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47072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研究的现状与期望 别先平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中体育成绩考核改革的不同观点作比较分析,了解改革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到研究的共性,并提出自己的期望。 关键词:高中体育 成绩 考核 改革 期望 模式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估学校体育质量的内容、方法、手段之一,也是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的考查、评估的手段。学校体育课成绩的优劣,是衡量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教学质量、工作能力的管理机制。同时,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体育教育,公平合理的体育成绩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而且对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都起着积极的作

2、用。鉴于成绩评价的重要功能,十几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界有识之士围绕这个环节做了很多的改革尝试。这里就人们对此环节的研究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这些研究中找到共性,并提出自己的期望,以供参考。1高中阶段体育成绩考核模式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曾先后颁布实施了六套中学体育大纲,每套大纲中有不同的考核模式。其中,影响最深、运用时间最长的就是在1987年出台的高中体育教学大纲中制定的结构考核、综合评定的模式。即:体育成绩=平时课堂表现(占10分)+ 体育基础知识(占20分)+ 运动技能、技巧(占30分)+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40分)。我们称之为“四合一”模式。并且,这种形式后来被直接移

3、入到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目前被指令推行。另外,1997年,开始在山西、江西、天津进行全面试验的高中新体育教学大纲中,取消了体育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的评分,形成了另外一种结构考核,综合评定的模式。即,体育成绩=体育保健基本理论知识(占20分)+基本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占80分)的模式。这种模式目前正处在试验阶段。2对现行“四合一”考核模式引发的争论2.1“四合一”的考核模式是否当真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求据讲,“四合一”的考核模式是为反映教学目标的多元要求,是为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能力相结合,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相结合。那么,它是当真反映了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吗?它究竟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教

4、学目标的多元化要求,是社会的还是心理的?是娱乐的还是美育的?是静止的还是动态的?2.2“四合一”考核模式自身构成的科学性问题成绩考核是教育测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凡教育测量都必须以可靠的效度和信度为前提,在效度和信度两者中,效度不是首要的。效度达不到基本要求,信度也便无从谈起。所谓效度就是“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的测的东西的程度”。试想,“四合一”模式何曾得以效度检验呢?用百分制之十分能测量出学生的课堂表现吗?这种测法将助学生一种怎样的心理品质呢?其它各项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试问,究竟是依据什么要求来如此分配分值的呢?2.3“四合一”考核模式的成绩是否真能满足考核的功能要求 成绩的功能具有双重性,对教

5、师而言,是衡量教师的敬业、工作能力的主要依据;对学生而言,是合理公平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的手段,并是评定“三好”的条件之一。但是,对于那此体质起点很低的学生,纵使教师使尽浑身解数,而且学生也十分努力,仍无法得到高分;对于那此体质起点很高的学生,即使是教师不教,或者学生自身表现很差,他都能取得高分,这种情况下,这种考核的功能是否还有价值呢?2.4关于“四合一”考核制度的严肃与公平性在1987年的高中体育大纲和1997年试验大纲中对考核制度都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这就对考核成绩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尺度,可松可紧,这样的结果有何价值呢?这种过程又有何严肃性和公平性可谈呢?3围绕争论的

6、问题进行改革的现状与分析3.1新型的“三维评价”观针对考核目标单一化的问题,有人提出了“三维评价”观。且针对“三维评价”观又有三种不同的提法。即:第一种,“三维评价”即除了运用生物学评价指标之处,还应研究对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学评价和社会评价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体育教学科学评价的多维立体网络。第二种,“三维评价”即对学生成绩作多维评价,要有运动成绩的定量评价,也要有学习态度的定性评价,还要有运动成绩进退步的相对评价。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则为,评价学习态度 + 运动成绩 + 运动成绩变量。第三种,“三维评价”模式由努力轴、能力轴、合作轴构成。能力轴是我们以往的一维评价形式;努力轴表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

7、度,其中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状况。合作轴表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纵观这三种提法,虽然表达形式不一样,但实质大同小异。即都包含了技能素质,心理学范畴,成绩进步状况这三个大的方面。这种评价体质着重于明天,着眼于进步,侧重于发展,反映了体育教学是一个多功能多目标的动态系统,通过体育教学所取得的效益,不仅对学生身体有生物学改造的效益,而且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大方向的诸多因素交织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符合当前心理学关于人的目标结构理论,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只是操作起来相对复杂,还需要有关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研究和量化。 另外,这种观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2有关的文献研究成果在全

8、国中心体育期刊近十年的查阅中,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些有关成绩考核方面的研究文献。这里需特别说明的,在这些研究文献中,包括很多关于高校公体课成绩考核改革的研究,这主要一方面因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整体层次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成绩评价功能十分相似。这里故把他们的研究文献作为高中成绩考核改革的借鉴,特此说明 。从考核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角度方面研究的文献有:高校体育考试项目实行动态选择与成绩动态评价的研究、建立高校体育考试项目方法与弹性标准的构想、累进评分法在体育课考核中的应用综合评定体育课成绩浅探、师专学生公体课成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体育成绩的量化评定、学生成绩考核的“开放

9、”试验、中学体育评价方法思考与设计、高中学生成绩考核方案、对学生身体素质考核的建议等,这些文献有了进行的是实验研究,有的进行的是理论构想,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三维评价”的角度出发,这些文献大多数研究的是技能素质和学习进步状况这二个维度,对心理学范畴这一维度的评价方法相对研究较少,这应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考核制度方面研究的文献有:对中学体育考试改革的尝试、体育课实施毕业竞赛统考的构想、对体育课考核制度的探讨、对改革体育课考核办法的设想等,这些文献的出发点都是对传统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复杂艰涩之事,举手投足

10、务须行之有据。目前的体育成绩考核这一环节的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还不甚成熟,还需有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全心投入,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切合实际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成绩评价中获得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参考文献1张洪波 体育考核存在的问题 上海体院学报1996 .42王占春 体育教学的成绩考核与评价 中国学校体育1995. 63汤起宇等 对学校体育及其管理指导思想与观念变革的思考 武汉体院学报1997.14周红律 关于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初探 武汉体院学报1998.35赵立等 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的改革 武汉体院学报1998.36刘 燕 建立高校新型体育课评分方法与弹性

11、标准的构想 湖北体育科技1997.27曲虹桥 累进评分法在体育课考核中的应用 沈阳体院学报1995.1 8孙安国 综合评定体育课成绩的的试探 河南体育科技1994增刊 9仇建生 师专学生公体课成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体育函授1996.310卓建南 体育成绩的量化评定 湖北体育科技1996.211余娟华 学生成绩考核的“开放”试验 体育高教研究 武汉体院1995.312邵 良 中学体育评价方法思考与设计 中国学校体育2000.313肖依军 高中学生成绩考核方案 中国学校体育1999.114程 志 对学生身体素质考核的建议 中国学校体育1999.115夏德忠 对中学体育考试改革的尝试 中国学校体育1999.116贺 南 体育课实施毕业竞赛统考的构想 中国学校体育1999.1 17童艳国 对体育课考核制度的探讨 哈尔滨体院学报1994.318卢文远 对改革体育课考核办法的设想 中国学校体育1995.2 19刘尚达等 高校体育考试项目实行动态选择与成绩动态评价的研究 湖北体育科技1998.3 作者单位 1、襄樊四中441021 2.襄樊市襄城区教研室4410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