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496433000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召入输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蹋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

2、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六年,卒,年七十五。(选自新唐书卷四十四)材料二: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卜居履道里,与香

3、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1材料一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陛下启言者A路B故群臣敢论C得失D若黜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迁,指官职升迁,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

4、的“迁”意思相同。C.明年,指第二年,与琵琶行并序中“明年秋”的“明年”意思相同。D.卒,指死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未成年时拜见吴人顾况,很少夸赞他人的顾况对他大加褒扬,认为他是难得出现的文人。后来他考中了进士、拔萃。B.宰相嫌弃他越职言事,流言说他违反孝道,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于是白居易被黜为州刺史;王涯又说他不宜治郡,于是被追贬为江州司马。C.白居易遭到排斥后纵情诗酒,在履道里定居,与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畅享游赏之乐,自号醉吟先生;又酷爱佛教,经常吃素,自称香山居士。D.白居易作诗以

5、六义为主,不求艰难,写成后会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其诗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5材料二中说:“居易累以忠鯁遭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忠鯁”的表现。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白居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注】李六郎中,即李宣,元和十一年在忠州刺史任上给白居易寄来了当

6、地特产蜀茶,其时白居易正被贬为江州司马。周匝:完全。鱼眼:水煮沸时出现的气泡。刀圭搅曲尘:用小汤勺搅动,产生茶叶细末。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诗人与友人向来交往亲密,这是友人不顾自己身体不适而给诗人写信寄茶的情感基础。B.“火前”即清明节前,“火前春”即清明节前所产的茶,友人寄来的珍贵绿芽是第一焙的明前茶。C.颈联通过细节刻画,写诗人迫不及待地煎水煎茶、搅动细末,可见诗人茶艺之精,亦不负友人送茶之苦心。D.“别茶人”是指能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人,友人将珍贵的茶叶寄送诗人,是因为两人同为爱茶之人、识茶之人。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三、现代文阅读阅读

7、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各位代表: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青年代表在此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工业社会对化石能源极度依赖。然而,过度使用化石能源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63亿吨。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据了89%的碳排放量。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空前严重,开发新能源已势在必行。于是人类的目光转向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太阳,力图模仿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供能。托卡马克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

8、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在苏联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1965年,在四川乐山郊区,中国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众所周知,在第一枚核弹爆炸后数年,可控核裂变反应堆就建起来了。反观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都没有成功。因为可控核聚变实在是太难了。为什么人类面对如此渺茫的研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呢?这就要从目前的能源结构说起了。目前国际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不仅效率低下、储量有限,而且长久使用污染严重,不适应低碳减排的要求。其他能量来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例如核能会产生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放射性废料;风

9、能、太阳能时常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而核聚变不仅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而且反应的产物对环境毫无污染,其原料在地球上也可谓无穷无尽。所以我们认为,“人造太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如果“人造太阳”能够成功,那么人类的能源危机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大幅减少。可惜的是,热核聚变需要达到10以上的高温。由于地球上不存在能承受如此高温的材料,为了承装这样一个“大火球”,就需要形成一个能使带电粒子悬浮的超强磁场。形成超强磁场需要使用通电线圈。为了减少线圈消耗的功率,又需要使金属导体置于269的温度下实现超导。在这些要求下,科学家们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将上亿度的高温与269的环境结合在

10、同一个装置中。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的科学家独立设计制造了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东方超环于2000年9月正式动工,并于2006年9月26日第一次放电成功。东方超环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将-269环境和上亿度的环境有机结合,在“服役”过程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2012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摄氏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并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7年,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

11、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又一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21年,东方超环再次创造记录: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7千万摄氏度1056秒等离子体运行。这些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人造太阳”的科学可行性和工程可行性,为“人造太阳”迈向商用发电奠定了基础。东方超环投入使用后,一定会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有力助手。东方超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清洁的电能。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例如,东方超环堆芯产生的高温可以裂解水为氢气一种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虽然东方超环目前还做不到商用发电,但凭借着科研人员的努力,相信最终会获得成功。在节能环保的时代大背景下,绿色生活在当今已经成为各国广泛推崇的低能量、低消耗

12、的生活方式。各位代表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当代青年要积极地践行绿色生活。这就需要我们过好简单生活。“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物品,避免过度囤积,合理利用资源,杜绝浪费;绿色生活的实践方式很多,关键在于我们的行动。当然了,绿色生活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节俭。只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不用刻意放弃生活中的一些享受也同样能过好舒适的绿色生活。无数科学家正在为减排不断努力。作为青年,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行动出发去维护头顶的蓝天。此时此刻,科研人员仍然面对着东方超环不分昼夜地奋斗着。在这个领域,中国早期的科研工作者们筚路蓝缕,开荒拓土,奠定了中国“人造太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13、的基础。长期以来,一代代中国聚变人都心怀一个梦想:未来如果有一盏灯能被聚变能点亮的话,这盏灯一定要、也必须在中国。也许一个国家的力量太过渺小,也许在科研攻关时偶有力不从心,但聚变人能够坚守心中的信念和底线,哪怕路途崎岖坎坷,哪怕结果渺茫未知。我相信通过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第一盏由核聚变点亮的灯一定会在中国。我也相信通过各国人民的不断努力,“温室效应”在不久的将来会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摘自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8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东方超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清洁的电能。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在已然实现商用发电的同时,也可以裂解水产生氢气,提

14、供清洁能源B.东方超环主要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知识产权。期间,外国科学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C.“未来如果有一盏灯能被聚变能点亮的话,这盏灯一定要、也必须在中国。”体现了中国聚变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自信和伟大的愿景D.此时此刻,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们仍然在努力奋斗,奠定了中国“人造太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基础。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超环”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东方超环”在中国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B.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才实现了成功,这与核弹和裂变核电站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15、C.目前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存在效率低下、长久使用污染严重等问题,与我国“双碳”的理念相违背。D.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一篇演讲稿。全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用了大量事实事例作为论据;同时完美保留了作为科普文的科学性、严谨性。不失为一篇完美优秀的科普说明文性质的演讲稿10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聚变科研工作者精神的一项是( )A.不畏强权、维护主权。B.勇于改革、全面开放。C.维护边疆、守护祖国。D.自立更生、艰苦奋斗。11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中国的“东方超环”所解决的核聚变反应的难题。12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请你结合材料。写出至少3条有利于实现绿色生活的实用高效的措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空房间里的光1988年4月26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位于莫斯科的一间房间。与往常不同的是,屋主人没有走进这间空房间享受柔和的阳光。突然,随着“砰”一声巨响,数十个苏联警察撞破了公寓的大门,冲进了会客厅。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早已停止呼吸的屋主人一脸安详地吊在天花板上。渐渐地,那间空房间里的晨光缓缓照向了他。若隐若现中,他的脸颊分明呈现出了一抹幽深的蓝光。气势磅礴、直冲云霄。两年前,一道火光照亮了普里皮亚季城的夜空,惊醒了普里皮亚季熟睡的人们,宣告了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