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646736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 农机化年度工作总结 *年,自治州农机化工作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农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州“三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按照“全国领先、新疆一流”的农机化发展目标,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积极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机化工作走在了全疆乃至全国前列。 一、*年工作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化经营总收入预计达到15.9亿元,农机总动力预计达到203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679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万台,配套农机具10.9万

2、台。 2、农业机械化水平。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农林牧渔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 3、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1亿元,较上年增加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8。 4、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21个,核心区面积7.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50%,示范区面积0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 、农机化节本增效。通过新增机收棉花、番茄、甜菜、玉米以及精量播种、高效联合整地、保护性耕作等作业面积为农牧民节本增效4692万元,实现人均节本增收8元,完成任务的113%。 6、农机安全生产。检验各类农业机械713台,检验率93%,完成任务的

3、101%。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5756人,持证率925%,完成任务的102%。 7、农机培训工作。结合农机“科技之冬”、三下乡、现场会、宣传月等活动,全州培训农机系统管理技术人员和农机操作人员、拖拉机驾驶员6.2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的原则,调优动力机械、调强配套机具、调大畜牧业机械、调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林果业机械比重的思路,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调控作用,引导农牧民购置复式高效高科技的农业机械。一是加快现有装备升级换代步伐,高科技农业机械进一步增加。淘汰报废技术条件落后的中小型拖拉机300

4、台,新增大中型拖拉机612台,00马力拖拉机达到200台,10马力以上拖拉机数量位居全疆首位,实现了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新增大型联合整地机35架,总量达到086架;新增动力驱动耙1台,总量达到45台;新增精少量播种机1090架,总量达到682架;新增各类畜牧养殖机械233台套,总量达到.2万台套;新增设施农业机械1334台,总量达到124万台。二是大力引进和推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新技术,体现了自治州“全国领先,新疆一流”的农机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在全疆率先引进推广卫星定位导航自动驾驶系统5套,仅X县区引进20套,作业质量显著提升。拥有单机价值0万元的进口玉

5、米去雄机4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棉花采收机达到81台。番茄收获机总量达到56台,居全疆首位。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棉花收获机、番茄收获机、甜菜收获机、花生收获机、精量播种机、大型植保机、玉米去雄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2、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力度,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农机化示范基地应用先进的农机农艺管理模式,引进以卫星定位导航自动驾驶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农机技术人员蹲点指导、跟踪服务,示范基地农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较上年大幅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示范基地建设面积进一步扩大。建成农机化示范基地21个,核心区7万亩,示范带动面积达到50万亩,主要示

6、范应用联合整地机、驱动耙精细整地、残膜机械回收、精量播种、秧苗移栽、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机械化田管、收获等配套技术;二是秋季农作物机械化收获水平大幅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实现新突破,机采棉花、番茄、甜菜、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大面积推广,实现农牧民人均节本增效6元。建成13万亩机采棉花模式种植基地,机收面积大幅增加,达到42.8万亩,较上年增加28万亩,机收水平达到25.5%,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建成77万亩机收番茄模式种植基地,完成机收面积1.69万亩,机收水平达到88.6%,较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建成13万亩机收甜菜模式种植基地,完成机收面积26万亩,机收水平达到96%,较上年提高3

7、5个百分点;建成10万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完成机收面积8.13万亩,机收水平达到76%,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精量播种面积达到390万亩,较上年增加36万亩;精细整地面积达到490万亩,较上年增加6万亩;玉米机收水平达到了96%以上,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农机化节本增效692万元。三是大力推广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农机作业质量显著提升。召开了卫星定位导航作业质量观摩会议,完成棉花、玉米等作物自动导航播种面积11万亩。该系统是一项数字化现代信息工程技术,对发展精准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可大幅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四是畜牧业、林果业和

8、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饲草种植加工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畜禽舍饲养殖成套设备配套率达到了0以上,商品奶基本实现了00%机械化生产,县区大力引进饲草加工和畜禽养殖机械,召开了畜牧业机械现场演示会。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XX县区首次引进了价值26万元的葡萄植保自走式机动喷雾机。推广使用卷帘机、田园管理机、温室滴灌等设备,设施农业机械配套率达到了50以上;五是建设农业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通过落实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加大了保护性耕作和农田残膜机械回收工作力度,保护性耕作面积进一步扩大,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万亩,新增免耕播种3万亩。完成残膜回收作业面积24万亩,新增

9、62万亩。六是开展农机作业质量技术练兵。组织全州农机手在XX县区进行了犁地、播种、开沟等农机作业项目比赛,切实提高了农机手操作技能,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七是重点推广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农作物回收打捆机械,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的机械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完成秸秆捡拾打捆作业面积408万亩,加工饲草料.92万吨,饲草不仅满足本地需要还远销到疆内外畜牧养殖企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饲草料保障。同时,农民通过出售秸秆、农机户通过打捆作业增加了经济收入。八是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组织申报棉花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甜菜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XX县区编制了青贮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

10、术规范、XX县区编制了酿酒葡萄生产管理机械化技术规程初稿。 *年,通过先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广泛应用,农机农艺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技术组装配套效果凸显,棉花、番茄、甜菜等农作物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模式、配套机具和管理方式,成为了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的典型代表,由农业部主办的“全国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我州顺利召开。 3、积极争取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 通过积极跑办,已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19亿元,较上年增加50万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8亿元、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30万元、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项目资金329万元,自治州财政扶持农机化项目资金435万元。 ()

11、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学习宣传农机购置补贴“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户”改革政策,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县市农机局主要领导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二是认真制定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补贴机具类型(即:应补尽补的机具类型)。充分发挥补贴资金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控作用,对申请购买重点补贴机具和报废更新补贴机具的农牧民直接确定为受益对象并做到“应补尽补”。X县区严格按照“应补尽补”范围确定受益对象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高度认可。三是制定下发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全价购机直补到户操作规程,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规范化水平。四是

12、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风险防控,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即:确定受益者环节公开公平、确保农民选择机型和协商价格的权利得到落实、强化验货核实环节,确保国家资金安全。以县市为单位按照机具类型划分补贴重点,符合条件的直接确定为补贴受益对象,公开公平公正确定受益者。县市农机局普遍开展验货、挂牌、喷字、人机合影等一条龙服务,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农牧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五是加强机具核实工作。做到“见机、见人、见票”和人机合影,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制度,并加强与纪检、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县市对机具核实率达到100。六是开展督查检查,落实监管责任。全年共组织开展二次督查检查,深入县市乡镇

13、入户核查补贴机具,检查面覆盖全部县市,核查比例达到受益户的1%,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检查结果通报全州农机系统并与年度农机化业务工作绩效考核挂钩。七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户(卡)”政策的落实,农机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农民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同时将补贴款直接发放到惠农卡中,切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好评。 截止目前,已实施补贴资金.亿元,带动农民投入2.7亿元,受益农户达617户,补贴各类农业机械334台架,其中:动力机械2612台,耕整地机械276台,种植施肥机械1856台架,田管机械80台架,收获机械51台,收获后处理机

14、械44台,排灌机械156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33台,设施农业设备1334台套,农田基本建设机械2台。已兑付补贴资金1.0亿元,剩余资金正在紧张有序的兑付过程中,计划月底全部兑付到受益对象惠农卡中。 ()认真落实自治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大对乡镇农机推广站建设的指导和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乡镇农机推广站办公条件逐步改善,技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329万元,包括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基层农机化培训能力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及市场监管工作能力提升、农机标准化建设、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研发、现代农

15、机化技术示范区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等项目。争取到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万元,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正在组织实施。 (3)认真落实州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州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43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农业生产急需高科技含量的大型重点机具、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农业生产急需机具购置财政补助资金80万元,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助资金6万元、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财政补助资金65万元。目前,项目资金已拨付到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为自治州农机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农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3.5”消费者权益日通过广播、电视、横幅、设立咨询服务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接受群众咨询4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910份。通过开展消费维权宣传咨询活动提高了广大农牧民辨假、识假的能力,增强了依法维权意识。二是开展市场监管执法培训。组织召开了农机市场监管执法培训班,州、县市分管市场监管工作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三是加大农机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了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持有情况及有无非法制售农用挂车行为,经销企业经营服务技术资质、机具出厂铭牌、销售发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