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4687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及单元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受年龄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学校某些老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这更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

2、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

3、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

4、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五、教学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的科学

5、学习活动;6、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7、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教 学 进 度 表周次起讫时间教 学 内 容教时备注18月31日9月6日始业教育229月7日9月13日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 校园的树木(1课时)239月14日9月20日大树和小草(1课时)观察水生植物(1课时)249月21日9月27日植物的叶(1课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259月28日10月4日国庆放假610月5日10月11日植物的共同特点(1课时)单元复习2710月12日10月18日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一)(1课时)2810月19日10月25日蜗牛(二)(1课时)蚯蚓2910月2

6、6日11月1日蚂蚁(1课时)金鱼(1课时)21011月2日11月8日动物的共同特点复习21111月9日11月15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谁更硬一些2周次教 学 内 容教时备注1211月16日11月22日比较柔韧性它们吸水吗21311月23日11月29日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和陶瓷21411月30日12月6日给身边的材料分类复习21512月7日12月13日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21612月14日12月20日谁流得更快一些比较水的多少21712月21日12月27日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21812月28日1月3日空气有重量吗2191月4日1月10日复习考试2201月11日1月17日复习考试2211月18日

7、1月24日复习考试2221月25日1月31日复习考试2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计划第 一 单 元 植物内容简介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2.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3.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4.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5. 植物有相

8、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6.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二)过程与方法1.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2.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3.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4.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5.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6.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2.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3. 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4. 培养保护自然

9、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5. 培养学生的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学习利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方法和顺序。2.认识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3.对植物进行持续观察,认识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4.学会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5.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水葫芦、金鱼藻、狗尾草、多种植物的叶、放大镜、塑料尺、蜡笔、水槽。第 二 单 元 动物内容简介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10、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A. 核心概念: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B. 具体概念:1.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2.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3.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4. 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5.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11、。(二)过程与方法1. 饲养一种小动物。2.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3.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4.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5. 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6.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2. 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3. 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4.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5. 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教学重难点1. 学习观察和调查小动物的方法。2. 指导学生提出猜测,并验证猜

12、测。3. 建议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4. 对动物共同特征作出概括和理解。5. 利用画图的方法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6. 尝试饲养小动物,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征的了解。7. 体会生命的意义。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饲养盒、鱼缸、金鱼藻,放大镜、泡沫塑料、盘子、玻璃杯、菜叶、西红柿、面包片。第 三 单 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内容简介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

13、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3.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4.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决定材料的用途。5.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多数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6.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7.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

14、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2.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3.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4.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5.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2.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认识到在科学探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教学重难点1.观察和辨别身边不同的材料。2.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这4个方面对材料进行研究。3.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检验。4.对生活中的物质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5.认识人工材料的制作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