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496431782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中“?”处对应的史实是( )A.开凿大运河B.隋朝统一全国C.唐朝的建立D.贞观之治2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某同学利用行政系统框图(

2、如图所示)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唐朝创新科举制B.唐朝强化监察制度C.唐朝完善中央官制D.唐朝加强地方管理4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A.铁农具B.耧车C.曲辕犁D.秧马5以下是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描述某时期的关键词:“李世民与武则天”“盛唐气象: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长安”。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如图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 )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手工业发展

3、水平C.民族交融频繁D.文化繁荣7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书中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她( )A.是唐高宗的皇后B.继承唐初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8古代经典诗词应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诗歌繁荣的唐代,许多诗人被称为诗歌界“仙、圣、魔、豪、鬼、囚”等,其中“诗圣”、“诗仙”分别是(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杜甫、李白D.白居易、李白9观察五代十国形势图(下图),以下有关此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江南地区已实现了完全统

4、一B.皇帝都出身于农民起义领袖C.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D.北方的政局比南方相对稳定10示意图可以直观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下列示意图中空白方框处应填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唐朝灭亡D.五代十国更迭11宋初,宰相赵普曾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向皇帝建议,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制其钱谷”,朝廷设置了( )A.知州B.枢密使C.通判D.转运使12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A.分散知州的权力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超越知州的权力D.

5、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13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中的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想要达到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负担D.促进农业发展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如下叙述,材料中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女真人)击败了在东北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游牧民,宋王为之鼓舞,决定收复此地,结果,导致(女真人对)中国北部大规模入侵。宋朝防御土崩瓦解,后来的朝延只得留在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A.辽、北宋、南宋B.辽、南宋、北宋C.金、北宋、南宋D.金、南宋、北宋15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绘制了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

6、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繁荣与开放C.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6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17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 )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市舶司遗址货郎图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融合18假如你是

7、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要购进500匹上等绸缎,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是( )A.刀币B.五铢钱C.“交子”D.“会子”19下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B.文化交流C.经济往来D.军事冲突20“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这是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开凿运河D.灭亡南宋21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一句作品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 )A.建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

8、革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C.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22下图文物可用于研究( )宣政院印A.元朝平定西北边疆的叛乱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C.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D.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23(史料实证)“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隋唐实行科举制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B文成公主入藏中央实现对西藏的行政管辖C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导致地方落镇割据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A.AB.BC.CD.D24“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 )A.澎湖

9、和琉球B.新疆地区C.西藏地区D.辽东半岛25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6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27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学习主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统揽的是( )A.秦汉时期的历史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C.隋唐时期的历史D.宋元时期的历史28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

10、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指南针B.火药C.活字印刷术D.造纸术29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梦溪笔谈A.李冰修筑都江堰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火药的发明与应用D.药物标本的广泛采集30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下列一组图片共同反映了( )A.频繁的对外贸易B.发达的宋代经济C.和睦的民族关系D.繁荣的宋元文化二、材料题31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才选拔】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

11、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写出材料一中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制度名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概括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社会影响。【治国之道】材料二: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治国措施项目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2)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安邦之举】材料三:古代每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大多都会总结出上一

12、个王朝灭亡的原因,并且综合制定出最好的政策以便于这个王朝能够更可能繁华而长久的生存下去。虽然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赵匡胤实行的这个政策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文治局面,使得在那个战争频发的年代里宋朝也生存了三百多年。何晓燕宋朝的基本国策初论(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制定的“最好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有何积极作用?【中外交往】材料四:(唐朝、宋元时期)中外交往结构图(4)根据材料四,写出A、B、C的内容。【经济之策】材料五:图文如下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的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有力

13、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5)材料五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朝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32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皇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除此之外唐朝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一论

14、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1)根据材料一,举一例“唐蕃和亲”的史实,并概括贞观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材料二: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列举史实如下: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打退了辽军。辽与北宋议和,达成“澶渊之盟”。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边界贸易场所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金初将东北的女真人大批迁入中原,这些人多习汉语,衣汉服,仿效汉族生活。女真人与汉人通婚的现象也日益普遍。(2)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请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阐明理由。主题序号理由战争冲突_北宋与辽、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盟约议和_北宋与辽、西夏进行边界贸易,女真人与汉人杂居、通婚材料三:图文如下元朝形势图(1330年)注:A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B管辖今重庆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构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清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