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46643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诚待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和两篇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也是围绕这个专题。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另外,建议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有关选学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教案编号:1416课 题: 5.中彩那天课 型:精读课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

2、、橡皮、拨电话、缓缓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教学难点:理解“道德难题”的意思。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时间:第31教教学内容:1.朗读单元导语,了解本组课文专题。 2.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3.指导书写生字。教学过程: 一、通过导语,了解单元专题1.自由朗读单元导语,

3、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3.说一说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什么?4.小结: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以诚待人”。5.说说你知道的身边的以诚待人的故事。二、谈话导入,激趣引出课题1.板书“中彩”,强调“中”读第四声。2.知道“中彩”的意思吗?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中彩时的心情。3.补充课题,齐读。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读一读中彩那天的故事。三、初读感知,了解故事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2.检测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维持 财富 属于 奔驰 驶过 梦寐以求 疑惑不解橡皮 拮据 馈赠 车库 道德 号码 捎了一张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学

4、习多音字“据”,本课“拮据”一词中读第一声。 结合上下文理解“梦寐以求、疑惑不解、拮据”的意思。 开火车读词语,全班齐读。(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试着给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2.交流自己列出的提纲。3.集体交流,小结。4.同桌学习: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5.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6.指名复述课文,相互评议。五、指导书写,加深书写印象1.观察生字,说说本课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强调书写要注意的地方。“驶”右边是“史”,不要多加一横;“德”右边不要丢掉一横。3.

5、学生临写,教师巡堂指导。六、布置作业1.认真书写生字。2.用下列词语造句。梦寐以求疑惑不解第32教教学内容: 1.精读感悟,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2.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精读首尾段,体会表达方式1.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了解以下几方面:(1)作者一家人生活拮据。教师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想一想,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状况。朗读句子。(2)初步认识父亲。男生朗读描写父亲的第2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抓住“梦寐以求

6、”知道父亲非常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指导朗读句子,指名读,集体朗读。(3)初步了解母亲安慰家里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出示句子,齐读。结合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用“只要就”造句。齐读句子。3.男女生分别朗读第1、2自然段。4.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首尾段落有什么联系?5.同桌交流,指名说,再读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留疑: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全家最富有的时刻呢?二、精读解疑,走进故事情境1.默读第35自然段,用“ ”勾画出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2.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7、”(1)想一想:父亲中彩后为什么会不高兴呢?(2)此时作者的心情是?(3)指导朗读,作者的心情和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高兴。(4)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父亲的内心世界: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闷闷不乐,他的心里矛盾极了3.集体朗读第4、5自然段。4.回到家里的父亲又做了什么呢?指名说说。5.同学们,如果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6.一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

8、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7.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1)再读句子,了解父亲靠什么解开这个道德难题的。(诚信)(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三、拓展延伸,深化总结全文1.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2.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呢?3.希望同学们也能如文中的父亲一样,做一个有诚信的孩子。四、布置作业1.把学了课文

9、后想到的写下来。2.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第33教教学内容: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深感悟。1、文中说“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A父亲中了彩很激动,开车时很紧张。B因为父亲面临道德难题,被诚信的观念折磨着,他在进行思想斗争。二、课内语段阅读。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1短文中“富有”的意思是( )A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从中彩那天起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B拥有大量的财产。本文指父亲把车还给库伯后父亲及家人精神上的喜悦2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教诲”指的是_ _。3结尾

10、段的作用是_ _、_ _。三、词语意思连连看。缺少钱,境况窘迫 馈赠技术熟练、精通 拮据赠送 精湛睡梦中都想寻找,迫切地希望着 梦寐以求四、课内语段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抚 安慰)家里人:“一个人_活得诚实,有信用,_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1用“”画出括号中恰当的词。2在“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用“ ”画出母亲说的话,这句话既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起到了_的作用。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教案编号:17课 题: 6*.万年牢课 型:略读课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

11、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2.体会文中三处“万年牢”的意思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时间:第11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同学们,学了中彩那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另一位父亲,去读读他的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3.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二、初读感知,自学课文

12、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指名逐段朗读,相机正音。3.这是一篇略学课文,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绿色部分的提示以及课文中的问题泡泡,动笔归纳出我们的学习任务。(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3次,画出相应的语句,想想3次之间有什么联系?4.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学习任务,画出相应的句子。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1.围绕自学提示,交流收获。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2.父亲在家做糖葫芦认真细致,在别人的店里他依然那样实在。3.“万年牢”这个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把你勾画出的相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13、吧。(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找出文中能体现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的句子。指名朗读,齐读。(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齐读句子。(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男女生分别朗读句子。4.再次回顾这三个“万年牢”,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5.引导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