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92.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9%,占全省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收入的7.4%。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353.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出口总额211.40亿美元,增长21.7%;进

16、口总额141.95亿美元,增长28.7%。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6.23亿美元,增长18.0%;加工贸易出口106.48亿美元,增长27.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全年机电产品出口91.71亿美元,增长34.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56亿美元,增长43.9%。非国有外贸企业出口全面增长,企业出口强劲。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4.68亿美元,增长28.7%;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28.07亿美元,增长59.6%,国有企业出口48.67亿美元,下降5.5%。在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79.28亿美元,增长27.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22亿美元,增长26.6%。厦门市进出口总额187.1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9%,其中出口额为105.5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0%。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按同比口径统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274项,比上年增长24.6%;合同外资金额72.51亿美元, 增长4.4%;实际利用外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