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472363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传布的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魏晋南北朝志怪的传布的论文论魏晋南北朝志怪的传布的论文论文关健词:魏晋南北朝志怪僧侣士人传布论文【摘要】:p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创作进入高潮。志怪的编撰者,主要是佛僧与信佛的士大夫。而志怪的传布,亦主要有赖于僧侣与士人。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思想的大解放和大量佛经传人中土,志怪小说的创作也进人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创作的志怪小说达10多部。这些志怪的编撰者,主要是佛僧和信仰的士大夫;而志怪的传布,亦主要有赖于僧侣与士人。一佛僧对于志怪的内容,是非常熟悉的。那么,_如何将这类志怪故事传播到士大夫中间去的呢?据典籍所载,两晋南北朝,_与士人交游成风,这种交游,无疑为_们传播有关教义的故

2、事,提供有利的时机。_与士大夫在商讨教义之时,将一些与教义有关的故事带到了士人中间。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和陆果系观世音应验记证实了这一点。据张书所载,向张演提供这类应验故事的,主要有惠严法师等;据陆书所载,向陆果提供给验故事的_主要有释慧期、道聪、僧显等。僧侣们将这些流传各地的、内容包括各阶层的应验故事带进士人的官府或家庭,从而促进了教义,也促进了志怪在士人中间传播。_们又是如何将这类故事传播到下层民众中去的呢?对于大多数文化程度极低,或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下层民众而言,玄奥的教义是毫无意义的,这些高深的义理只有化作粗浅的道德说教,才能进人民众的生活之中。据蒋述卓先生中古志怪小说与故事一文,早期_

3、的传经并无本来所依,全靠背诵,许多经是在宣讲时才由中国_或居士记载下来的。_的传经自然也包括讲述故事,借故事的生动形象,以打动听众。据慧皎高僧传唱导载:“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昔佛法初传,于时齐集,止宣唱佛名,依文致礼。至中宵疾极,事资启悟,乃别请宿德,升座说法。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而“杂序因缘”、“傍引譬喻”那么不能不关涉具有生动情节的故事。唱导所贵有四,即“声辩才博”,而所谓“博”,便要求“商榷经论,采撮书史”,因此对于典籍的谙熟是非常必要的。从上文所引高僧传序已看出,_们对于志怪小说是了如指掌的,这也是他们“博”的表现,而“博”自然是为宣传效劳的。据慧皎云,宣传要根据不

4、同的对象,因人而异:“如为出家五众,那么须切语无常,苦陈忏悔。假设为君王长者,那么须兼引俗典,绮综成辞。假设为悠悠凡庶,那么须指事造形,直谈闻见。假设为山民野处,那么须近局言辞,陈斥罪目。”这种根据不同承受对象而设教的方法,是有意味的,也反映出宣教者的良苦用心。_对于“凡庶”和“山民野处”者的设教,推究进来,所谓“指事造形,直谈闻见”和“近局言辞,陈斥罪目”云云,正该包含着关于报应、轮回以及应验之类的故事,而这些内容正是志怪小说的主体。为了加强宣传的效果,自然要求此类故事的情节生动细致而可靠。二从陆果系观世音应验记所保存的资料看,志怪在士人中间的.传播,是与这些信仰一样的士人互相间的商讨教义亲

5、密相关的。东晋谢敷编撰了一卷光世音应验记,送给了同样信佛的傅缓一本。这其中的应验故事,有的是谢敷从_那里听到的,有的那么是从具有同样信仰的朋友那里听来的,如“徐荣”条,“荣后为会稽府都护,谢庆绪闻其自说如此”。而且,有些故事是谢敷、傅缓等一起听到的。因此,谢敷编集光世音应验记以赠傅缓,有互相勉励之意。而后来傅亮将这些故事追记到自己编撰的光世音应验记中,也是要“以悦同信之士”。张演编撰续光世音应验记的目的,也是要“传诸同好”。而陆呆编撰系观世音应验记也出于同样目的,他在此书序文中日:“神奇世传,庶广飨信。如其究定,请俊飨识。”因此,这些志怪故事集在信佛的士人间传抄,是可以推想的。陆果系观世音应验

6、记第63条“彭城抠”故事,有陆呆的补语:“果抄宣验记得此事,以示南颊州别驾何意”。明晰地交待了陆果抄录刘义庆宣验记之事。而类似的抄录行为也在其他信佛的士人中发生,如王淡的冥祥记,抄录傅亮光世音应验记五条和张演续光世音应验记一条,陆果抄王淡冥祥记或王淡抄陆果系观世音应验记十七条,即是明证。不仅具有同样信仰的士大夫间互相抄录志怪之书,而且士人们之间也互相传讲此类故事。陆果系观世音应验记第16条“杜贺救妇”条后云:“果以齐永明十年作临汝公辅国功曹,尔时在姑熟识游,问其何起事佛见?答:少作将,本无信情,泰始初为黄县,随诸明兵攻沈,在其军中。亲睹司马氏事,乃知圣神去人,极自不远,迁妇送心,明见感谢。从是

7、不敢为罪,实由此始,说此语时,尚追磋叹,不能已已。”这大约是发生在陆果任功曹的官府里的事。类似的传讲在系观世音应验记里还有,第40条“彭子乔”最后言:“义安太守太原王淡,果有旧,作冥祥记,道其族兄琏识子乔及道荣,闻二人说,皆同如此。”这就是说,陆果和王淡是有亲密往来的,这也就是陆、王书中有如此多重复故事的原因。看来,陆、王之间既有教义的商讨,亦有故事的传讲,而陆书的这那么故事,正来自王瑛。可以推想,此类的传讲行为在信佛的士人中间并不罕见。陆果系观世音应验记第34条“张会稽使君”云:“张会稽使君讳畅,字景微,吴人也。知名天下,为当时民望,家奉佛法,本自精进。宗元嘉末,为荆州长史。孝建初,征还作吏

8、部尚书,加散骑常侍。于是憔王承相在荆州,自启解南蛮府,留使君为持节校尉,领已长史带南郡如故。寻荆州作逆,使君格言谏之。垂相那么欲见害,有求得免。垂相性疑,左右是用,虽以谏见全,而随众口,每有恶意。即梦见观世音,辄语:汝不可杀张长史。由此不敢害。乃至垂相伏诛,使君亦系在廷尉。诵观世音经,得千遍,钳锁遂寸寸自断。于是唤狱司更易之,咸惊叹以为异。少日便事散。此果家中事也。”据南史卷四八、梁书卷二六载,张畅乃是陆果外祖。陆果云“此呆家中事”,看来,在张氏家族和陆氏家族中,传承着此类的应验故事,自然是世家大族信仰的缘故。这种由于共同的信仰,而在贵族家庭内部传承的故事,反映了志怪传布中重要的一个侧面。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谆谆告诫其子孙“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并以许多“可信”的应验故事,诲喻后代。而在北魏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中,亦充满着不少报应、灵验故事。这些故事,今天看来,无疑都是志怪小说之属。从此一角,我们又可洞见志怪故事在当时家庭与市井传布的另一情形。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