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47050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版本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2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 入的作者的感情。3 .品味精美的语言。4 .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过程与方法1 .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发 音正确,语流顺畅,读出重音和停连,还要运用朗读中的变化读出 语言中的感情。2 .融情于景是本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作者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写 景状物,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欣喜、热爱的情感,阅读时要 兼顾这两个方卸。3 .通过朗读和默读,以及抓关键词句,深入地学习本文写景状 物、抒情议论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 .上一课已经学

2、习了比喻修辞,在本课应继续巩固;比拟修辞 是新的学习内容,可结合课文后语文知识“比拟”进行学习,让学 生掌握这一修辞方法的要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 想感情。学习重点1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2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 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 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学法指导1 .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感悟文章内容与风米的朗读

3、 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2 .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 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象。教学环节教 学内 容环平新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 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课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导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 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大卜, 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入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相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

4、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回的美景。教学过程一、助学资讯1 .作者作品环节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生于北京一 个贫民家庭,现代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 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 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 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2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 (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 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老舍于 1930年前后到山东,先后在济 南齐鲁大学和青

5、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 五节,虽系节选,但仍能独立成篇。、字词积累1.字音暖和(huo)(zh u)着落(zhu o )济南(j 1)一髻儿(j i ) 宽敞(ch fin g )贮蓄 伦敦(dun)奇迹(j i )看护(kan)水藻(zao)澄清(cheng)镶(xi an)g2.词义秀气:清秀文雅,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设若:假若。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

6、缘。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澄清:(水)很清亮。蓝汪汪:形容很蓝很蓝的颜色。三、整体感知1 .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总一一分一一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 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2 .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阳光、山、雪、水。3 .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4 .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城

7、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5 .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一、深层探究1 .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有何好处?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 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 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 .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

8、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 分析。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 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3 .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语言赏析1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 题。“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

9、为什么?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 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 “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环节三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有的地方雪厚点儿,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

10、雪的白色相映衬。青黑,白,蓝,银, 暗黄,微黄,粉色等,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 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教师随笔: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分析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词性的角度,比如动词突出人物心理或性格;形容词写出事物特点;副词(一般为限制性词语)表达准确严密。修辞的角度。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词语的表现手法,如词性的活用、以动写静或以实写虚等。XX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静为动/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 /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现了人物特点 (或精 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2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

11、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 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 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 的可爱。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 态。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 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 害了

12、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 的秀丽,情态可掬。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 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 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 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教师随笔:关于“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 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 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恰当运用比拟,不仅

13、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 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环节二三、探究写法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特点。合作探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14、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究环节四占八、文早主本文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天,呈 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 无限热爱之情。拨旨归济季节特征:温晴一一宝地-纳教学板南的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一一小摇篮)景物特点 薄雪覆蛊卜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回)动人的雪景书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一一蓝水晶)环节五拓以“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展要求:填入所在地的地名。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抓住 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延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

15、的难点一一品味语言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1 .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 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2 .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 应做好示范型教学, 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 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