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471660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阳市能源发展规划(2018年2025年)信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零一八 年 八 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1(一) 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1(二) 能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三) 节能减排能力大幅提升2(四) 保障民生水平不断提高2二、发展机遇和挑战3(一) 发展机遇3(二) 面临挑战4三、目标方向5(一) 总体思路5(二) 基本原则5(三) 发展目标6四、主要任务9(一)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9(二) 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坚持能源清洁高效利用12(三) 坚持绿色低碳,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13(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14(五) 加强能源创新技术应用,推动装备产业发展16

2、五、保障措施18(一) 加强组织协调18(二) 强化规划引领18(三) 完善基础设施18(四) 提升能源行业管理水平19六、环境影响20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信阳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的重要保障。为准确把握信阳市能源的发展方向,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保障信阳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格局,根据河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25年。一、发展基础近年来,信阳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能源供应的保障能力,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 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电网网架更加坚强,电力供应保障进一步加强。截至2017年底,信阳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21万千瓦,全市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华豫电厂为电源的两个供电大区,实现东、中、西部三个220千伏环网,电网供电能力达到245万千瓦。110千伏及以上变电总容量达到11587兆伏安,线路总长度达到3480公里。天然气管网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油气储备输送能力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主干线长度

4、超过450公里,天然气管网辐射区域进一步扩大;驻马店至信阳成品油管道已建成投运,全市建成在运成品油管道长度超过200公里;各类成品油储备库4座,大型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油气应急储备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二) 能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信阳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17年信阳市能源消费总量约960万吨标准煤,低于河南省定控制目标。煤炭、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为63%和2.8%,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能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 节能减排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信阳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面完成河南省下达的节能减排

5、目标。截至2017年底,信阳市国民经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43吨标准煤,较2010年下降18%。积极推进燃煤锅炉集中整治和大型火力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全市10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均已完成拆除或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及城市“禁黏”和乡镇“禁实”,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市成品油提质升级工程全面实施完成,汽柴油标准完成从国IV向国V的提升。(四) 保障民生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1.37吨标准煤,较2010年增长31%;人均用电量1101千瓦时,较2010年提高44%。城镇人口气化率达到75%。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与新一轮农网改造步伐加快,配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水

6、平明显提高,能源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二、发展机遇和挑战20182025年期间,信阳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能源供应、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能源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一) 发展机遇从全球经济和能源发展趋势来看,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加速调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升,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成为大势,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的地位更加突出。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逐步替代高碳、高污染的非清洁能源,是全球各国合理应对气候变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必然选择。同时以智能化为特征的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不断涌

7、现,能源有望成为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率先突破领域之一,清洁智慧能源新业态已初现雏形。从国内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从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呈现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结构加速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新特征,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替代步伐加快。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低,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体,能源结构调整中以发展清洁能源为重要举措已成为共识。从信阳市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来看,能源发展和调整的空间仍然较大。一是全市能源供应能力仍需加强,近年来信阳市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但仍存在部分时段局部区域电力供应紧张、集中供热刚刚起步、部分乡镇天然气

8、普及率低等问题,能源发展仍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二是能源结构调整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信阳市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匮乏,但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其中风力发电当前经济可开发量达到360万千瓦,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43004700兆焦/平方米,全市年产秸秆量约600万吨,生活垃圾年产量约197万吨,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2万千瓦,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基础。(二) 面临挑战1、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国家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同时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017年信阳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1.1%,比河南省平均水平低4.7

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3%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信阳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偏低、煤炭消费占比偏高,能源结构的调整任务较为艰巨。2、增量能源开发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为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信阳市需推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生态示范市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市,信阳市环境保护任务较重,未来新能源的发展将受到来自地域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多重约束,须更加注重与生态融合和协调发展。三、目标方向(一)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

10、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以清洁高效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为基础,进一步强化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积极推进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智慧能源体系,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二) 基本原则坚持以结构优化为发展主线。积极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互补融合,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提高供需双向互动响应能力。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全方位提高能

11、源利用效率。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统筹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协调发展,通过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以较少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清洁化利用化石能源,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持以提升能源保障为发展基础。把增加有效供给贯穿于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统筹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能源保障途径,增强能源储备应急能力,保持能源充足稳定供应。全面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深化安全风险管控,提升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以能源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积极响应国家和河南省能源体制

12、机制创新,充分应用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成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市能源开发建设,增强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活力。(三) 发展目标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进一步下降,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全市低碳清洁能源得到深入开发利用,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形成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支撑系统。2020年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048万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606万吨以内。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

13、7%以上,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5%。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30亿千瓦时左右。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343万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0万千瓦。城乡配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显著提高,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中心城市(区)不超过1小时、城镇地区不超过10小时、农村地区不超过24小时。“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分类序号指标单位2017年2020年属性总量目标1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960 1048 预期性2煤炭消费总量万吨646606约束性3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97 130预期性4电力装机规模万千瓦221 343 预期性5煤电万千瓦196 196 预期性6风电万千瓦7.1110预期

14、性7光伏万千瓦14.330预期性8生物质万千瓦0.153预期性9水电万千瓦3.7 3.7预期性结构目标10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11.3 42 预期性11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623预期性12煤炭消费比重%63 完成省下达指标约束性13天然气消费比重%2.8 7.5预期性14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1 7约束性效率目标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43 完成省下达指标约束性16供电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311310约束性环境目标17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11.02完成省下达指标预期性18煤电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4535预期性19煤电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8550预期性20煤电烟尘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1810预期性注:1.上述指标待规划核定后调整。 2.本规划统计数据不包含固始县。到202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较2020年下降15%左右;煤炭消费占比进一步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5%;继续发掘低碳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65%和45%。深化能源技术革命,继续推动智慧能源结构调整,建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信阳市加快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强的能源基础。四、主要任务(一)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把发展非化石能源作为新时期能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