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440794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导学案设计构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设计构想一、我们面临的难题1三大脱节A课堂教学与单元测试的脱节B单元测试与期末考试的脱节C期末考试与中考的脱节三大脱节所带来的问题:(1)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脱节。传统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考试的重点放在知识的重现和简单运用。而随着课程改革层层推进,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成为核心和重点,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变成了最低要求。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当然这不是说不重视基础知识,而是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传统教学把教学过程分成块状,即在教学时间上把基础知识学习、巩固提升、应试准备大块,这种块状教学的弊端有三个:一是在基础知识学习

2、部分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真正提升学生能力的后两个部分只能靠期末复习来突击。这导致的严重后果是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脱节,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学生学起来容易考试难。二是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提升遵循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而块状教学机械的把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提升分割开来,这就等于在二者之间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学生要通过短短的期末复习强化来跨过这个门槛相对艰难。三是教师包办得太多,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死。譬如教自己的小孩走路一样,家长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孩子不摔跤,殊不知到头来孩子摔得

3、更多,最好的办法是尽快教会他自己走路,他学会走路之后,我们要做的就只是提醒他注意安全。针对基础知识与能力提升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做的是把基础知识学习、巩固提升、应试准备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怎样结合?让每一节课都使这三个环节得到体现和训练,而这就是导学案设计的初衷。(2)单元测试的出卷难题。难度大会导致总体平均分较低,这必然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造成历史很难学的思维定式,进而产生厌学历史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假如把单元测试试题出得太容易的话,总体平均分到是很高,但根本无法达到单元检测的目的,更无法发挥单元检测巩固和提升的作用。(3)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弱化为听课能力。传统

4、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专心听讲,以为听得好,就学得好,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被动的学习方式,这会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包括自学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解题能力、创新能力、价值取向、应试能力等多个维度,其中最核心的是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试想,假如我们把学生的多维度能力培养起来,训练出来,我们的教学将会有多轻松,学生的成绩将会有多大的提高。我们坚信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考试成绩只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副产品。2时间难题:从课时量和排课习惯而言,语数外等所谓大主科周课时量多,课时多为早上,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他们可以利用一周六至七节课的时间完成新课预习及预习任务检查,新课学习,

5、课后巩固复习,单元小检测这四大教学基本环节,所以他们都习惯以把早上的课拿来学习新课,下午的课拿来作为练习课。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基本上每一节课都要完成一节新课的学习任务,单元检测还无法正常进行,课时多数还是下午的,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从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来看,他们永远不可能像重视语数外一样重视历史学科,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语数外一样安排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和语数外抢时间是不现实也是不理智的。总结上面两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我们天时地利都不占,我们只有求人和。怎么做到人和呢?两条,一是提高历史课堂的吸引力,使师生关系高度融洽,通过三大法宝化解“知识的毒”,即用

6、思想点燃学生的激情,用学习方法削平知识的高山,用趣味来化解学习的苦闷。我们的追求是学生成为教师的追随者和崇拜者,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和人生导师。二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单位时间获得的学习成果大幅提高,使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大幅提高,使学生花在应试的时间大幅减少,留出更多一些的时间来感受历史的人文精神和发掘自己的无限潜能。我们的追求是在应试和素质之间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负责。3背多分记忆是很多人学习历史的最大难题,背诵是记忆的一种基本方法,所以长期以来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形成了一种偏激的观念,那就是只要背得越多,历史分数就会考得越高,我们简称“贝多芬”。世人这样想,可以理解,

7、但倘若我们历史教师也这样想,那么中国的历史教育就危险了。在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死记硬背是一种最低效的记忆方法,死记硬背的三大弊端是:一是记的人相当痛苦;二是记忆的牢固程度低;三是记住了不知道该怎么用。记忆的四个维度应该是机械记忆占20%,理解记忆占30%,学以致用即解决问题30%,多次重复占20%。因此,要弥补机械记忆的不足,我们必须在后面三个维度上多下功夫,即靠课堂教学来突破理解记忆,通过做题来强化学以致用,通过单元检测来实现多次重复。假如把机械记忆的效果放大,忽视另外三个维度的运用,那么我们将无法摆脱“贝多芬”这个恶魔的控制,更无法提升学习历史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贝多芬”的确可以助我们一臂

8、之力,但是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背亦有道”。即研究并找到好的记忆方法,从而降低记忆的难度,提高记忆的效率。最基本的原则有四条:一是少而精;二是趣味化;三是逻辑记忆,即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导图和联想智能。四是利用遗忘规律,即承认遗忘是正常的,然后想办法弥补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记忆的牢固程度。4教师的解放如果从成就感、自由度、追随者这三个人生幸福的核心维度来权衡教师职业的话,教师不是一个好的职业。教师的痛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应试的巨大心理压力;二是情绪化波动的折磨;三是良心与生活的煎熬。既然选择了当教师,我们就得承受教师职业的种种不如意,甚至于接纳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种种弊病。但这并不意味着

9、我们任劳任怨,没有追求。教师必须要自我解放,即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符合教师职业要求以及教育体系的检验标准,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构建幸福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换句话讲,就是要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提出为教育事业多做奉献,但绝不是殉道者。要寻求教师的解放,就是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教书既教得好又教得轻松快乐,或者说既出成绩又身心愉悦。教师要谋求解放,最核心的是摆脱教学工作的束缚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即先超越应试的“紧箍咒”。那么怎么才能解下这个“紧箍咒”呢?答:修成正果之后。何为修成正果,欲渡己者先渡人。具体到现实生活,我的理解是:做人做事,只有深深地进去,才能轻轻的出来。浅尝即止者,永

10、远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自由和成就感。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研究教学,深入教学,突破教学,超越教学,解放自我。对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我想说:我们要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最好的庄稼!对于人生,我想说,让石头上鲜花盛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教学理念转变借鉴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转为侧重对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使教师由“教”向“导”转变,促使学生由“听”向“探”转变。2规范学习流程:通过“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个环节引导出一处高效的学习路线。3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育模式”的教学预设 学习内容方面20%

11、的知识自学能会(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能会(30%的知识合作能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50%的知识老师教会)学生组成方面20%的学生特优生(优生)70%的学生优秀生(中等生)10%的学生待优生(差生)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20%的因素智商(除了先天因素,绝大多数人在智商上没有多大的区别)70%的因素情商(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块,而这正是成功人士的本质特征)10%的因素行商(社会常识和人性的复杂性)4导学案的一个核心: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5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6学生学习的三个定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7课堂建设的三个标准:开放的课堂

12、,情感的课堂,高效的课堂。8三个基本观点: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习即成长。9高效课堂三件宝:导学案,双色笔,纠错本。10高效课堂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11对学生三看:看学生的自主程度,看学生合作的效度,看学生探究的深度。12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力:思维力,表达力,生成力。13三条高压线: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必须当堂落实检测。14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挖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15德育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变说教为活动,变压制为疏导,把自信还给学生。16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才是我们的目的。17“带着知识走向

13、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18你投入到工作中的热情有多少,潜伏在你身上的工作智慧和幸福感就会像喷泉一样涌出多少。19你的意志和态度将你和其他人其别开来。20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21学习、思考、改变、进步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三、导学案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把基础知识落实、学习能力培养和应试要求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实现教师的解放。2导学案结构设计及设计方法、设计意图思维导图设计方法:相当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可采用提纲式、结构图式、表格式等方式,然后把关键字词扣出来,设计成填空,让

14、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本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抓住重点。问题探究设计方法:提炼出本课的核心问题,即重点、难点和考点。把核心问题设计成问题探究,可以是最直接的问答题,也可以是材料分析题,还可以直接用考试原题。但此部分问题设计应控制在五个以内,以求得少而精,少而透,少而活,少而准。最好设计为三个,每个耗时5分钟左右。使用时可先让学生思考提问,或小组探究讨论,较难问题可教师直接讲解归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思考和教师点拨,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如何“学以致用”;三是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力提升设计方法:A在教师

15、参考各种材料及做完近年中考试题的基础上,精心挑选5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我们的原则是教师多做题,学生做精题。B使用时可让学生花5分钟左右快速完成,然后教师进行有正对性的点拨。将每个小题赋上分值,满分100分,其中5个选择题每小题10分,一个主观题50分,当然这个主观题下又设几个小问题,又可分别赋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C此部分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快速计算出得分,教师进行鼓励和点评。尽管这种做得出的分数会有水分,但并不影响我们设计意图的实现。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短小精悍的训练,要达到五个目的:一是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二是训练学生解题技巧;三是弥补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四是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误区;五是为后边的单元检测搭桥铺路。3排版方式一课的导学案用一张A4纸完成。其中第一面上半页为第一部分思维导图,下半页为第二部分问题探究;第二页为第三部分学力提升。每册书一般在20课左右,用20张A纸完成并装订成册,在学期开学时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印刷费用由年级统一负责。4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导学案必须在新学期开始前设计完成。同备课组教师每人完成10课左右的任务,开学前汇总修正后定稿。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同备课组教师应该尽心尽力,相互信任,密切配合,确保导学案的高质量完成。若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