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431227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的现场处置技术在重大传染病的流行或暴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种“原因不明”的重大传染病的 发生,在当地人群中造成恐惧和不安。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有原因的,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不 断深入,经过去伪存真的分析,一些“原因不明”疾病可以被揭示出致病的真正原因。一、现场准备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除了要求及时到达现场外,还应充分准备好各类物品,包括 必要的经费,并且必须对交通、食宿等做出具体安排。由于对现场情况无法明确判断,可适 当多携带一些物品,以应付现场多变的情况,应做以下准备工作:1调查表原因不明传染病病例个案调查表2采样器材无菌棉签、螺口试管、无菌平皿、手术刀剪、5ml无菌注射

2、器、采血管、冰盒、无菌生 理盐水、灭菌青霉素瓶、广口瓶、塑料袋、棉拭子。3个人防护 依据原因不明传染病的传播特点选用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消毒工作服、隔离衣、帽子、 口罩、长筒橡皮手套、胶鞋、毛巾、肥皂、刷子。4消毒药品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酒、乙醇、新洁尔灭、漂白粉(精片)、生石灰、 84 消毒液。5消毒器材紫外灯、手动压缩喷雾器、手提式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机动喷雾喷粉两用机、车载超低容 量喷雾机、消毒桶、刻度量杯、配液桶、温湿度计、米尺、工具箱。二、现场调查(一) 现场调查工作流程现场调查流程见下表:进入现场发现病例标本采集症状核实诊断体征调查共同的临标本储存流行病学史标本送检新发患者制

3、定诊断标准*V病血原清体学检检测测1|临床病例LJLr疑似病例Lj广-1排除符合诊断标准1 T追踪接触者不符合诊断标准个案调查时间分布特征L,分布分析人群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验证病因假设d4实验性研究 4卜病例对照研究病因假设1 Tf 检验病因假设(二)现场调查工作要点1核实诊断由于原因不明,所以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可以提供现场核实诊断。因此首先核实病例的临床 表现,如果确系已经发生的病例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收集病例的共同特征,作为进一步诊 断的标准,原因不明传染病核实诊断流程见下图2病因调查查明病因是原因不明传染病现场调查的关键。要探明未知传染病的原因,首先是通过描 述性流行病学了解疾病在人群

4、、时间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形成关于致病因素的假说,用 分析流行病学来检验假说,以推论因果关系,最后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决定因果关系。(1) 病因调查的现场工作步骤进入现场收集调查地区的人口资料、气象资 料、媒介昆虫、动物资料以及人群 的生活习惯,卫生水平、服务设施 等资料疾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设计调查表:一般因素、危险因素因素的关联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2) 病因调查的现场工作技术要点 根据收集的资料,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分别计算发病率、死亡率。 找出可疑因素,建立病因假设:从描述性研究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逻辑思维、推 理形成可供进一步研究的假设。常采用Mill

5、等提出的五种推导方法作为建立假设的据。建立病因假设的方法 检验病因假说: 检验病因假说一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但只能确定联系的存在, 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验证病因假说: 实验室检验和动物实验结果只是因果推论中的一个证据,真正验证病因假设需要采用实验流 行病学的方法,例如现场干预实验。 现场干预实验步骤:选择传 染病正确定实验因素在发生 的人群是否(3) 确定因果关系的技术要点 对致病因素的认识;病因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导致机体发病的生物、物理、化学、社会 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缺陷等。从流行病学角度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的 概念为:在群体中,由于某一因素或多个因

6、素存在,使有关疾病发病概率增高;而当其被消 除后,可以使该病的发病概率降低或消失。 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一种病因可以引起一种或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 起,其作用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有时并不表现出明确的相对 应的因果关系。但是,病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因果联系,有因才有果。探索疾病的病 因,就是要从复杂的因素中寻找与研究疾病有因果关系的因素,通过病因假设检验,可确定 某因素是否与疾病有统计学联系。一般来说,不存在统计学相关的事物之间不会有因果联系, 但有统计学相关的事物之间也不一定就是因果联系,还包括有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因果联 系是指当某因素A发生频率或

7、性质改变时能引起某病B发生频率的变化,先有A的存在而后 出现B,则A与B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此可见统计关联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基础。虚假联 系是在研究中有意或无意的失误所造成的假象,由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所致。间接联系是 一种表面联系,如果某事物A既能引起起B,又能引起C,则B与C之间也有统计学联系, 这种联系就是间接联系,如吸烟既与肺癌又与胃溃疡有联系,则肺癌与胃溃疡之间也表现为 统计学相关,但这仅仅是间接联系,不可能期望治愈胃溃疡以减轻肺癌,反之亦然。因此, 由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必须排除虚假和间接关联后方可推论,见下图3病因的推断(1) 推断依据联系的时间顺序:从时间的顺序来说,因总是先于果

8、。如伦敦烟雾事件后发生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增高;欧洲的反应停大量上市后发生的胎儿海豹短肢畸形,都提示了时间先后的关系 在确定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上,实验研究和队列研究最佳。联系的强度:联系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RR )或比值比(OR)表示。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 的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当RR值高于3倍时,按一般经验是很难用混杂或偏倚来解释, 即两者之间确有因果联系。 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亦称生物学梯度)是将可疑因素按剂量进行分级,若某种结局的危险度随 着某种暴露因素的数量强度或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这种变化相随的现象称为剂量反 应关系。如肺癌的死亡率随着每天吸烟支数的增长和

9、吸烟的时间延长而升高。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研究中疾病病因分布应与疾病的地区、时间分布相符合或基本符合,如烧热病的病因研 究中,食用较多生炸棉子油的地区和人群正好是该病流行区和人群。 联系的可重复性:联系的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重复观察到。如世界各地 学者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研究的结果均发现吸烟 与肺癌存在联系。 联系的合理性: 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可用生物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来解释,即言之有理。烟与 肺癌的关系,病理上发现吸烟可致鳞癌,而与肺部腺癌无关,研究发现烟中有致癌物, 可见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 终止效应(亦称逆向反应

10、): 当被怀疑的病因减少或去除,引起的疾病发生率也就下降,这就进一步支持因果联系, 这种终止效应可以来自实验流行病学,自然实验或自发性改变,如吸烟者随戒烟的年限 延长,其肺癌的死亡率也随之下降。 联系的特异性: 严格的特异性是指病因与疾病有一对一的关系,原本使用于传染病,但从多因多果的观 点看,特异性亦有不当之处。一般言之,当关联有特异性时,可加强病因推断的说服力, 但当不存在特异关联时,并不能因此排除病因关系。 能为实验所证实: 推断病因,除观察法外,还需用实验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动物实验和现场实验。 如传染病患者分离出病原体或血清学阳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补碘后其发病率下降, 实验起了

11、决定性作用。(2) 病因推断的技术要点: 一个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研究,依据越充分越好,可靠性越强,这并不是要求全部达到 9 条标准,但必须达到9 条标准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即联系的时间顺序,因总是先于果,和 联系强度,关联强度越大,其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或第三、第四条,即剂量反应关系和 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符合第七条和第九条的终止效应和能为实验所证实则更好,第五和 第六条标准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第八条特异性标准,是相对而言,一般 言之,当关联有特异性时,可加强病因推断的说服力,在现代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可作为参 考。三、现场处置(一)现场处理流程(二)现场人群管理技术要点1易感者防护(1)避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注意个人卫生。(2)养成用肥皂和自来水( 流动的水 )洗手的习惯。(3) 根据原因不明传染病的特点,在不同流行季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 避免接触可疑的动植物。2疫源地消毒(1)原因不明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生活、工作、学习,或停留较长时间的场所、交通工具 可确定为该病的疫源地范围。(2)需要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门窗、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排泄物和呕吐物、餐(饮)具、 食物、衣物、被褥、病人尸体、垃圾、生活污水、粪便、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