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厅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6431161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文化厅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徽省文化厅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徽省文化厅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徽省文化厅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徽省文化厅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文化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文化厅(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徽 省 文 化 厅2004年部门预算说明根据预算法和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省级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本部门2004年工作实际,编制本预算。一、部门基本概况(一)主要职责根据皖政办200046号文件规定,文化厅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艺术工作和文物、博物馆事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拟定全省文化艺术工作和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政策、法规,并监督实施。2、研究拟定全省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编制并监督实施全省文化事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协调文化事业发展的比例关系;研究、指导全省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3、规划指导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拟定全省文化

2、经济政策,指导文化艺术生产经营和投资方向,统筹安排文化方面的有关经费和计划财务、统计工作;规划指导全省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4、管理全省文化艺术事业,指导文化艺术创作与生产,扶持地方性、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化艺术品种,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归口管理全省性重大文化活动和艺术演出活动。 5、管理文化艺术人才培训、文化科技与社科研究;指导文化艺术教育;组织文化科研成果的鉴定、评奖、推广及管理。 6、管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指导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建设,推动全省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标准化建设. 7、管理全省社会文化事业,研究拟定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管理和协调全省性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推

3、进城乡文化艺术普及工作,指导各类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8、管理全省电影发行、放映市场,研究拟定电影发行、放映市场管理规章、办法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城乡电影发行放映网的建设、调查和综合平衡工作。 9、综合管理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负责全省重点文物的管理、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和出境鉴定等业务工作;指导、协调全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依法监督管理文物市场;负责审核、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相关审核、申报工作. 10、归口管理全省文化市场,拟定文化市场的政策、法规并监督实施;负责音像制品的进口管理;研究文化市场发展态势,指导文化市场稽查工作.11、归口管理全省对外

4、文化工作和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文化交流工作。12、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二)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机构设置包括:机关本级行政和5个财政拨款事业单位、5个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编制及人员情况:行政编制36名,财政拨款事业编制633名,财政补助事业编制775名,单列编制16名。实有行政在职人员53人,其中:在岗50人,等待分配2人,带薪学习1人,离休27人,退休58人,退职1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在职人员567人,离休74人,退休254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在职人员751人,离休48人,退休317人,退职1人。二、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一)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2004

5、年是继续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文化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全省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将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推动文化创新作为基本工作思路,努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主要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1、努力创作文艺精品,推动文艺繁荣.明年4月,将举办省第七届艺术节,这是

6、一次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艺术盛会,主要活动安排有戏剧调演、声乐比赛、民乐创作比赛、青少年器乐演奏大赛、舞蹈比赛和展演、展览,另有广场文艺演出、开幕式和闭幕式及优秀剧(节)目巡演等。召开全省艺术创作座谈会、论证和筹划新的重点剧目创作。省黄梅戏剧院加工提高黄梅戏长恨歌,并争取参加明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省歌舞剧院要重点排演花鼓灯歌舞剧、省杂技团抓好大型杂技晚会黄山的创作演出。增强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精品力作。继续做好优秀剧目的加工、提高、复排工作,引导和鼓励文艺院团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多演出,用优秀的、健康的艺术演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加强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

7、作,发挥其促进文艺创作、引导文艺鉴赏和文化消费的积极作用。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强化政策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行政职能,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理政府文化单位向管理整个文化行业的转变。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压缩行政审批项目,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扶持和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

8、、分配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在执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实行工效挂钩,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加大内部收入分配制度。继续深化国办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调整国办艺术表演团体的布局结构,减少总量,分类指导,扶持重点,鼓励竞争。建立面向市场讲求效益的新的艺术生产机制,促进文艺事业持续繁荣.3、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群众文化的基础性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文化工作。以“文化先进县”、“杜鹃花工程”、“2131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等为抓手,巩固和扩大城乡基层文化阵地,管好用好现有

9、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举办第六届省花鼓灯会、第四届全省少儿文化艺术节等一批有影响的示范性文化活动。坚持广场文化、节庆文化、集镇文化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性和群众性特色,建立比较稳定的、经常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和送戏、送电影、送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4、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根据省政府即将下发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文化部门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和思路,充分利用和整合我省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重点发展文艺演出业、艺术培训业、音像制品业和文化旅游业。同时要跳出文化部门社会大

10、文化,加强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要降低门槛,向民营资本开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积极吸引外资参与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经营。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文化领域,均鼓励和支持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鼓励和允许上市公司以资产重组或增发新股方式进入.5、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继续加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力度,着力解决网吧、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中存在的突

11、出问题,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继续做好网吧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网吧监控平台,支持和发展网吧连锁经营活动,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重点整治黑网吧和接待未成年人问题。坚持不懈地打击走私盗版音像制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省逐步建立音像发行网络。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修订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争取省人大审议颁布。争取出台安徽省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做好即将出台的安徽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扩大文化内需,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提倡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加强文化市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6、加强文物保护,发展文博事业。坚持“抢救为主,保护

12、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文物维修、保护、发掘和陈列展览工作。认真研究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文物与旅游相互促进等现实课题,依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精心组织文物维修项目,确保工程质量。配合沿江高速公路、治淮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做好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各级各类博物馆要把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一批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组织开展馆藏文物的鉴定、建档工作,加强文物资料信息化建设。打击盗掘和各类文物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7、加强机关党建和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13、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抓好中心组学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系统兴起学习新高潮。切实推进文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文化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严格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和督办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创建“三优”文明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二)2004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2004年省级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文化厅主要职责和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我厅编制2004年部门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按照厅党组形成的“以发展黄梅戏

14、艺术为龙头,推动全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工作思路,我厅确立了“经常性支出预算据实编报,确保计算无误;专项预算的重点项目加大投入、优先发展”的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并严格遵循省财政要求的合法、真实、平衡、重点、完整的预算编制原则,编制完成了我厅的部门预算.(三)部门预算构成 文化厅2004年部门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所属10个事业单位预算组成,具体包括:序号单位名称 财政供给形式001 省文化厅 行政单位002 省图书馆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003 省艺术馆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004 省书画院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005 省徽剧团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006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007 省歌舞剧院 财政补助

15、事业单位008 省黄梅戏剧院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009 省杂技团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010 省话剧团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011 省京剧团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三、2004年部门一般预算安排情况(一)收入预算总体情况1、2004年部门组织收入总计1329。9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58万元,预算外收入857.9万元,其他收入414万元。其他收入主要包括:省文化厅培训费收入10万元,省图书馆利息等收入10万元,省艺术馆收入36万元,省歌舞剧院演出收入105万元,省黄梅戏剧演出收入110万元,省杂技团演出收入108万元,省话剧团演出收入30万元、影视收入2.5万元及其他收入2.5万元.2、2004年部门可支配收入6260。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4938.3万元,比2003年4320。6万元,增加617。7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51。2万元,预算外收入857.2万元,其他收入414万元。(二)支出预算总体情况2004年文化厅定额公用支出标准是:机关行政本级定额公用支出标准为8000元/人年, 一般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定额公用支出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