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的心理治疗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466601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罪犯的心理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罪犯的心理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罪犯的心理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罪犯的心理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罪犯的心理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罪犯的心理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罪犯的心理治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罪犯(劳动教养人员)心理治疗罪犯心理治疗是矫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度最大、专业 性极强的一项专门技术。第一节 罪犯心理治疗概述一、概念; 专业人员运用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心理障碍较为 严重的罪犯(劳动教养人员)所进行的治疗活动。心理治疗是与躯体治疗相对应的一种治疗方法。既然罪犯是心理 障碍与其他各种精神疾患的高发人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又往往与心 理疾患有关,因此在其服刑改造过程中,心理治疗是绝对必要的。罪犯心理治疗包括四个不可缺少的要素:1实施治疗者心理医生或其他心理学工作者;2被治疗者罪犯中的神经症患者、人格障碍者、情绪或行 为障碍者、精神活性物质(酒、鸦片类毒品、致幻剂、兴

2、奋剂、镇静 催眠药)成瘾者或 其他心理障碍者和有变态心理者;3治疗手段语言、文字、表情、态度、动作、姿势、行为、 治疗者形象、与被治疗者人际关系、治疗场所环境及装饰等;4治疗目的促使心理疾患康复,消除变态心理、消极情绪 和异常行为,恢复心理健康和重塑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其专业性来说,是共同的,都应由专业 技术人员操作。两者在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也有一定重合,但有较大 区别。1对象不同:心理咨询对象广泛,可以是正常人(来访者),也 可能是病人,较多的精神正常但遇到困惑、感受到困惑的人;心理治 疗对象主要是轻度或中度的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患者

3、。2任务侧重点不同:咨询的任务主要促进来访者成长,强调发 展模式,帮助来访者实现最佳潜力,为正常发展消除障碍,重在预防, 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心理治疗多是帮助病人弥补过去已形成的伤害 更多强调某些治疗方法所针对的适应症,解决发展结构障碍的改变。3工作情景不同:心理治疗多在临床或医疗情景(医院、诊所) 中进行;咨询除此外范围更广。4工作方式不同: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介入到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中,与来访者的家庭亲友取得联系,设计组织学习班和各种团体活 动;心理治疗更多为会谈,有时辅用药物治疗。5其他不同:咨询者称为咨询家,会期较短;治疗者称为治疗 家,会期较多,时间较长。三、罪犯心理治疗的目标1解除心理

4、症状罪犯精神不适症状或心理问题存在,造成了心理上的痛苦,严重 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因此通过心理治疗要消除罪犯的精 神痛苦和解决罪犯内心冲突,恢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2疏导消极情绪通过治疗,消除罪犯的疑虑、紧张、焦虑、痛苦、悲观、抑郁、 绝望、不满、怨恨、敌对等消极情绪,促使罪犯恢复心理平衡,形成 良好的情绪反应方式,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3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治疗,使罪犯能够主动地、有效地调节情绪与行为,在遭遇 剧烈的精神刺激是,不致产生情绪冲动和爆发性行为,尤其要防止激 情性犯罪行为的发生。4消除不良行为和建立新的良好行为模式通过治疗,改变罪犯有害的行为习惯,消除罪犯存在的各种不良 行

5、为,培养罪犯形成良好的行为反应模式,增强罪犯对各种情境的行 为适应能力。5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治疗,增强罪犯对环境的耐受力和适应力,改变其不良人际 关系,教给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各种方法,避免在今后因为人 际关系适应不良而产生新的违法犯罪行为。6重建人格系统通过治疗,帮助罪犯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 对社会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明确对待他们的正确方法,使罪犯重新 建立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观念,提高罪犯的认识能力, 培养罪犯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能正确对待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 问题,促进人格成熟。第二节 罪犯心理治疗的主要类型和技术心理治疗的方法太多,有人总结多达 40

6、0 余种,现在许多方法有 相互融合的趋势,很多方法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认知疗法(Congnitive therapy)认知疗法于 20 世纪 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 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 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技 术来改变被治疗者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认识或思想,通 过认知的改变,矫正消极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着眼点放在患 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企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 法

7、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代表人物贝克(ATBeck) “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 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矫正疗法”艾利斯(Ellis )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 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与 信念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 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 的和谐。同时,认知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疗法, 因为它重视目前病人的认知对其心身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 不是无意识。内省疗法则重视既往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 影响,重视无意

8、识而忽视意识中的事件。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 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心理医生的 任务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认知”,提供“学习”和训 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 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逐步好转。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和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 解和认知。“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 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如:同样一所医院,小孩可能认为是“可怕的场所”;一般人认 为是“救死扶伤”之地;老年人会认为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 键不在于

9、“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什么。 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认知疗 法”强调一个人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和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 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影响。认知疗法的策略在于帮助病人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 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 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 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 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所产生的 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 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

10、而是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 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 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对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各位专家又有自己的不同看法。由于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和歪曲的思维方式,因此 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 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另外,认知疗法是针对心理分析疗法的缺陷发展起来,治疗把着 眼点放在认知上,它不必管看不到、也抓不到的潜意识,只要更正这 些可用语言描述的观念、想法、信念,处理好非功能的“认知”即可。 既明

11、显又具体,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协作。认知疗法强调,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中心问题是某些歪曲的思维。 认知治疗在于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克服盲目、错误的认知。包括 所有能改变错误认知的方法,如说明、教育、批评、促膝谈心等作为 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相应地有其特殊的方法、技术和程序。首先,心理医生要向患者说明一个人的看法与态度是如何影响其 心情和行为的。其次,帮助患者去检讨他所持有的对己、对人以及对四周环境的 看法,从中发觉跟患者主诉的问题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看法”和“态 度”,并协助患者去检讨这些看法或态度与一般现实的差距,指出其 错误认知的非功能性与病态性。最后,督促患者去练习更换这些看法或态度,重建功能

12、性的、健 康的看法与态度,以便借此新的看法与态度来产生健康的心理与适应性行为。治疗过程:1建立求助动机。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病 人和心理医生对其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 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2适应不良认知的矫正。要使病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代替适 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3用新的认知对抗原由的认知。让病人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 会情境中去,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 果,要求病人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自我认识和情境中的 作用。适应: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合理情绪疗法 认知疗法的一

13、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称认知 行为疗法。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诱发性事件;B 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解释和评价; C 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 会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 A 引起的,即 A 引起了 C。A C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 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 B 才是引起人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同事甲无所谓主要是由于甲乙两者大脑中存在不同的信念,甲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看到我们没理

14、睬也没什么”,而乙认为“是不是上次我顶撞了老总几句,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 还要找我的岔子,太麻烦了”。前者属于合理的信念,而后者称之为 不合理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 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最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导致情绪障碍。由于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合理情 绪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 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不合理信念给情绪带 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患者减少或 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具体步骤

15、:第一,要向患者提出,他们的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 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讲清楚不合理信念与他们情绪困扰之间 的关系。第二,要向患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 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致,敢 于承认。第三,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患者 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患者产生 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第四,不仅要帮助患者认清并放弃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 要从改变他们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 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这样,不合理信念及由此引起的情绪

16、困扰和障碍即将消除,患者 就会已较为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较少受到不 合理信念的困扰。二、行为疗法(见制作课件)即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 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 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 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行为治疗家认为适应不良性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不良习惯,因此可按相反的过程进行治疗。所谓适应不良性行为是不健康的、异常的行为,可以有各种不同 的原因,有些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或生化系统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症 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