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469950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凤凰语文论坛帖子整理版)教学设计三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

2、,林樾,意欲,闭口,立)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

3、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一;一;指名读;一;一;评读指导;一;一;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是谁

4、在唱歌 背景: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所见,全文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在此之前,学生学的古诗并不是很多,也较少接触古文,对于一些古诗词理解不清楚。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重在让学生朗读感悟,而不能由教师通堂讲解,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更应把重点放在吟诵上。在小学一年级教学古诗时,不再要求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更多的让学生自己朗读感悟,虽然如此,也并不等于教师对于诗句的意思根本不加指导,而使其放任,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我在课堂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案例描述:我教学所见这首古诗,学生初读古诗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诗的意思,当然,是一句一句逐句理解的。第一句

5、牧童骑黄牛学生较易理解,虽然他们之前不知道牧童的意思。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学生和我都兴奋了起来。以下是教学片断: 师让生齐读第二句:歌声振林樾。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生没动静,可能被振林樾三字吓倒) 我一见状,改从最简单易懂的歌声开始,学生开始活跃了,马上有一生说:是蝉在唱歌,而且声音很大,整个林子到处都是它的声音。(因为我在初读古诗时为了让没见过蝉的学生熟悉蝉而和他们解释,最突出提到的就是蝉在夏天最明显的就是在树上叫,学生则意会为唱歌) 师问:歌声到底是指牧童的还是蝉在唱歌 生:是蝉在唱歌。 另一生:应是蝉,因为蝉在夏天会唱歌给我们听。 (经过两位同学肯定,班上同学竟再没异议,可能我讲

6、的蝉叫声太深入人心了。) 师:不用着急,同学们都认为是蝉在叫,老师却好像觉得更可能是小孩在唱歌。那么到底是你们对还是我对呢,到底谁最后赢,请继续往后读:生:意欲捕鸣蝉。 生:老师,鸣蝉是说蝉在叫,是蝉在唱歌。 另一生:百鸟争鸣就是和鸣蝉的鸣是一样的。 生:我们是对的,我们赢了。(学生欢呼雀跃,为自己能找到证据说服我而高兴万分)师:不到最后还不知谁输谁赢呢,请继续读最后一句: 生:忽然闭口立。师:请全体同学做闭口立的动作。(生踊跃) 师:小孩闭口,为什么闭口呀 有生曰:因为一开始他没有闭口,他在唱歌。 师:由此可见了,歌声是谁在唱 学生们齐答:牧童。 在学生们心悦诚服的认输中,我的教学任务也轻松

7、完成。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并没有如此设计,而是想着一句句讲解给学生听或让他们通过朗读自己理解,万没想到看似简单的歌声一词会引起学生质疑,从而牵动全局,把整首古诗都联系在一块了,我马上利用学生喜欢赢老师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通过朗读自主理解,引导他们更好地感悟,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不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意,更注重了文本的整体性,收到了意外的好效果。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总会想当然地把一些问题以自己的观点处理掉,就像我上课时的歌声一样,我根本没有意料到学生会把这么简单的东西混淆,而实际情况是,在孩子们的心里,蝉的叫声并不亚于小孩的歌声,而这些,偏偏被我们忽略了。 看来,要想做一名好老师,设计好每一堂课,还必须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学会以他们的眼光一起去看待自然的一切,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也只有这样,你的每一堂课才会是好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